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t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领先企业时发现如何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本文对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理论起源、定义、性质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将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和外部市场的关系、外部市场的显性竞争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研析了三个层次的组成内容。作者指出,企业和外部市场的关系处丁最外层,它是形成企业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条件,可以增强或者削弱能力,实现或者损耗资源;外部市场的显性竞争能力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是形成优势关系的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处于较外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是最主要的资源,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决定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居于竞争力因素的最里层,它也是企业拥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知识。可持续竞争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近年来对竞争力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经济界和管理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尽管由于竞争能力的复杂性使得对其研究很难形成一致公认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结论,但是这并不妨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在本文中,笔者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对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定义和性质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竞争能力三层次论的观点。一、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溯源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发展来
3、看,相关的研究存在着企业经济学分析、企业能力研究和企业战略管理三个理论分析传统,它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源”、“内在逻辑”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与阐释。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传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对技术过程或创新过程都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并且,这种倾向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正不断加强。(一)经济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阐释在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当中,“企业异质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分析把着眼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异质性的成因,二是企业异质性及其它一些相关特性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的关联。“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1937)文中明确提到
4、,“所以,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与此同时,交易费用的存在也使得一些能力要素在一些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效用大为降低。而且,对企业资源或能力要素的有效管理会使其组织成本大大提高,从而有可能阻止了一些企业内生发展能力要素的决策和努力。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观经济学着重研究企业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其成因。B 温纳费尔特(B.Werner-felt)于1984 年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资源观”这篇文献,奠定了企业资源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被企业界所接受和开始关注则是在 1990 年C.K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
5、)和 G 汉默尔(G.Hamel)的“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之后。这个研究流派中有大量文献对企业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和阐释。M*A 彼得拉夫(MA.Peteraf)认为,由于资源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在发展和配置资源的管理决策上的差异,企业在其控制的资源和能力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异质性。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辨识、开发、保护和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独特性或优越性的资源如果与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匹配得当的话,它们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二)企业能力研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阐述与其它研究流派相比,企业能力研究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显得
6、更为密切,它着重从企业能力要素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成因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能力研究基本上都接受如下的逻辑假定,即企业因所拥有的资源和内部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了企业间的异质性,这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占优的或特异的资源或内部能力如果与环境机会恰当地匹配的话,它们将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即便是在产业竞争动态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力也是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核心能力研究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作为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许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界定。事实上,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意义就是可以有效地穿透竞争对手,通过一些独占性的机制
7、建立起竞争壁垒。企业获得经济租不仅是因为它拥有更好的资源,而且因为它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之为“特殊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这也是企业核心能力概念的源头。(三)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阐述著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颇具影响的经典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写道,“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角化经营的过程中,将竞争优势抛丁脑后”。而事实上,“企业长时间维持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其根本基础是持续竞争优势”这充分表明了企业战略管理
8、研究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注。传统企业战略理论的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对产业特性的忽视对于阐释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性存在较大缺陷。基于此,波特通过把产业组织分析和价值链方法引入了企业战略研究,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相对成本和特异性有所作为。而成本优势和特异性又是由产业结构所左右的。这些优势源于企业具有比它的对手更有效地处理那五种作用力的能力”。可以看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究其根本是基于对企业产品的成本及产品的特异性的。二、关于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定义和分析(一)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定义经过上面我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的回顾,我
9、们认为,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能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第一,从战略的角度来讲,企业拥有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应该是以可预见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可预见的”说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时间是有限期的。这一时间的跨度在企业经营中是可控的;第二,企业要统筹兼顾。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不仅包括在时间上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相互协调,而且还要在空间上充分考虑到企业在某一发展时期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三,企业竞
10、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第四,企业竞争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从动态的和长期的角度看,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第五,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它具有长期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尽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会发生作用往往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深刻原因,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二)企业竞争力的“宽度”和“密度”研究企业可持
11、续竞争力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竞争力的产业“宽度”和“密度”,即有关企业在多大的产业范围中具有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竞争力分析比较中,“产业定义”(即确定市场细分化的程度)是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当我们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价竞争力指标时,只有确定了“市场”或者“产业”的范围,才能计算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在领域很广的产业或市场(例如“电脑业”、“汽车业”。“家用电器业”、“机床制造业”等)中,即使是规模很大的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也不会很高;而对于一个高度细分化的产业或市场(例如“家用电脑硬盘”、“医用 CT 机应用软件”、“数控精密磨床”、“伞型齿轮制造”等)中,一个规模不很大的企业也可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
12、竞争力所体现的产业(市场)面越宽,即企业能够在很宽的产品系列中表现其竞争力,我们认为其竞争力的宽度就越高;企业竞争力所体现的市场细分化越高,即企业在产品系列中的某些细分化的市场中集中表现其竞争力,我们认为其竞争力的密度越高。企业竞争力宽度越高,通常表明企业规模实力越大,越具有范围经济的市场势力;企业竞争力密度越高,则通常表明企业专业化能力越强,越具有差异化的市场势力。三、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三层次观点由于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可能含有主观因素,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因素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各种分类方式中所采用的概念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但是,像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企业竞争力研究最终还是要构建一个具有简
13、明逻辑构造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将复杂的事物排列组合为可以把握的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第一类因素,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种“关系”。广义的“关系”包括有关各方面的“环境”。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涉及的关系可以包括:经济社会及政策环境,包括本企业所在地的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文治安环境、产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高盈利产业、高增长产业还是低盈利、低增长产业?例如
14、,一般认为,中国的纺织、玩具、家用电器等产业中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化工、航空等产业中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的理由就是,前者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者则是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类因素,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现有超额利润的来源,表现为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它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已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反映了企业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包括财务类、盈利类、增长类等各项指标。第三类因素,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资源是产品
15、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一种潜在的竞争能力。这种潜在的竞争能力是指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化的结果,它是增强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潜在实力。企业核心能力研究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企业是能力的集合体;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主耍资源或资产,是能为人们共同感受到的社会智力资本,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能力是无形的,基于知识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扩展其用途、表现其价值;能力不仅包括企业的技术诀窍,更包括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学习、革新和企
16、业家精神。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与开发能力,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R&D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方面,其中基础研究既能扩大科学知识领域,又能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应重视基础研究,大公司尤其如此;应用研究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性的创造性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桥梁;技术开发则是利用前述的知识和研究,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有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工作进行实质性改进等而进行的系统性科技活动。企业战略规划的能力,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文化、战略性共识、经营战略与技术战略整合程度
17、以及长期化行为倾向等。组织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并保证企业能对客观变化的环境做出应对策略,从而能在变化莫测的环境里随机应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企业制度,包括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等。企业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它又极其重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企业制度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层次分析图如图 1 所示:一般地说,企业和外部市场的关系处于最外层,它是形成企业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条件,可以增强或者削弱能力,实现或者损耗资源,可以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上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外部市场的显性竞争能力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是形成优势关系的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处于较外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最主要的资源,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决定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居于竞争力因素的最里层,它也是企业拥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知识。虽然本文搭建了一个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三层次论的框架,企业竞争力的上述三类要素在概念的内涵上不是截然相互排斥的,外延上难免有所交叉。同时相互之间可能具有可转换性,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