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 3卷,第 6期,2 0 0 7年 1 1月 A c t a S e i e n t i a r u m N a t u r a l i u m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P e k i n e n s i s,V o 1 4 3,N o 6(N o v 2 0 0 7)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C A 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刘 峰”张远航 苏 杭 胡建林(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 0 0 8 7 1;”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四系,北京,1 0 2 2 0 5,E-m a i l:fl i u p k u s i n a c o
2、 m)摘 要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C A M x的基础上,用人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构建其伴 随模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对伴随 模式程序进行了检验。应用 C A M x 及其伴随模式,针对珠江三角洲地 区空气污染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 分析,计算 了地面二氧化硫和臭氧关于污染物排放源 的敏感性,并用 数值方法探讨 了线性敏感 系数的适用范 围,可为深入研 究该地区污染机理和控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用伴随模式 可以高效率地 计算 目标 函数关于 多个输 入变量的敏感 性,显著地扩展了原模式的功能,为大气环境优化控制和大气化学数据 同化等科学 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关键词C A M x 模式;伴 随方法;
3、大 气污染;敏感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x l 3 l Ad j o i n t Mo d e l o f At mo s p h e r i c C h e mi s t r y T r a n s p o r t Mo d e l CAM x: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d Ap p l i c a t i o n L I U F e n g”Z H A N G Y u a n h a n g S UHa n g HU J i a n l i n (C o l le g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e n c e s a n d
4、 E n g i n e e r i n g,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j i n g,1 0 0 8 7 1;”I n s t i t u t e o fC h e m i c a l D e f e ns e,B e i i n g,1 0 2 2 0 5,E-m a i l:p k u s i n a e o m)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a t mo s p h e ri c c h e mi s t r y t r a n s p o r t mo d e l C A Mx,i t s a d
5、 j o i n t mode l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 a d j o i n t mode l c o d e i s h a n d g e n e r a t e d a n d n u me ri c a l e x p e ri me n t s a r e d e s i g n e d t o t e s t a n d v a l id a t e t h e c o d e C A Mx and i t s a d j o i n t mo d e l a r e a p p l i e d f o r s i mul a t i
6、o n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a l y s i s o f a i r po l l u t io n i n t h e P e a r l Ri v e r De l t aTh e s e n s i t i v i t i e s o f h i g h g r o un d le v e l s ulf u r d i o x i d e a n d o z o n e r e s p e c t t o p o l lut ant s o u r c e s a r e c a l c u l a t e d,a n d t h e a p
7、 p l i c a b i l i t y o f l i n e ar s e n s i t i v i t y c o e f fi c i e n t s i s d i s c u s s e d t h r o u g h n ume ric al e x p e rime nt s,wh i c h p r o v ide i mpo rta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e x t e n s i v e a na l y s i s o f p o l l ut i o n me c h a ni s ms a n d c o n t rol
8、s t r a t e g i e s U s i n g t h e a d j o i n t mo d e l,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i e s o f a n o b j e c t f u n c t i o n r e s p e c t t o tho u s a n d s o f i n p u t v a ri a b l e s c a n b e c a l c u l a t e d e ff i c i e n t l y Wi t h t h e i n t rod u c t i o n o f t h e a d j o in t
9、 m e t h o d,the f u n c t i o n o f C A Mx i s c o n s i d e r a b l y e x t e n d e d,a n d p rov i d e s a p o w e r f u l t o o l for i n v e r s e p rob l e ms o n e mi s s io n p a r a me t e rs a s we l l a s f o r mana g e me n t o f a t mo s p h e r i c e n vir o n me n t Ke y w o r d s C A
10、 Mx mo d e l;a d j o i n t me t h od;a t m o s p h e ri c pol l u t i o n;s e n s i t iv ity a n aly s i s O 引 罱 近年来,大气化 学 传输 数 值模 式 的 发展 相 当迅 速。它们不仅可用于模拟多种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化学 生成 和消耗等详 细过 程,也可 用于敏感 性分 析,定量地研究不同参数的影响大小,为大气环境的治 理和规划提供合理 的依据,或对一些难以测定的参 数如初始和边界条件、污染源排放等进行反演(数据 同化)。传统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是有限差分法,即针 对某 个基准 状态
11、,依 次改 变 所关 心 的输 入 变 量 的数 值,根据输 出变 量 的增 量计 算 出敏感 性 的大 小。但 是它仅 在输入 变量数 目不多 的情形下 可行。伴随方 法 适合 于对大 型非 线性 复 杂 系统 进行 敏 感性 分 析,在大气、海 洋数 据 四维 同化 等 领域 中发挥 着 重要 作 用。国际上一 些研究 者尝试 将伴 随方 法应用 于大气 化学数据 同化 的工作 中,他们 的研究u。表明,基于*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4 0 4 0 5 0 2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 0 0 2 C B 4 1 0 8 0 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 0 0 4 0 3 6 1
12、7 3)资助项 目 收稿 日期:2 0 0 6-0 9-1 0;修回 日期:2 0 0 7 0 6 1 3 7 6 4 维普资讯 http:/ 第 6期 刘 峰等:大气 化学传输模式 C A M x 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 伴 随方法 的数据 同化技术 可 以合 理地 利用 各种观 测 数据的信息,提 高空气 污染预报的精度。另一方面 的工作 是把 伴随方 法引入 到大气 环境 的优 化控制领 域,M a r c h u k 在 这 方 面 做 了开 创性 的 研 究,朱 江 和 曾庆存 提 出 了大 气污染 非线性 优化 控制 的理论 框 架,L i u等 应用 空气质 量 预报 模 式 进
13、行 了针 对 S O,污染 的数值试验,表 明伴 随方 法 确 实可 以高 效地 计 算 目标 函 数梯 度 并 用 于 大 气 环 境 优 化 控 制 问 题 的 求解。目前,伴随方法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中的应用 主要还 是理论 化 的研究 和 演 示,而几 个 在 国 际上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的 模 式 系 统,如 U A M(u r b a n a i r s h e d m o d e 1),C A Mx(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i r q u a l i t y mo d e l w i t h e x t e n s i o n s)和 C M
14、 A Q(c o m m u n i t y m u h i s c al e a i r q u a l i t y m o d e 1)等,都还没有推 出相应 的伴随模式。我们 最 近在 C A M x 模式的基础上开发 了其伴随模式,用数 值 方法检 验 了程 序代 码 的 可靠 性,并 应 用 于珠 江 三 角洲空 气污染 的敏感性 分析。1 敏 感性分析基本原理 1 1 目标 函数 敏感性 分析需 要先 定义 目标 函数。对 于大气 污 染控制 策 略研 究而 言,常 定义 目标 函数 为 某 个 区域 在某个 时 问段 内污染 物浓度 的加 权平均,即 rt 1 r J=l d t
15、 l p C d s,(1)Jn 其 中,Q代 表我 们关 心 的 区域,C是污 染 物浓 度,而 P是权重。当然根据 实际 需要,目标 函数也 可 以定义 为 其 他形式,如特定 时刻特 定地点 的浓 度,等 等。对 于观测 数据 同化 问 题,目标 函数 则往 往 定 义 为模式 预报值 与观测值 的差 异,如 J=(CC。)K (CC。),(2)其 中,c 为 向量 形 式 的浓 度 预 报 值,而 c 为 观 测 值,为观 测 误差 协 方 差 矩 阵,实 际 数 据 同化 问题 中,为 了减少 自由度,把 背景 值 考虑 进 来,形 式要 更 加 复杂一些,详见 文献 6 。大气化学
16、传输数值模式 中有两类变量,一类是 输入 变量或控 制变 量,如排 放源参 数、初 始和边 界条 件及气象场等,而另一类是输 出变量或状态变量,如 污染 物浓度 等。由(1)、(2)两式 定义 的 目标 函数,从 形式 上看,只和状态 变量有关,但 实际上 状态变 量 的 数值取决于输人变量,数值模式就描述 了它们之问 的定量 关系。因此,归根 到底,目标 函数也就是 输入 变 量 的函数。1 2 敏感性的定义方式 敏感性 反 映 了输 入 变 量 改 变 造成 的 目标 函 数(输 出量)的改 变。其 具体 的定义方 式 因不 同 的应 用 场 合而异。大气 污染控 制 问题 中,目标 区域
17、 污 染物 浓 度关 于污染源 排 放 的敏 感 性 是 人 们 最关 心 的 敏感 性 之 一。常用 的敏感 性定 义 为:污 染 源排 放 量增 加 一个 单 位所造成 的 目标 函数增量,s。=嚣,其 中 s 是 敏感性 数值,t,是 目标 函数,Q是排放 量。这样定 义 的敏感性直 接与 控制污 染源 的效果联 系起来 了,当削减 量 相 同时,敏 感性 数 值越 大,对 该 污染 源进行 削减所 达 到 的环 境 效 益越 好,如 果各 排 放源 削减一 个单位 某种 污染物排 放量 的代价相 差不 大,那 么从经 济上 考虑 应 该优 先 对 敏感 性 大 的源 进 行 削减。在
18、求解优 化 削减 问题 和 数据 同化 问题 时,这种敏 感性 定义是 合 适 的,但 是 它 反 映不 了各 污 染 源的影 响大小,不 能 给 出一 个 整体 的形势 判 断。比 如说,某 些 污染 源 的敏感性 数值很 大,但是 其排 放量 却很 小,因此 实 际影 响 力 并 不 大,甚 至 可 以忽 略不 计,这样 的污染 源,即使 对 它进 行 大 比例 削 减,也达 不 到控制 污染 的最 终 目的。另 外,敏 感性 数 值 的大 小直 接受 到排放 量 所采 用单 位 制 的影 响,使 用起 来 不 是很方便。由于各 个 污染 源 源 强不 同,排 放 污染 物 种类不 同,它
19、们 的敏感 性不 能归类合 并计 算,也难 以对 不 同性质输入 变量 的敏感 性进 行 比较。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给出第二种形式的敏感 性定义,它在前一种敏感性数值的基础上,乘上排放 量 的数值 作为权重。s =Q 。(4)为 与第一 种定 义 的敏 感 性 相 区别,我们 称 之 为 敏感 系数。这样定 义的敏感 系数 与 目标 函数单 位相 同,它 比较客 观地反 映 了不 同污染 源 的影 响大小,为 初步分析污染物来源和首要控制对象提供了定量依 据。对 于一次 污染 物,敏感 系 数有 很 明 确 的物 理 意 义,它相 当于不 同污染 源对 于 目标 函数(如 目标 区域 污染 物
20、浓 度)的贡献,在 后文 中将 以二氧化硫 为例来 详细说 明。对 于二次 污 染,浓 度叠 加 原理 一 般不 成 立,但 是 敏感 系数 由于体 现 的是 局部 线性 化 的结果,7 65 维普资讯 http:/ 北 京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4 3卷 彼此仍 可 以叠加,可 以很 方 便 地用 于 计算 某 一块 区 域污染 源或者 某一 类污 染 源 的敏 感性,也 可 计算 当 污染 源改变 一定 比例后(扰 动 不 大时),目标 函数 的 改变 量。比如说,要 计 算 对 某 个 污染 源 削 减 5 后 目标 函数 的改 变量,只需 将 敏 感 系数 乘 以 5
21、 即得 到。敏感 系数也 可以用于 比较不 同性质 的输入变 量 的影响大小。我们 可以定 义初始 值和边界 值 的敏 感 系 数:T ,s c o=c。,s c b=cb ,(5)其中 c。和 c 分别为初始浓度和边界浓度。从而 可将 排放 源、初始 条件 和边 界 条 件 的敏 感 系数 进 行 对 比,定量 地衡量 它们 的相对重要 性。两种 定义形 式 的敏感 性 数 值,在大 气 污染 来 源 分析和控 制策 略研究 中各 有其重 要应用 价值。比如 说,在分析 污染源 的影响 大 小并 初 步选 取 需要 重 点 控制 的排 放源时,采用第 二种形式 定义 的敏感性(敏 感系数)较
22、为方便;在 选取 重 点 污染 源 后,再根 据 第 一种方式 定义 的敏感性 来确定最 优控 制策略。本文 后面 的分析 中,根据需要,分别采 用这 两种定 义来计 算敏感性。1 3 计算敏感性 的正方法和伴 随方法 传 统 的敏感 性 分析思 路如 下:假设 要计 算 个 输入参数,的 敏感 性,我 们 依 次 对每 个 参数进 行扰动,分别计 算 出 目标 函数 的相应 扰动,从 而可 以定量地 比较不 同输入 参数 的影响大 小。这种 有 限差 分法属 于正方 法,其原 理很 清楚,而且 简单 可 靠,但是 效 率 不 高,由 于 它 总共 需 要 运 行 数 值 模 式+1 次,这
23、在 很 大 时 由于 计 算量 巨大 而 难 以实 现。另外,有 限差分 法受到 计算机 舍入误差 的制 约,不 能精确计 算任意 小扰动 的敏感性。D D M方 法(d e c o u p l e d d i r e c t m e t h o d)是 一 种 改进 的正 方法,它 是通 过建 立原 数 值模 式 的 切线 性 模式(简称 T L M)来计算敏 感性。切线性 模式可 以并列地 对 多个输入 变量进 行 敏感 性 计算,而 且 它 和原 模式 同时运行,因而可以利用原模式的一些中间数据而 减少 重 复 的计 算。D u n k e r 等 将 D D M 方法 应 用 于 C
24、A Mx 模 式,并通 过 大量 的数值 模 拟 检验 了 T L M 程 序 的可靠性。D D M方法计 算量 要 少 于有 限差 分法,但 是它 的思路本质 上 还是 基 于 正 向模 拟,考虑 的输 入 变量越 多,计算 量 越 大。对 于 资 料 同化 和多 个 污 染源优化 削减 等问题,其 需要 计 算 敏感 性 的输 入 变 量数 目可达 1 0 1 0 量级,此 时无 论是 差 分法 还 是 D D M方 法,都将 面临着 巨大 的计算量。伴随 方法是基 于反 向模 拟 的思 想,它通 过 建立 切线性模式的伴随模式,只需要很少几次模拟(一般 是 2 4次)就 可 以计算 出
25、目标 函数关 于所有输 入变 量 的敏感 性,计算 量 不会 因 为输 入 变量 数 目的增加 而有 明显 的增 长。因此,如果 我 们 关心 的输 入 变量 很 多(如排 放源 的种 类 和数 目通 常 很多),伴 随方法 在计算 敏 感 性方 面就 有 着 明 显 的优 势。D D M 方 法和伴 随方法 本质 上是 互 补 的,前 者适 合 于计 算 所 有输 出变量关 于某 些输 入 变量 的敏感 性,而后 者适 合于计算 某 个 目标 函数 关 于所 有 输 入 变 量 的 敏 感 性。从 原理上 它们 也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这 可 以帮 助 我们根据 T L M程序写出对应的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化学 传输 模式 CAMx 伴随 构建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