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pdf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崔守军内容提要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通过海外投资获取?权益?油气资源已成为当前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稳定的有效途径。中东、非洲等动荡地区是中国油气公司海外投资合作的主要对象,风险难以回避。中国油气公司的海外投资合作因带有?国家色彩?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诸多猜忌和干扰,使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面临西方的战略?挤压?。中国应审时度势,转变能源国际合作的单一模式,采取?双边纵向合作?与?多边横向合作?纵横?运用的?复合模式?,在同资源国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同时,通过加强与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的协调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市场。关键词 中国 能源安全 能源国际合作 横向模式 纵向模式 复合模
2、式作者介绍 崔守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能源问题、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研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结构性矛盾凸显,单靠本国的资源储备难以保障能源的供给安全。面对严峻的能源需求形势,?走出去?成为中国石油公司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海外油气资源投资取得一些成效,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打开,但因合作模式单一,又遭西方战略?挤压?,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将就能源安全与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现状、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面临的风险和模式选择进行分析,探讨走出能源合作困境的出路。一、能源安全与能源国际合作模式?能源安全?概念最早是在 2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后
3、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美国剑桥能源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认为,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指的是?供应安全?,即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说,能源净进口国的?供应安全?细分为三个方面:进口来源的稳定、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油价的平稳,其核心在于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越来越多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来说,?能源安全?意味着能够得到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支持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能源安全?分为能源?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能源?绝对安全?是?垄断性?安全,是指能源消费国利用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控制世界主要油气产地和供应线,强化与盟国军事合作,
4、布局世界主要战略运输通道,主导国际能源组织,确保其能源供应和价格的稳定。美国是当前唯一的能源?绝对安全?的实施者。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大批军队驻留海湾,基本完成了几十年来设想的美军重返海湾计划。?9!11?之后,美国又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其军事力量开始进驻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亚的同时,强化了对海湾地区,特别是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控制。与此同时,美国在西半球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锁定了其与加拿大、墨西哥两个产油大国稳固的能源合作关系。*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品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XN1005)系列成果之一。DanielY ergin,?W hatDoesEnerg
5、y Security%ReallyM ean?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ly 11,2006.#陈新华:&能源改变命运 中国应对挑战之路(,新华出版社,2008年,第 140页。33&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 11期在亚太地区,美国重新强化了与重要石油通道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目前美国已基本完成对全球油气资源和运输通道的军事布控,确保了美国能源的?绝对安全?。能源?相对安全?是一种?合作性?安全,指能源消费国通过双边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油气工程投资、油气管道建设、油气企业海外并购等与能源产出国之间展开能源国际合作和能源消费国之间通过成立国际能源
6、合作组织,建立能源短缺应急反应机制、能源情报互享机制、石油战略储备机制、石油价格稳定机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管理机制等保障能源安全。当前能源消费国为确保能源?相对安全?主要采取三种合作模式:?横向模式?、?纵向模式?和?复合模式?。?横向模式?是指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多边合作?,为应对国际石油危机而建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 EA)是?横向模式?合作的典型代表。各成员国间在能源问题上开展广泛合作,包括建立在石油供应危机时分享石油消费的制度、提供能源市场情报、维护石油市场价格稳定、促进成员国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等,通过与非成员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建立合作关系,降低能源合作成本,
7、保障能源利益最大化。?纵向模式?是指能源消费国与能源产出国之间的?双边合作?模式,能源进口国以本国为中心,通过能源外交谋求与能源产出国之间的?双边合作?,以建立?特殊?关系来提高本国能源供给的安全系数,从而获得比别国更安全的能源供应。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能源消费大国,因未能参加国际能源机构和能源宪章组织等机构,缺乏?横向模式?中的?多边合作?平台,目前主要采取这种合作模式。第三种是?复合模式?。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传统能源消费大国主要采取这种模式。它们虽然都是国际能源机构或能源宪章组织的成员国,但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和政策分歧。为保障能源安全,它们在?多边横向合作?的同时,也与能源产出
8、国搞?双边纵向合作?,实现双保险。比如,日本一直采取?复合模式?能源战略,在加强国际机制框架下同欧美?横向合作?的同时,又通过提供巨额资金、开展技术合作等措施,积极布局中东油气产出大国,谋求与资源国?纵向合作?。日本获得了沙特的石油优先购买权、阿联酋的长期石油供应合同、科威特的能源稳定供应承诺,还与卡塔尔就加强在石油、天然气生产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同埃及就参与该国石油、天然气勘探以及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等达成了协议。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典型的?能源小国、经济大国?,能源没有成为制约其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是有效地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能源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当前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中国自
9、1993年开始实施?走出去?能源战略,大力推行资源推动型外交,鼓励国有油气企业在海外投资,确保海外石油供应。作为一个奉行?和平发展?战略的能源需求大国,中国既没有美国强大的军事投射力量,也无军事控制资源国的意图,不可能采取美国式的?垄断性?安全、而只能采取?合作性?安全来保障自己的能源供应?相对安全?。采取?纵向模式?与资源国之间开展?双边纵向合作?成为中国确保能源供应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通过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国有油气企业在全球开拓海外市场,以对外直接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资呈现出不断扩展态势。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
10、?)成功收购了泰国、加拿大和秘鲁的油田股份,迈出了油气合作走出国门的第一步。1994-199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又成功收购印度尼西亚马六甲海峡石油区的股份;1995年中石油开始在苏丹进行油田资产收购,1997年和 1998年又分别收购了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的两个大油田。2009年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宣布 13起收购,11起获得成功,其中包括中石油取得伊朗最大气田南帕斯(South Pars)、最大陆上油田南阿扎德甘(SouthAzadegan)的开发权,中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BP)联合获得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Rumaila)油田 20年的服务合同等
11、,交易金额近 160亿美元,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最多的一年。34&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 11期朱和:?2009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回眸与 2010年展望?,&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0年,第 3期,第 55页。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频频进行国际运作,通过大规模海外并购购买国外油田或公司的股份,用海外投资的方式进入石油工业中最盈利的上游(开采和生产)产业,产业链包括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领域,实现了中国石油企业从海外买油向海外采油的转变。中国商务部统计表明,中国石油公司迄今已在世界 30多个国家参与了 70多个油气项目勘探和开发,共获份额油约 5000万吨,占到中国石油
12、进口量的 25%和全球石油交易量的2%。目前中国天然气进口正在形成中亚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缅甸天然气的多元化供应格局。西北、西南、东北三大油气通道建设正在不断完善,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西北通道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在2011年二期项目全面竣工后 30年的运营期内,每年可向中国稳定输送约 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西南通道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将于 2015年建成,年输气能力 120亿立方米;东北通道的中俄原油管道及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在建设中。当前中国与资源国之间能源合作的?纵向模式?在提高中国能源供应安全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风险。首先是安全风险。世界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要
13、么存在潜在的政治不稳定因素,要么是反美国家,或者是惯常使用能源作为外交武器的国家。中国海外石油投资起步较晚,那些政治局势稳定、法律体系相对健全、投资比较有保障的海外油气资源,经过几十年来的国际争夺之后,几乎全部落入西方跨国石油巨头之手。中国不得不从国家能源利益出发,选取西方国家视为所谓?问题?国家而没有进入、不愿进入或进入又撤出,但石油储量丰富且与中国有着传统关系的国家作为合作对象,采用投资持股方式,最大限度确保?权益油?的供应量,以增大自己在能源贸易中的权益,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当前中国海外投资大多分布在中东、非洲等冲突和战争高发地区,安全风险较大。比如在伊拉克,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14、司相继成功竞得鲁迈拉油田、哈法亚油田(H alfaya)、艾哈代布(A lahdab)油田的开发合同,开发空间巨大。但伊政府政权基础脆弱,国内宗派、民族矛盾复杂,呈现出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分权态势,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引发的暴力冲突接连不断。美国 2011年底从伊拉克全部撤军后,伊国内安全形势难以预料,中国与伊拉克的石油合作能否顺利进行面临严峻考验。又如,苏丹是中国最大的国外石油投资所在地,也是中国的友好合作国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有 14个项目超过 80亿美元的投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尼罗河石油公司最大的股东,持有苏丹 1号、2号和 4号油区 40%的股份。#但苏丹国内政局
15、动荡,南、西、东部因石油利益分配不均冲突不断。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规定苏丹政府与新成立的、半自治的南方政府之间共享权力与石油收益,并允许南方于 2011年举行全面公决。苏丹 80%的石油资源位于南方,)一旦未来南方脱离苏丹,其石油政策延续性将充满变数,会给中国石油公司带来较大风险。其次是政治风险。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投资纯粹是商业行为,但是由于它们带有?国家色彩?而屡遭西方的猜忌和抵制。石油属于战略资源,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对石油并购非常敏感,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防范更严。中国在海外油气资源的商业合作常被美国等西方大国视为在?蚕食?它们的能源地缘政治利益。它们认为中国通过投资并购掌控更多的上游油
16、气资源,搅乱了国际能源市场的秩序,引起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导致中国与其他主要石油进口国之间关系紧张;认为中国的能源需求与国内能源供给的巨大鸿沟,会危及到其他国家能源安全、地区能源安全乃至全球能源安全。+西方国家鼓噪?中国能源威胁论?,频频向中国施压,甚至以人权等为借口对中国无端指责。一些能源出35&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 11期#)+BP,?Statistical Review ofW orld Energy 2009?,pp.20-21.http:/ 5月 8日)?Country Analysis Briefs,Energy Infor mation Administratio
17、n?,U.S.Department of Energy,August 2006,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hina/Background.ht m.l(上网时间:2010年 5月 10日)苏丹已探明的石油储备大部分位于南方 Mug lad和 M elut盆地。参见美国国家能源部信息局网站,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udan/Ful.l ht m.l(上网时间:2010年 4月 26日)A riana Eunjung Cha,?China GainsK eyA ssets in Spate ofPur?chase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能源 国际合作 模式 选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