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_丁新泉.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_丁新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_丁新泉.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5 卷 第 6 期教学研究Vol.35 No.62012 年 11 月Research in TeachingNov.2012大类招生是国际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也是实现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目标,追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按照大类招生更加人性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喜欢的专业,从而更加尊重学生自己的志向,使得学生有可能重新做更合适选择的机会。时至今日,“按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各校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招生录取方式1。在大类招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培养方案无疑需要与之相适应,在管理制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上必须做出
2、适当的调整,培养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对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实践,为进一步做好大类招生下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1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过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的最佳途径,高校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对高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人才又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无疑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的根
3、本性问题,对于制定新形势下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及次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农林大学与专业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合作,从生源质量分析、CHEFS 系统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等三大方面进行调查评估,涉及到就业竞争力、就业流向及变化、工作稳定性、再求职分析、满意度分析和基础课程有效性等重要指标,对于培养模式制定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见图 1)。2基于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培养体系根据大类招生模式的特点,培养出优秀的宽口径本科毕业生,为社会输送更好更多的人才,同时结合浙江省的省情及浙江农林大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培养体系,以确保培养质量,培养体系如图 2
4、 所示。整个培养体系分为三大块:管理制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块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大类招生形式下,采用合理的平台课程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实验;利用多样的专业选择机制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改革来指导专业模块的制定,指导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专业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丁新泉1闫翠香2陈 方1罗士美1黎淑芬1(1.浙江农林大学 教务处;2.浙江农林大学 天目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摘要分析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过程,总结出与大类人才招生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维教学改革体系,深化学分
5、制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改革和突出产学研教育构成的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的大类招生制度、专业选择机制和专业课程拓展构成的制度保证。关键词大类招生;教学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6-0026-03收稿日期2012-06-08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1146)作者简介丁新泉(1979-),男,江西金溪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生源质量分析CHEFS 系统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品质、多规格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学分制改革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图 1基于社会需求的
6、人才培养模式丁新泉 闫翠香 陈 方 罗士美 黎淑芬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块的实现;同时,在专业课程以外,需要拓展知识,开拓视野,利用通识课、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和学生科技创新等补充专业模块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3与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培养计划3.1深化学分制改革按大类招生对学生能够产生激励作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而且要有能力力争上游。同时,各个专业的老师如何利用专业模块课程来增加生源,在压缩学分的前提下,需要不断更新课程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满意,制定更好更合理的专业模块课程,同时建立起更富成效
7、和更富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学分制改革,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选择性,一方面,适度压缩总学分和课时,精简课程门数,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毕业最低总学分适当降低;另一方面,实行全面选课制,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和选择授课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与积极性。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适度拓宽基础教育,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既要保证专业学习的深度,又要达到强化通识教育的目的。3.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大类招生后,通过课程设置可以保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质量2。课时虽大幅度减少了,但只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专业(方向)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类 招生 人才培养 模式 教学改革 探讨 实践 丁新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