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料(2021-2022年)1保险学论文.doc





《专题资料(2021-2022年)1保险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资料(2021-2022年)1保险学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NANCHANG UNIVERSITY经济与管理学院 保险学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 金融081 学 号: 5400108129 学生姓名: 周翔 我国的巨灾保险浅析摘要: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7次地震成灾事件。其中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近69227人死亡, 17923人失踪,373643人受伤,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于巨灾损失我国政府已习惯于采取财政的手段来应对一个个非预期的巨额窟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鉴于世界其他国家应对巨灾采取的再保险措施,我国政府可根据我国
2、政治体制和法律完善程度来建立再保险市场,利用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而不是利用财政与自然“豪赌”。关键词:巨灾保险;再保险;风险分散一、我国的巨灾保险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受到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除了火山爆发之外,几乎面临所有的自然巨灾风险,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当高。我国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一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紧密配合、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模式,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巨灾保险体系。 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警示我们巨灾保险是我们面对巨灾损失的迫切需要。“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00多亿元,其中财产损失超过1400亿元,而投保财产损失不到70亿元,赔付率只有5
3、%左右,远低于国际36%的平均赔付率水平。目前,我国主要靠捐款和政府救济,随着巨灾损失越来越大,给政府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必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分析指出,我国2010年上半年自然灾害形式呈现出“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巨大”等特点。从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次寒潮冰雪袭击、西南5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到4月中旬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6月中下旬南方11省遭受洪涝,再到滑坡泥石流灾害。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亿人,因灾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根据民政部公布的199020
4、09年的民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20年由灾害遭受的经济损失,年平均达到2369.3亿元;其中2008年造成的损失为11752亿元人民币,是平均值的4.96倍。但应注意到近年来巨灾事件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且灾害的种类也在增加。现阶段,我国政府采取被动的措施来应对巨灾损失,即通过财政预算重新分配、税收调整、民间募捐以及国际援助等方式。2008年初的雪灾直接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保险补偿只有16亿元,占直接损失的1%;2008年汶川地震的保险补偿为18亿元,占8450亿元经济损失的0.2%。而根据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从全球来看,巨灾造成的损失中,保险合约承担30%,发达国家高
5、达60%70%。二、现阶段我国巨灾保险存在的问题 我国巨灾保险刚刚起步,基础薄弱,保障面窄,保险在巨灾风险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从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法律的支持。从发达国家巨灾保险的成功经验看,为了确保巨灾保险的覆盖面,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强制性保险制度。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法规,在目前我国公民保险意识普遍较弱的同时,使巨灾保险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法律支持。 第二,民众投保意识薄弱。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在巨灾风险及损失处理方面,产生了一种对政府的依赖性,再加上投保巨灾保险的费用较高,进一步削弱了民众巨灾投保
6、的热情,制约了巨灾保险投保面的发展。 第三,保险公司缺乏相应的经营技术。经营巨灾保险涉及气象、地质、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投入成本以及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依靠目前保险公司的技术人才还无法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较准确评估,这导致保险公司对经营巨灾保险业务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 第四,再保险体系不健全。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分散其业务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公司承保巨灾保险离不开再保险的支持。我国虽然从1988年开始尝试建立再保险市场,但目前中国商业再保险市场承包能力是世界上最小国家之一,再保险份额仅占全球市场的0.1%,这更使得我国的巨灾保险业务起步艰难三、国外巨灾保
7、险发展模式及其比较1.美国模式。美国面对巨灾风险主要建立了政府主导推出巨灾保险计划和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两种方式。(1)政府主导推出巨灾保险计划。美国具有和中国类似的自然环境状况,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时常遭受着人为巨灾方面的威胁,因此,对于巨灾损失的分担,政府往往采取积极的态度,就主要自然灾害和人为巨灾推出各种保险计划。(2)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巨灾保险比普通保险的风险大得多,一般可以通过再保险把巨灾保险风险分散出去。然而,在美国巨灾再保险供给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导致价格急剧上升,于是保险公司开始借助美国强大的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 1992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
8、次发行了巨灾期权。随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保险衍生商品,如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互换等。一种新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即巨灾风险证券化形成了,该机制将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打包转化为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筹集保险资本,解决巨灾发生时保险市场上资金不足的难题。在美国,这种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不仅将保险市场上的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同时也融通了资金,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2.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巨灾保险体系。欧盟各主要成员国的保险政策不尽相同,面对巨灾风险主要建立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巨灾保险体系。(1)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欧盟现有的27个成员国中,法国、挪威、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5国建
9、立了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通过立法手段要求符合某类条件的投保人必须购买。实行强制性巨灾保险的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巨灾保险的强制性;对巨灾保险责任进行严格界定;通过扩展基本险保险责任的方式销售;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基金进行多渠道风险分散。(2)非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以英国为代表其他国家大都实行非强制性巨灾保险,即市场上销售的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中已经涵盖了巨灾风险责任,投保人可自行选择时机购买。3.日本模式。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而且人多地少,所以日本的巨灾保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农业巨灾损失分担方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巨灾保险发展模式。(1)地震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体制源自19
10、66年通过的地震保险法,该法律规定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建立地震保险体系。日本地震保险将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分开,对前者因地震而发生的损失,在承保限额内由商业保险公司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对后者因地震而发生的损失,在规定限额内由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在巨灾保险的风险控制方面,日本创造了一种由政府和民间再保险公司共同分担的二级再保险模式,即保险公司在收取保险费后,向日本地震再保险公司全额投保(“A特别签约”),日本再保险公司再将部分再保险分出,向各保险公司购买的再再保险叫“B特别签约”,向政府购买的再再保险叫“C特别签约”。(2)农业保险。日本农业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之
11、上,农业保险是日本政府为了应付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后果,以保障农业再生产的经营稳定,使之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支持形式。日本农业保险的组织架构很有特色,分为三个层次:村一级农业共济组合,府、县一级农业共济组织联合会,设在农林水产省的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除了这三个层次外,还建立了农业共济基金会,作为联合会贷款的机构。日本依托这种农业共济组织选择了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制度:农户参加保险,仅承担很小部分保费,大部分由政府承担,政府用于农业保险的财政支出占农林水产省总支出的4%-6%,保费补贴比例依费率不同而高低有别,通常将保费补贴与农业信贷、价格保护、农业灾害救济、生产
12、调整等捆绑起来实施,以增强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日本这种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政府补贴和再保险相扶持的模式在世界农业保险模式中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1)承保主体和承保范围。美国和欧盟内实行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的国家在以政府为主导推出的各种巨灾保险计划中,承保主体基本都是政府,由政府承担保险责任,凡是国家认定的巨灾风险区域的社区一般都在其承保范围内。欧盟内实行非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的国家,其承保主体和承保范围与美国模式大不相同。以英国为例,承保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并不参与其中,但需要建立有效防洪体系和提供与巨灾风险相关的公共晶,只有某地区有达到特定标准的防御工程措施或积极推进防御
13、工程改进计划,各商业保险公司才会在该地区的家庭财产保险和小企业保单中包含洪水保障。日本在承保方面则采用的是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合作、民间经营与政府补贴相扶持的方式。(2)巨灾保险的风险控制。巨灾保险的风险控制对于巨灾保险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风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投资建立防灾防损工程体系;二是利用再保险市场分散风险。美国的巨灾保险一般由政府提供,而没有设立专门的再保险公司,所以巨灾保险的风险基本上全部由政府承担。根据美国相关法案,当国家洪水保险基金不足的时候,可以要求国家财政拨款。然而,随着巨灾频率的增加、损失的增大,巨灾保险的风险也在加剧,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美国开始利用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资料 2021 2022 保险学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