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pdf
《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10-01-25作者简介:刁琳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空间规划与土地经济政策。*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第四届论文基金资助项目 The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Fourth Annual Research Fellowship 2007(批准号:DLL200706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8BJY057)。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刁琳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北京 100872)摘要?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 A
2、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构建用地与人口异速增长模型、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和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生产力分布模型。研究表明:济南和青岛正在经历完全相异的空间演进过程,即济南由单中心向东西组团式分散扩展、青岛组团式发展空间被不断填充连片而趋向紧凑;!两个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分布以及投资、就业分布边缘化的趋向表明,单中心城市扩张的集约度更高,但未来用地供给也易受到城市形态制约,可持续度较低,城市未来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投资和就业空间失配带来的效率损失;在空间重构模式的选择方面,青岛应当选择重
3、点区域集中开发的发展模式,而济南选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策略要优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关键词?单中心;组团;城市重构模式;特征差异;对比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7-0120-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20?与西方国家工业化时代早期的发展历程相同,空间重构(扩展、更新与重组)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在经济快速增长中正在经历的急剧而持续的变化。城市重构无一不与人口、土地、资本等空间要素的布局形态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盲目的扩展发展若使城市不能按照资源空间配置逻辑组织和分配资源,将削弱城市的
4、生产力;而不同的重构模式及其规律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所差异,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发展的地域差异。1?问题的提出一般的城市空间重构主要存在三个方向:一是延续型蔓延扩展,表现为集中型同心圆式扩展、沿主要轴线带状、星状扩展和低密度连续蔓延三种模式;二是组团跃迁扩展?表现为构建辅城或副中心、双城或边缘增长极城市,这与国外城市郊区化发展相类似;三是扩展区域成为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沿海城市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多形成带状轴向的组团绵延式中心区域形态。不论何种模式,城市空间重构都可以表述为两种主要形态的演替,即传统单中心结构和组团式结构交互发展,这使得城市重构具有#向心聚集和#离心扩散两个最
5、基本的特征,仅仅是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二者表现的强度不同。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从单核心结构模式发展起来的,城市空间重构普遍遵循#沿交通干线快速扩展%环状减速推进%内部填充的增长模式。同心圆式的集中发展模式仍占据主导,即使组团式和带状发展的城市,中心城区也呈现出同心圆式向外蔓延的特点。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主+外围分散组团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采用的空间形态规划模式,当然,所处不同的区域条件和城市背景,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重构模式具有了比较的意义和基础。有关城市重构的形态和特征问题?是集中性布局还是分散性布局、是大集中背景下的分散布局还是大分散背景下的集中布局问题,需要通过对不同区域范围城
6、市的实证研究加以探讨。2?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选取济南和青岛(以下简称#济、青)两个城市市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市区范围的空间演替、经济增长、社会变迁以及城市特征集聚等都呈现强烈的变动特点,通过空间数据、人口、经济数据在区级、乡镇(街道)级行政单元的分解,揭示城区土地扩展、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等方面&12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年?第 20 卷?第 7期?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Vol.20?No.7?2010的时空特征。本文数据来源于1988-2007 年济、青相应时点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矢量图、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区及
7、乡镇级行政界限空间数据、城市总体规划图、山东建设年鉴(以及各城市统计年鉴,运用ArcGIS 9.0 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城市土地、人口及生产力指标的时空动态信息。3?城市空间定位及重构模式的基本特征3.1?研究区域概况和空间定位立足于区域城市群体系,济、青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双中心城市,其地位和作用一直都得到强调,双核结构通过交通轴线进行扩散带动相关经济带发展(见图 1)。利用康维斯(P.D.Converse)断裂点公式,以两城市间直线距离及各自GDP 规模为基本参数,可确定青岛与济南空间交互作用的平衡点位于距济南 144.15 km、距青岛160.15 km 处。济、青是山东省城市化
8、进程最显著、1990 年以来城市扩展强度最大的两个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作为城市战略部署的依托和载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济南市区基本沿用单中心#摊大饼扩展模式(见图 2),青岛市区类似于深圳、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采用#组团?跃迁发展模式 1(见图 3),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国城市扩展的基本形式(如前文所述)。从两市城区空间扩展图可以看出,济南城市用地基于原有的布局结构迅速外延的趋势非常明显,但仍然以相对集中发展为主导,城市建设力度依旧在城区范围内;青岛城市扩展受到明显的交通轴线导向作用,城市结构分散布局的同时伴随城市中心功能的高度集聚,城市发展呈现组团间逐渐靠拢、连片的趋势。3
9、.2?城市重构的总体特征对比城市空间重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受具体的地理环境、历史沿承、城市规划、古城保护等因素限制,即使同一个城市在不同的时期,其扩展模式往往也不尽相同,通常是几种模式交替演变。济南和青岛均处于城市向心体系形成阶段 2,从表 1 对济、青城区的空间布局和重构模式对比中可以看出: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缘环境、城市规划、文化机制、社会背景等因素以不同的力度和方式主导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在对城市自发性的扩张蔓延进行人为控制以及对城市空间实施有计划的重构成为城市主导型发展战略的今天,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济南疏于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近代城市规划缺
10、乏整体性,青岛则是中国近代城市中完全按规划建设发展的典型代表 3,分区布局为城市空间形态的填补与整合限定了空间框架,避免了城市四散蔓延和无序扩张。图 1?区域城市群体系中的济、青功能空间定位Fig.1?Spatial localization of Jinan and Qingdao in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system?图 2?济南城区空间分期扩展示意图Fig.2?Spatial expansion of urban area in Jinan图 3?青岛城区空间分期扩展示意图Fig.3?Spatial expansion of urban area i
11、n Qingdao?注:青岛城区 1950-1960、1961-1980 年建成区用地为填充式扩展,以工业用地增长为主。&121&刁琳琳: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负效应原理:即带形城市的空间增长并非连续,而是呈节状延伸,即不断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增长节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增节点的规模会相应增大,距离原市区的距离也会越来越大。表 1?济、青城市空间布局和重构模式的特征比较Tab?1?Comparison of character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restructuring pattern between Jinan and Qingda
12、o济南(单中心)Jinan(Monocentric)青岛(组团式)Qingdao(Group)城市职能性质省会城市,政治、文化中心,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旅游、文化中心。自然条件南山北河中平原: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中心城区位于中部山前平原带,四周用地条件较好。老市区三面环海,受自然条件限制,沿海港口和胶济线主导城市外向经济联系的方向。空间形态#摊大饼式扩展的典型,沿干线道路扩展,建成区边缘呈现不规则形状。交通引导型滨海城市,尽端式组团布局
13、,具备完整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空间扩展围绕古城区向四周分层扩展?城区南部山体与北部黄河之间的平原区呈东西带状延伸?#一城一区一带的团块式布局。南北狭长的带状空间结构?城市中心东移?#三点#一环轴线式组团布局,#三点为青岛、黄岛、红岛,#一环为环胶州湾沿线。空间重构模式低密度连续蔓延?集中型同心圆式紧凑扩展?中心城区功能组团扩展。沿主轴线带形扩展?沿主轴线组团跃迁式扩展。两条主轴线变化:胶州湾东岸?环胶州湾沿线;!沿胶济铁路线向北?沿环胶州湾高速、G204 等主要交通干道构建的综合交通走廊延伸。规划布局中心城区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主城区以向东发展为主,以线带面推动
14、重点片区建设4。中心城区为#北拓、西进、东退、南优的空间发展战略,胶州湾北部是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西岸的黄岛地区是城市发展的主要产业地区5。重构机理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城市生长理论中的#负效应原理 6 。4?济南与青岛城市重构时空特征对比分析4.1?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对比城市形状影响城市区域内经济联系的便捷度、交通通讯线网和城镇居民点的配置等等,紧凑形状城市意味着城市拥有更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交通、能源体系。紧凑度(Compactness Ratio)是地学领域中一种定量测度城市空间形状的指数,能够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城市的轴向扩展为主的时期,城市的离散程
15、度加大,而当城市处于轴间充填时,城市的紧凑度加大,从而表现出与城市空间扩展相对应的周期性特征 7。提取两城市 1949 年和 2007 年主要建成区的空间范围,对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紧凑度进行测算(见表 2)。表 3 显示,济南城市空间的紧凑度要高于青岛,单核点状形态是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同时,每个城市不同时期的紧凑度指数变化揭示出济南与青岛城市空间正在经历相异的演变趋势:济南紧凑度系数降低,表明城市扩展趋向分散化、蔓延和外延发展;青岛紧凑度系数升高,表明城市空间有集中紧凑发展的趋势,城市用地以填表 2?空间紧凑度(CR)指标解释Tab.2?Explanation of compactnes
16、s ratio公式Equation指标解释 ExplanationCR1=2?A/P(Richardson,1961)A 为面积,P 为周长。任何形状的区域紧凑度均小于1,离散程度越大,表示空间形态越不紧凑,其紧凑度越低。CR2=A/A)(Cole,1964)A 为区域面积,A)为该区域最小外接圆面积。以最小外接圆面积作为标准衡量城市或区域的形状特征,如果区域面积与最小外接圆面积完全重合,则认为属于最紧凑的形状,其紧凑度为 1。表 3?济、青城市空间紧凑度对比Tab.3?Comparison of compactness ratio between the two cities城市CityCR
17、1CR21949200719492007济南0.6850.5710.6380.522青岛0.4010.4240.3340.361&12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 7 期?根据 Y.Lee 研究设定的判断标准,以 b=0.9 为界线,小于 0.9 为负异速增长,大于0.9 为正异速增长,等于 0.9 为等比例增长。表 4?城市土地扩展测量指标Tab.4?Measurement indexes of urban land expasion指标名称Index表 达 式Equation解?释Explanation土地扩展强度年均建成区增加面积/基年建成区面积DC=C At2-CAt1C
18、At1*1t2-t1*100%(1)DC 表示某一时期城市扩张动态变化速率;t1,t2表示期初和期末,C At1,CAt2分别表示 t1、t2年份城市建成区面积。?表示历年城市扩展的规模,DC 值越大,说明城市扩张的速度越快,扩展强度越大。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A=aPb(2)A 为城市建成区面积,P 为市区非农业人口,b 表示用地扩展弹性系数。?表示单一城市用地扩展对于由城市人口增长或就业增长引起的新增用地需求的保障程度。用地均衡度J=-Xi=1(Qi)ln(Qi)/ln(N)(3)J 表示均衡度,是信息熵 H=-Xi=1(Qi)ln(Qi)与最大熵 ln(N)之间
19、的比值,取值范围0-1;Qi为某种功能的用地面积/该城市的用地总面积,N 为用地种类。?表征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程度。当 J=0,城市土地利用处于最不均匀状态;当 J=1,土地利用类型达到理想的均匀状态。充城市内部空隙为主。4.2?城市土地扩展测量及特征对比城市空间重构直接表现为用地扩展的结构和规模,分析城市土地扩展特征,有利于判识城市扩张的规律性,进一步揭示土地扩展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状况。选用土地扩展强度(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度)8和用地扩展弹性系数 9-10、用地均衡度作为衡量城市土地扩展动态变化特征的主要变量,如表 4。4.2.1?土地扩展强度比较扩展强度指标描述用地扩展的年增长速率,也反
20、映城市区位、地形地貌、工商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力度。图 4 显示了 1949-2007 年济南和青岛城市土地扩展强度的变化特点,两城市用地扩展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以 1998 年为界将这一过程区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是城市用地扩展强度连续下降阶段;1998 年之后,?图 4?济、青城市土地扩展强度对比Fig.4?Comparison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tensity城市土地扩展转为急速上升阶段。1998 年之后,两城市经济的加速发展加剧了对新增城市用地的需求,而现实中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却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并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相对于
21、青岛,济南各时期土地扩展强度起伏较大,尤其是 1998 年以来的土地扩张十分剧烈,城市用地规模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因素影响较大,2001 年,长清撤县设区并入市区,使当年济南市建成区面积净增了42.5%。较大的波动性反映出城市土地扩张的不稳定性,城市空间增长疏于管控。4.2.2?用地增长弹性比较在可承载限度内,人口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用地空间支撑,因此,城市人口对空间的需求是城市扩张的最初动力,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能够表示新增城市人口所引发的用地扩张程度的大小。根据城市用地与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法则10(Allometric Law),#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其人口增长率之比是一个常数(公式(2),利用建
22、成区人口对该系数进行求算。对数线性回归方程为:lnA=blnP+d(5)b、d 为待求参数,b 即为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建成区人口采用市区非农人口数,对济、青两市进行回归拟合(济南采用 1988-2007 年数据回归,青岛采用 1978-2007 年数据回归)(见表5)。结果显示,济、青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1.199 和 1.239,均接近于 1.12 的合理值 11,城市用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均为正异速增长类型 10。相比之下,济南用地增长的空间较小,建成区人口和就业相对密集,城市空间更为紧凑集中,但&123&刁琳琳: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表
23、 5?济、青城市用地与人口异速增长关系模拟Tab.5?Simulation of allometric law betweenurban land and population用地增长弹性Elasticityof landincrement回归方程Regressionequation相关系数 RCorrelationCoefficient调整 R2AdjustedR2F-统计量F Stati?stics显著性Signifi?cance济南1.199lnA=1.199lnP-12.3170.9690.944288.3920.000*青岛1.239lnA=1.239lnP-12.9610.9730
24、.936380.6480.000*?注:*为 5%显著性水平。表 6?济、青城市用地信息熵和均衡度对比Tab.6?Comparison of information entropy andequilibrium of urban land时期Period用地信息熵HLand information entropy用地均衡度 JLand equilibrium index JJinanQingdaoJinanQingdao20041.5541.5300.9660.95120051.5671.5270.9740.94920061.5721.5250.9770.94820071.5721.5290.
25、9770.950较低的弹性也反映出对城市人口增长或就业增长引起的新增用地需求的保障程度不足。4.2.3?用地增长的均衡度比较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解释了城市土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从对济南和青岛这两项用地指标对比中(见表 6)可以看出,总体上两个城市近年来的用地结构都较为均衡,用地类型配置比较合理,每个城市各年的均衡度状态比较稳定,变动幅度不大。相比之下,济南城市用地增长的均衡度要略优于青岛(更接近于 1)。城市用地结构向均衡状态发展,对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3?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模式对比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特点是诠释城市内部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中心 组团 城市 空间 模式 对比 特征 差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