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
《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计划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一、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三、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学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
3、么物质?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探究活动(二)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1. 一切物质
4、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有间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证明:分子间有间隔。探究活动(三)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猜想:温度。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
5、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3分钟)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三)启思点拨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
6、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7、四)差异评价这节课,我学会了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想我将会我还有疑惑的是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学思考后回答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液
8、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师:三鑫美不美?生:美。师:爱不爱三鑫?生:爱。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师:1m =_nm 10-10m=_nm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师:通过对
9、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生:是酒精。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生:是。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生:闻气味。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生:红棕色的气体。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
10、体。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象: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生:可以。师:可不可以,我们要
11、通过实验来证明。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生:Cu SO4 溶液。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4. 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活动(二)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现象: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活动(三)7
1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晒衣服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三)启思点拨课件展示: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同学之间讨论30秒。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师:还能够说明说明?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师:用两个
13、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生:转换法。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生:有。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生:温度。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通过我们生活中
14、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生:冰块熔化。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结论:温度越
15、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学生讨论30秒。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引力实验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生:1.能。2.不能。师:请同学们看好了。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
16、下来。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四)差异评价课堂练习:1
1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D.铁钉放久了生锈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之间。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2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
18、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变化、情绪等因素,因此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一、教学内容1、学完九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三章内容。2、复习八、九年级物理所有内容。3、做好专项和综合训练。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
19、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三、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
20、、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各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四、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
21、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能力自测上的改造题,必须深钻自测书,以能力自测为本。(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定期检查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初三 物理 教学计划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