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_蔡新蕾.pdf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_蔡新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_蔡新蕾.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蔡新蕾,高山行,徐新(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贵州省数量经济学会,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蔡新蕾(),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技术商业化;高山行(),男,陕西兴平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原始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徐新(),男,贵州贵阳人,博士,贵州省数量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企业原始创新。摘要:在自主技术创新构念和测量维度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技术创新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对 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验证了
2、指标体系在理论与实证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扩展了技术创新分类模式,实证检验了自主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对其它创新模式(突破式、渐进式、模块式和架构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企业突破式架构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越弱,渐进式模块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关键词:自主技术创新;创新模式;企业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为摆脱国内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中国政府于 年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并于 年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为改变中国企业购买外国既有技术的现状,自主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创新战略
3、由多构面创新模式组成。和 提出创新分为突破式、渐进式、模块式、架构式种模式,而 等则提出企业创新模式的不同组合方式是企业创新绩效差异的真正原因。但在现有研究中,技术创新与自主技术创新却往往被混淆使用,且大多忽略了自主技术创新只是技术创新的分类之一。针对自主技术创新特性的认识和测度较少,使得自主技术创新模式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被忽略,企业在实践中很难把握自主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那么,企业应如何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呢?又应如何认识自主性对其它创新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作用呢?本文基于徐新和高山行对自主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主要展开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在修正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开发题项库,通过分析问卷
4、调研数据,检验测度体系的有效性,更全面地探索自主技术创新内涵;研究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模式对企业开展突破式、渐进式、模块式、架构式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拓展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不同创新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不同创新模式带来的竞争优势差异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和 按照创新强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式技术创新()和突破式技术创新()两种。渐进式创新是对现有产品变化较小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开发现有设计的潜能;突破式技术创新则是基于一套不同的技术或科学原则进行变革,往往会创造全新市场。和 认为,这一划分方式忽视了改变程度适中的创新,为此,他们建立了两维创新模式,见图。横轴描述创
5、新对核心模块的改变,纵轴描述创新对模块间关系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突破式技术创新是在一个新架构下对一系列新核心模块与元件的设计;渐进式技术创新是对独立元件技术的提升,元件间的联系保持不变;模块式技术创新()仅改变了核心元件设计中的技术;架构式技术创新()仅改变了元件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创新自主性作为第个维度(见图中竖轴),如图上层实线区域所示,强调企业依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的影响。图创新分类框架()自主技术创新。自主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分类,强调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徐新和高山行对自主技术创新概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定义:“企业依据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作
6、出技术方面的变革或改进,通过获取变革或改进成果,增强技术竞争力、增加商业化收益。”该定义描述了自主技术创新的个属性:主体是企业;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创新是企业依据自身创新资源和能力完成的,企业对创新收益归属有主导权;自主技术创新不单纯是技术研发行为,还包括将技术成果商业化以获取创新收益。安同良等指出,目前处于技术追赶的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实现高效创新绩效的前提。因此,对于自主技术创新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突破式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突破式技术创新通常创新程度较高,与企业既有技术标准、
7、组织结构 相 冲 突,并 会 引 导 新 市 场 和 对 技 术 的 潜 在 应用,。企业开展突破式技术创新需要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探索,解决企业内部组织与突破式技术创新团队之间的冲突,还需要引导消费者的复杂需求,同时还要面临技术不连续性、缺乏市场反馈信息等不确定性以及创 新 投 资 不 可 逆 转 带 来 的 错 误 选 择 锁 定 型 风险,因而企业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现阶段,中国企业大多难以独立完成突破式技术创新,而合作又伴随着高昂的交易成本,获得的创新绩效往往不理想,还可能被主导企业侵占绝大部分创新收益。因此,企业如果将过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不合适的突破式技术创新中,将不利于企业创
8、新绩效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在中国企业现状下,突破式技术创新行为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渐进式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渐进式技术创新表现为企业在技术上只作微小调整,对企业技术能力要求较低,一般通过累积产生客观经济效果,主要满足主流客户的当前需求,企业可以预见市场需求,创新风险较低。部分基于澳大利亚制造业的实证研究发 现,渐 进 式 技 术 创 新 更 能 提 高 企 业 创 新 绩效 。孙永风和李垣 的研究表明,转型经济期的中国企业采用速度快、规模小且易在短期内见效的渐进式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在中国企业现状下,渐进式技术创新行为正
9、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模块式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模块式技术创新行为使得研发者集中于单一模块,有助于集中发挥资源和能力优势,显著提高创新速度,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创新效益。因此,本文认为,模块式技术创新方式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创新绩效。首先,模块式技术创新知识结构简单,较容易开展知识创新 。优势企业可以完成较尖端的模块技术改进,劣势企业也能完成模块的一般性技术改进;其次,模块式技术创新在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可以快速实现产品多样化和提高产品性能。此外,模块式技术创新提升了模块的知识密集度,由于模块的信息包裹性难于模仿,因而更有助于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在中国企业现
10、状下,模块式技术创新行为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架构式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架构式技术创新主要调整子系统间的联接关系,架构设计必须使子模块具有异质性和结合性,否则,重新结合会破坏设计选择的多样性,甚至降低创新绩效。架构式技术知识嵌入组织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中,降维和分解对企业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多由系统整合者或核心企业完成。和 指出,架构式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外围知识,架构整合者需要掌握更多知识。开展架构式技术创新的企业必须具备高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事实上大部分中国企业还远未达到这一要求。伍华佳 指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中国企业主要从事一般元器件生产及整机加工和组装工作,仍处于全球价
11、值链低端。秦升 也指出,中国企业层次架构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仍处于架构设计规则第期 蔡新蕾,高山行,徐新: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测度及不同创新模式作用研究接受者的特殊地位。如果没有掌控关键性的资源和资产,仅仅进行架构式技术创新行为,企业将不能获得很好的创新收益。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在中国企业现状下,架构式技术创新行为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自主性对不同创新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自主技术创新强调依靠自身创新资源和能力获取技术创新成果。企业可以同时开展自主性技术创新和其它创新,且自主技术创新模式会显著影响其它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自主性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突
12、破式技术创新通常需要采取与企业原有技术标准、价值观念、组织结构相冲突的行为,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实现复杂的创新程序。如前所述,在中国,突破式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突破式技术创新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获得的创新收益分成较少。因此本文提出,突破式技术创新行为是否同时也是自主性创新行为是其能否产生良好创新绩效的关键。企业在突破式技术创新行为中体现的自主研发性,能增加企业在创新行为中的主导性和优势,企业分享到的创新收益比例相应也会提高。此时,自主技术创新行为将削弱突破式技术创新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当自主性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式技术创新
13、行为将表现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突破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作用越弱。()自主性对渐进式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有学者指出,转型经济期的中国企业在面临快速变化的环境时,采用短期内见效的渐进式技术创新行为,更易获取较好的技术创新绩效而不必冒过多风险,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已具备了主导渐进式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陈松和王晟指出,中国企业在进行渐进式技术创新时,主导性在不断增强,这一变化使得中国企业在创新成果和收益中所占的份额逐渐提高。由此可以推断,中国企业在进行渐进式技术创新活动时,技术创新自主性的增强不会影响技术研发进程,但会使得企
14、业有更大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企业渐进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自主性对模块式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自主性创新的加强有助于模块式技术创新的开展:一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行为可以使企业分享更多技术成果,为企业开展模块式技术创新行为带来更好的预期收益,企业受到激励后,更愿意投资于模块式技术创新行为,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自主性行为的加强使得模块式技术创新更多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企业会提高内部技术水平,并将研发知识嵌入组织,创新成果约定分享收益比例增加,企业将获取更高的利润收益。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15、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企业模块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自主性对架构式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架构式技术创新是较高层次(系统层级)的创新,开展架构式技术创新的企业通过控制产品核心架构技术及架构设计能力,进而控制产品创新网络,获得高额收益。架构式技术创新通常被视为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创新行为。前文假设中提到的架构式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架构式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使得现阶段中国企业与掌握关键性模块技术的跨国公司合作时,往往会失去创新收益分配权,导致中国企业创新绩效较低。而自主性技术创新行为的提高弥补了这一问题,它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分享更多(或独占)创新收益,
16、另一方面又可从架构式技术创新中获取巨大的技术进步,有助于企业改变合作进行架构式创新的消极态度,为架构式创新投入更多资源,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自主技术创新行为水平越高,企业架构式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作用越弱。图假设框架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本文在检索了几百篇国际、国内主流期刊发表的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理论和实证文献的基础上,访谈了技术型企业的 名高管及相关技术人员、技术创新领域的名教授和名博士生,建立了自主技术创新测度体系题项库。年 月在陕西省对家企业开展预调研工作,并基于受访者的反馈信息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提高了表达的准确性。正式调研工作于 年月月展开,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自主 技术创新 测度 不同 创新 模式 作用 研究 蔡新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