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简介:王洋(1986-),男,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弈论与产业组织。收稿日期:2010-01-2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王洋(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发展区域,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文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分析;指导
2、原则;战略定位中图分类号32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7731(2010)05-28-02 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安徽省 8个沿江城市及部分县、区。还不仅对沿江地区,也对全省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就必须分析示范区的优势,从而确立正确的战略定位。1皖江城市带 分析1.1 面临的机遇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1.2 面临的挑战沿海和沿江各省都明确将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区
3、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发展的落差呈扩大趋势,虽然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但也可能会延缓融入长三角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和生态压力将越来越大。1.3 存在的优势1.3.1区位优势 皖江城市带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一方面靠近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或者说位于泛长江三角洲之内,现在又恰逢长三角核心地区(上海、苏锡常等)发展到了向外辐射扩散的阶段,皖江城市带正是最便捷的接纳地;另一方面靠近长江黄金水道,虽然现在陆路交通发展迅速,但长江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潜力巨大。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安徽省内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1.3.2自然条件 皖江城市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
4、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皖江城市带地属江南鱼米之乡,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铜、金、银等,矿储量大,开发潜力巨大,此外还有一些非金属矿。皖江城市带的旅游资源品质高,特色鲜明,在5万多 2的范围内集中了众多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1.3.3文化资源 皖江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文明程度较高。多种文化交汇(徽文化、皖文化、吴文化),人才辈出。1.3.4城市发展环境 皖江城市带的城市环境容量大。一是有较宽裕的发展空间。由于地形多样,地貌复杂,城市附近基本农田不是很多,而且还有一些河滩地、沙荒地,可供城市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二是水资
5、源较丰富,降雨多,靠近大江大河,城市不会有缺水之虞;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大气遭受污染较轻,容量大。1.3.5经济基础 近 20 来(1985 2005年),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有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城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有几十倍、十几倍的增长,即使扣除物价增长的因素,其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除皖江城市带自身的纵向比较外,还可将其与国内其他城市群及中部地区城市群进行横向比较。皖江城市带的人均 小于其他城市群,但经济密度(或称单位面积经济产出)高于辽中南城市群,略低于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密度比较高,仅次于长三角;城镇化水平偏低;经济外向度(进出口贸易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高于山东半岛和辽中南,
6、几乎是这两个城市群的 2倍;城镇密度指数和城镇群发育程度指数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人均 与武汉城市群接近,高于中原城市群;经济密度仅次于中原城市群,高于其他城市群;人口密度是最高的;城镇化水平仅次于武汉城市群,高于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外向度大大高于其他城市群,是武汉城市群的 3倍、中原城市群的 3.7倍;城镇密度指数偏低,仅高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群发育程度指数偏低。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并不处于劣势,经济活力比较强。1.4存在的劣势 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对全省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济中
7、心,呈现东强28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尚未形成;对外开放尤其是对境外开放水平较低;思想观念、市场机制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等。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皖江城市带在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时要坚持以下原则:2.1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主体是企业,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因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必须依照市场规律来进行。政府政策的应用空间逐渐缩小,市场壁垒作用的逐渐减弱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可能会出现各种
8、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职能,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推进机制,监督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营造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条件,制定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服务,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2.2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开放就是要实现市场的开放,让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并在区际流动中实现最佳配置。互利是要让参与经济活动的多方主体共同分享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利益,实现“双赢”、“多赢”的局面。为积极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应该扩大区域的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合作、区际合作、区域内的合作,加强跨省、跨区域的协调,建立互利共赢机制,促进泛长
9、三角各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开放互利的原则下,推动泛长三角各区域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3 坚持科学承接,创新发展原则 为了促进承接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需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依据承接地的实际情况,强化承接地的主体功能分区,优化空间结构布局,提高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促进要素的集聚。在承接产业的选择上,迁入产业应有创新能力,能够带动承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适当地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注重迁入企业的环境效益,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业创新是产业转移成功的基本条件,产业转移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可能获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承接 产业 转移 示范区 指导 原则 战略 定位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