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努力!加油!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从军行课堂实录一、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生:参加军队。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生: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题目中加上“歌”“引”“吟”“
2、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4.了解诗人,课件出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生自由交流(2) 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 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2.理解词语:
3、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真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2) 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生1:看注释生2:看插图生3:想象画面(3)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生1:“青海长云
4、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生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生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生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课件出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 师: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生: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
5、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2) 师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 (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 (4) 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 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生:羌笛何
6、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 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遍。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课件出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 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生: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2) 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生: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3) 师: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 提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
7、繁。(4) 师: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提示: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5) 师: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6) 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生: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五、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感悟诗情。(1)师:“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
8、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生: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2)师: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生1: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生2: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生3: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 (3)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学生练笔、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忠心报国) 2.总结全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即使战争如此残酷,可守边的将士们却(学
9、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并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之气。2.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3.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
10、选一项写下来。4.搜集并阅读边塞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实录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
11、、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师: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一起来读一遍。指名背诵4.师: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5.理解题目。 (1)师: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提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
12、 师:这个“晓”指什么?生:“晓”是天亮的意思) (3) 师: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提示: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生1: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生2: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 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 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课件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课堂实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