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校园招聘行为分析――校园招聘新模式培训生制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校园招聘行为分析――校园招聘新模式培训生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校园招聘行为分析――校园招聘新模式培训生制度.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4 卷 第 6期 2 0 0 3年 1 2月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W ENZHOU NORM AL COLLE GE V bl _ 2 4 No 6 De c 2 0 0 3 企 业 校园 招 聘 行 为 分 析 一一校园招聘新模 式:培训生制度 夏 智敏,马溯嵘,徐 山 乐 (浙 江大 学管 理 学院浙 江杭 州3 1 0 0 2 8)摘 要:企 业校 园招 聘是 现代 企 业招 聘 的一 个重要 渠道,也是 大 学生 走 向社 会、找到 适合 自己的 工作 岗位 的主 要 方 式。这 种 招 聘 方 式 的有 效性 直 接 影 响 到 企 业
2、的人 才 策略 和 大 学生 的 职 业 生 涯。这 里 就 一种 新 的校 园招 聘模 式 一培 训 生制 度 作 出一 定 的探 讨 通 过对 传 统校 园招 聘 模 式 的弊 端 的分 析 以及 这 种 弊 端 所造 成 的 不 良影 响,引 出这 种 新 的模 式,并对 其 特 点 及优 缺 点进 行 了阐述,最 后,又通 过 对培 训 生 制度 在我 国的推 广 前 号 的分析,更体 现 了其现 实性。整个研 究过程主要通过 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传统校 园招聘行为信 息,通过 网络、书籍等二手 资料 的方 式获 取 培 训 生 制度 的 有 关信 息。关 键 词:招 聘 行 为 弊 端
3、;不 良后 果;培训 生 制度;推 广 前 景 中图分类号:C9 1 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6 0 3 7 5(2 O 0 3)O 6 0 0 4 1 0 7 一、目前 企 业校 园招聘 行 为弊 端 分析(一)企业与应聘者之 间缺少沟通,招聘时存 在盲 目性 1 1 在招 聘之前,应聘 者很难 得到相 关企 业 的详细信息 从 问卷调 查 中了解 到,目前 毕业 生在应 聘时 普遍关心企业的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公司实力 和 能力培 训等信 息(图 1 1),而 这些信 息很难在 短时间 内有效地获得。并且 目前对 于应聘者来说,信 息获取 的方式还 极 为有 限:近
4、9 3 的被 访者填 写 了网络,而 在招聘 前参加 过企业介绍会 的仅为 4 0 8 ,其 中参加 过 三次 以上 的更 是只有 1 9 1 。对于一个 几百家 企业 同时招聘 的招 聘会来说,应 聘者很难 在事先做 到周全 的准备,可 以说许多毕 业生是带着碰运 气的心理盲 目地去应聘的。图 1 1 收稿 日期:2 0 0 3-0 2-21 作者 简介:夏智敏(1 9 8 2 一),男,浙江温州人,在读学 生。研究方 向:企业管理。木 此 次调查在浙 大 2 0 0 2年应 届毕业生招聘会会场 展开,历时 2天。共发放企 业招聘行 为调查 问卷 2 5 份,回收有效 问卷 2 3份;发放校
5、 园应聘行 为调查 问卷 5 5份,回收有效 问卷 5 0份:并与 2 0多家企 业进行 了现 场访谈。4l 维普资讯 http:/ 温州 师范 学院学 报(哲 学社会科 学版)2 0 0 3年第 2 4卷 1 2 企业无法有效 识别人才 对于一个 企业来 说,同样 也无法 获得所需 的 信 息。目前 的校 园招 聘会 过程 简单、集 中,虽然提 供 了较大 的选择 机会,方 便招 徕人 才,但 是 在这 样 嘈杂 的环 境下,面对 高密度 的人 群,企业也无 法做 出正确 的决策。即使在招 聘会之后 还要进行 多轮的筛选(多数企业如此),但 由于存在许多变 图 1 2 1 调查数据 显示,有
6、 近 9 1 3 的企 业认 为所招 员工 与原有要求 有所差 异。其 中多对 新 员工的实 践 能力、协 作 能 力 和 心 理 素 质 尤 为 不 满(图 量无法科学 度量 的 问题,企业 依然无法 正确 识别 人才。目前我们 了解到,企业最关 心应聘者 的团队 协作能力与创 新精神(图 1 2 1),而在招聘过程 巾,招聘人员只能通 过专业知识、谈 吐等外部特 征 进 行判断(图 1 2 2),这两者之 问显然存在着偏 差。这就 必然 导致 人才”与实际能力不符 的结果,也客观上造成 了企业在招聘过程 中的盲 目性。图 1 2 2 1 2 3)。这固然与应聘者本身的素质有关,但企 业在招
7、聘中带有 的盲 目性及不科学 的测评方法也 负有 不可推 卸的责任。图 1 2 3 塑 矍 :业 与 应 聘 者 对 招 聘 行 为 的 2 1企 业 对 人 才 的 吸 引 力 认 识 有 着 很 大 的 偏 差 。4 2 维普资讯 http:/ 第 6期 夏 智敏 等 企业校 园招 聘行 为分 析 图 2 从上 图(图2 1)中我们 不难 看 出,各 招聘企 业普遍认为较强的公司实力和更多的晋升机会是 企业 吸 引人才 的亮 点,从 而忽略 了对薪酬 福利 的 关注。而这恰 恰 是应届 毕业 生们 所关注 的重 点,有近4 2 的被 访者选择 了此 项,并且 在调查 中,有 多位被访者 向
8、我们强调 了薪酬福利 的重要性。值得一提 的是企业对 新 员工 的能力 培训。与 众 多的企业相 比,广 大应 聘者显然 对 自我 今后的 能力培养、潜力挖掘更为关注。在调查中我们了 解 到,虽然 几乎所有 的企业 都认 为新招 员工与企 业 的要求有一 定的差 距,然而 多数 企业 并未将员 工培训放 到一 个战略 高度。无法满 足广 大应聘者 的要求。2 2 影响投 简历 的因素 1 此项 调查 结果差 异之 大令人惊 讶(图2 2)。由于缺乏有 效的信 息渠道,因此 企业 在招聘 会前的 自我推介就作 为一项稀缺 资源为广大应聘 者所 重视,有近 5 2 的被访 者选 择 了此项 作为影
9、 响其投简历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应聘者对企业的 印象大多来源 于此。然而 与此恰恰相 反 的是,仅有 3 0 4 的企业 认识到了事前 自我推介的重要性。多数企业,特别 是中小企业,对此项 的认识仅仅停 留在展台布置、现场 介绍等现场 因素上。更有2 6 1 的企业选择 了 无所谓,他们认为投放简历是应聘者的事,与企业 无关。在这样一个大容量、高密度的校园招聘会 巾,仅仅作 一些现场 介绍,其效果可想而知。图 2 2 二、现 有校 园招聘 行 为 产生 的不 良后果 1 提高企业 的实际招聘成本 从表面上看,目前 的校园招聘模式省时、方 便且成本较低。但综合考虑其显性与隐性成本,企业 的实际付出
10、是相 当巨大 的。由于 企业与应 聘者之 间沟通 渠道不 畅,信 息 无法 充分 共享,就必 然 导致人 企无 法相互 匹配。从 企业 招聘行 为分析 中我们 可 以了解 到,企业与 应聘者 都更关注对 方 的 内在特质。然而对 于这些 内在特 质,大 多数企业 缺乏科 学 的度 量手段,在 招聘中仅仅通过简历、谈吐等外部特征进行判断,这样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识别人才。于是,企 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困境 要真正招到企业需 要的人才,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多 轮的面试与筛选,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一个应 43 维普资讯 http:/ 渝 州师 范 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 学版)2 0 0
11、3年 第 2 4卷 聘 者。因此,在现 实 中招 聘 一个 企业真 正需要 的 者不提供反馈,人才,其成本是相当巨大的。近3 0 的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模式感到失望,此外,在招聘中企业与应聘者对招聘行为的 认为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显然对于多数招聘者来 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企业资源大量的浪费。说,招到合适的人才已经完成任务,根本没有考 2 延长新员工的适应期,增大了新员工融入 虑应聘者的感受与今后的关系的发展。这样的行 企业 的难度 为对 于企业 的人 才储备 来说是相当不利的。由于是校园招聘,因此应聘者在工作技能、5 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实践 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均与企业要求有一定 上文提 到
12、的招聘 盲 目性、人员的不合 理流 动 的差距。这就要求企业给新员工一定时间的适应 与人才储备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实现有效 期,对 其进行 一定 的技 能培 训。我们 了解 到现 实 的人力 资源 规划。首先,招 聘时无法 有效识别,导 中一般企业的试用期为 3 到6 个月,在这期问通 致企业难 以招到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其次,由 过工作实 践与适 当的培训,基 本可 以解 决新 员工 于适用期 内文化融合的 困难与大量人才的流失导 的工作技 能 问题。然而这 些培 训也仅仅局 限于技 致 企业不可 能对新 员工进行 有效地培 训,正如我 能导向,着眼于员工的技能开发,远未涉及员工 们所看
13、到的现有的企业培训都是建立在技术导向 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企业文化的熏陶。的基础上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对人才 由于在 招聘时缺 少必 要 的信 息交流,新员 工 的信心 不足。在这 样 的条 件下,对 员工个人 的职 对企业 的人际关系和 工作 作风等 知之甚 少,因此 业 生涯 设计几 乎无 从谈起。最 后,企 业的人才储 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融入就需要一个相当 备不足又间接导致了企业在下一轮招聘中的劣势。长的过程,通常 需 1 到 2 年 的 时 间。在 这期 间员 如此 形成恶性 循环,企业 很难在人 力资源规划上 工处于低产 出甚至 是零产 出的状态,这就大大 增 有较好
14、 的把握。加了企业 的用人成本。3 导致员工跳槽频繁,增加企业的用人风险 在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使得应聘者在应聘时 并不清楚企业的企业文化,在进入企业后,一旦 发现其企业文化 与 自我不合,难 以融入工作 团队,就 势必会 另谋 出路,这就 大大 增加 了企业 的用人 风险。上文已经提到,员工认识企业文化需要一个 相对 较长 的过程,因此 当一个 员工 发现 无法融入 企业准备跳槽时,企业 已经在其身上花费了大量 的人力物 力。此 时 企业 的损 失势必 是惨 重的。退 一步说,即使能较早发现,那么企业在招聘与再 招聘上 的成本也是 巨大 的。4 不利 于企 业与应 聘被 拒 者建立 良好 的关
15、 系,不利 于企业 的人 才储 备 人才储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 不光体现在企业 内部的人才储备上,企业与外部 人才的 良好关系也是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一部分。它能够使企业在需要时迅速招到所需人才。然而,从 目前 企业 校 园招聘行 为来看,目前 的招聘模 式不 能够使 企业 与应聘被拒者建立 良好 的人际关 系。调 查显示,5 2 6 的企 业对 应聘被拒 4 4 三、对现 行校园招聘模式 的一种改进 培训 生制 度 1 培训 生制度 的定义 指一些公司从知名学府中招收一批综合素质 比较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或大三优异学生作为培训 生对象,然后针对公司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以 培养他们2
16、3 年后成 长为 公司的人才,并根据其 才能和素质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制定个人的职 业 前程 规划。这也是 公司人才储 备的一种方案。2 主要特 点(即对 现行 制度 的改进)2 1 两次选择机会 培训生制度较之校 园招聘会的一处明显改进 就是对招聘和应聘双方来说,它提供了两次选择 机会。企业在校园中挑选、确定学生对象是第一 次选择 在大学期间的相对较长的培训期使得企 业有更多机会考察每一个人,有利于企业找到更 适合 自己的人。在培 训期 结束后,企业和 学生又 互相有第二次选择机会,这次选择对于双方来说 都是经过仔细考察和深思熟虑的,从而有效避免 了招聘和投档 的盲 目性。2 2 技 能培
17、训专 向性 与员 _T职业前景紧密 维普资讯 http:/ 第 6期 夏 智敏 等 企业校 园招聘 行 为分析 结 合 企业在 选定学 生培训对 象后,一般会根据 其 性格和 能 力特 点 为其安 排 合适 的培训 岗位及 内 容,在相关职 能部 门的参与和 帮助下进 行有针对 性 的技 能培训,这一过程 与学 生 日后 职务安排有 很 大 的相关 性,因此 他们 正 式走上 工作 岗位 时,对企业和 所在 岗位 已经很 熟悉,很 快就可 以融入 企业,弥 补 了高 校教 育 与实 际工 作地 脱节。同时 企业提供 的专向技能培训又 是与培训 生在该企业 的职业前 景紧密挂钩 的,如对 会计
18、方 向的管理培 训生,企业通常会为其设计“财务部 门职员 部 门经理 主管财 务 的公司 副总”的职业生涯 规划。相应 的对 于 员工来 说,能够看 到清 晰明确 的职业前 景,将 使其更注 重 于工作被 认可所带来 的个人成就 感,并将 强化其在 本公 司长期供职 的 动机,而 相对轻 视薪 酬 福利 等保 健 因素。2 3 企业文化熏 陶与技能培训 同步进行 在这次以问卷和访谈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 现,大多数采用现行模式招聘地企业在培训制度 上都有一个明显缺陷,即在完成人才招聘后,即 着 手进 行技 能培训,其 目的是使 新员工尽快 具有 岗位所 需地 专业 知识,缩短 从毕 业生到 为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校园 招聘 行为 分析 新模式 培训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