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技术在电子舌中的应用与发展.pdf
《模式识别技术在电子舌中的应用与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式识别技术在电子舌中的应用与发展.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2009 年 第 34 卷 第 2 期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收稿日期:2008-07-10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6c23082)。作者简介:王茹(1984),浙江天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模式识别技术在电子舌中的应用与发展王茹,田师一(浙江工商大学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3
2、5)摘要:模式识别是当代高科技研究重要领域之一,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广泛应用于系统控制、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电子舌是一种用于液体分析的多传感器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组成。其中,模式识别系统是电子舌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介绍几种常用电子舌模式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对电子舌模式识别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进行展望。关键词:模式识别;电子舌;应用中图分类号:Q 81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989(2009)02-0108-05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3、in electronic tongueWANG Ru,TIAN Shi-yi(Food Sensory Science Laboratory,Food Safety Key Lab of Zhejiang Province,Zhejiang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5)Abstract:Pattern recognition was a field of the research on modern high-tech and it developed into anindependent subject.Now,it was widely use
4、d in system control,biomedicine engineering,robot,artificialintelligence and so on.Electronic tongue was a multi-sensor system,which was used for liquid analysis.Itconsisted of sensors array,signal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Among these,pattern recognition wasone of the crucial parts.This wo
5、rk introduced the using and theory of several common pattern recognitions usedin electronic tongue.Also,the prospec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used by electronic tongue was discussed in foodindustry.Key words:pattern recognition;electronic tongue;application众所周知,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识别一个物体,识别图像、动物、脸
6、谱等。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要实现这一项任务却是很困难的。如何让计算机具有这项能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内容。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之一,主要是研究如何从不同背景中提取出所需的模式,并且根据不同的模式作出合理的决策。电子舌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识别液体成分的智能仪器技术,它主要由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组成。传感器阵列对液体样品作出响应并输出信号,食品开发108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2009 年 第 34 卷 第 2 期信号经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反映样品味觉特征的结果。目前,电子舌技术在酒饮料鉴别
7、、茶叶品质评价、发酵过程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等食品领域中应用相对广泛。但是,由于电子舌技术自身尚未完善,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模式识别技术作为电子舌关键部分之一,其研究与发展是推动电子舌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模式识别技术诞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 20 世纪 4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20 世纪 50 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本文主要就电子舌中常用模式识别作相关介绍。1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我们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1。通常,我们把某一事物的具体体现称之为模式,而
8、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模式识别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具体对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可能的与实际相符合。对于一个给定的模式,将面临识别或分类这两个任务:(1)监督模式识别,将模式归类到已知的模式类中;(2)无监督模式识别,将模式纳入到未知的模式类别中。模式识别系统由 3 个部分构成10:(1)数据的获取与前处理:用计算机可以运算的符号来表示所研究的对象;前处理对获取的模式信息进行去噪声,提取有用信息;(2)特征提取与选择: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的信息;(3)分类决策:用已有的模式及模式类的信息进行训练,获得一定分类准则,对未知模
9、式进行分类。图 1是典型的模式识别详细图框,传感器是把声音图像等输入转化为输入信号;分割器用于将物体与背景及其他物体分割开;特征提取提取用于分类的物体属性;分类器根据特征给物体赋予标记;后处理做一些其他处理,比如上下文信息、错误代价、选择合适的动作。这种描述强调了信息单方向自左而右的流动,但有些系统则采用反馈机制(虚线)进行训练。2模式识别分类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特征投影显示等方法。按照有无训练集可以划分为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最小生成树;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包括线性判别分析、SIMCA、人工神经网络等;特征投
10、影显示既可属于无监督的,也可属于有监督的。2.1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最古老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属于无监督模式识别。Pearon 于 1901 年首次引入主成分分析的概念,Hotelling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对主成分分析进行了发展。主成分分析的中心目的是将数据降维,简化问题,使数据可视化。因此,主成分分析将原始变量转换成新变量,即所谓的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此方法得到的主成分轴是该数据矩阵方差最大的方向,且相互正交的。第一主成分携带的信息量最多,第二主成分与第一主成分不相关,携带的信息量次之。
11、实际上,主成分分析仅保留携带足够多的有效信息的主成分。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系数称之为载荷,即原始变量与新变量的相关系数。对得分矩阵作图,称之为得分图,可给出各样本的区分归类效果。主成分分析是电子舌模式识别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区分应用相当广泛。Winquist 等17用伏安型电子舌对牛奶、苹果酱、橘子酱和橘子饮料进行区分实验,实验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区分。Larisa Lvova 等7用电位型电子舌对茶叶味道进行分析评价。对立顿红茶、4 种韩国产的绿茶和咖啡的研究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的电子舌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红茶、绿茶和咖啡,并且也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绿茶。还研究了
12、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法的电子舌多元校正技术在定量分析代表绿茶滋味的主要成分含量上的分析能力。电子舌可以很好地预测咖啡碱(代表苦味)、单宁酸(代表苦味和涩味)、蔗糖和葡萄糖(代表甜味)、L精氨酸和茶氨酸(代表由酸到甜的变化范围)的含量和儿茶素的总含量。2.2软独立簇类模式分类软独立簇类模式分类(Soft Independent Mod图 1模式识别系统传感器分割器特征提取分类器后台处理决策食品开发109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2009 年 第 34 卷 第 2 期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13、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 品 科 技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属于有监督模式识别,是在 1976 年由瑞典学者 Wold 所提出,很快受到普遍的重视,并在化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SIMCA 方法是一种建立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模式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先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显示结果得到 1 个样本分类基本印象,然后分别对各类样本建立相应的类模型,继用这些类模型来对未知类进行判别分析,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或不属于哪一类。其实,SIMCA 是在循环地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先
14、是对整个样本进行主成分分类,然后通过建立各类样本的主成分模型,来检验未知样本属于哪个类1-3。每一类模型训练集的主成分数目是通过交叉检验确定的。这样,保留的主成分尽可能多的保留每类变量的有效信息,同时确保了高信噪比。S觟derstr觟m C.等5用具有不同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脉冲伏安电子舌来辨别 6 种不同的微生物:1 种酵母菌,两种细菌,3 种霉菌,试验记录微生物从延滞期到稳定期的整个生长阶段。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 SIMCA 方法来处理电子舌采集到的数据。PCA 用于在延滞期、对数期和稳定期采集到的数据处理,该方法在延滞期没有明显的区分辨识能力,而在后来的各生长阶段有明显的区分能力。用 SIMC
15、A 方法能够对未知菌种进行预测,并且能较准确的将其归入所属种类。2.3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是特征投影显示方法的一种,揭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模型关系,特别适用于自变量个数多于观测样本数目或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PLS 的原则是寻找输入矩阵(X)的那些与输入变量尽可能相关的成分,同时与 Y 矩阵的目标值达到最大相关。因此,PLS 模型寻找描述 Y 的隐变量同时也能描述 X 的隐变量。偏最小二乘判别目标是寻找校正集中类判别的变量和方向。校正集中最佳隐变量个数由交叉有
16、效性检验确定。在 PLS-DA 中,假设矩阵 Y 由 1 和 0 构成(对两类模型而言);而对于多类模型,可以由其他整数,如 1,2,3.等构成。矩阵 X 和 Y 分解产生得分矩阵和载荷矩阵。与 PCR 相比,PLS 除利用 X信息之外,也考虑 Y 的信息。其中,X 的载荷是通过 Y 的得分来计算的,而 Y 的载荷是通过 X 的得分来确定,分解过程不是独立的。一个样本的预测值与 Y 中元素 1 接近,则属于 1 类;反之,则属于另一类。Shi-Yi Tian 等6采用 3 种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CA),软独立模式分类分析(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对大幅脉冲
17、伏安电子舌(MLAP-ET)采集数据进行处理。MLAP-ET 对来自同一个公司,由同一葡萄园同一品种但采摘期不同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干红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 3 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处理电子舌数据并评价红酒,但是区分能力有所不同。PLS-DA 区分辨识效果最好,最适合 MLAP-ET 数据处理。2.4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ANN)的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20 世纪 80 年代后,由于 Hopfield 的工作大大地推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应用。现在人工神经网络已经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化学计量学手段。人工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式识别 技术 电子 中的 应用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