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_证据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





《建构主义视角_证据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视角_证据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J O U R N A LO F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O FE D U C A T l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建构主义视角:证拆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摘要:建构主义教学论将学生作为教n“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主张创设良好的学我国证据法学“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j模拟法庭、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实习等改聿求等问题。应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习环境,增强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全面发密评价模式。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证据法掣中图分类号:G 6 4 2 0 文献标识码:A建构主义(c o n s t r u c t i
2、v i s 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 P i a g e t)最先提出来的。上世纪7 0 年代末,以杰罗姆布鲁纳(I s B m n n e r)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深入研究诸如智力发展、认知过程、课程编制、教学法改革等教学论课题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问题相结合创立了建构主义教学论。该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中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学习不依靠权威或经过操纵产生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3、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习具有社会性,依赖于协商与合作需要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认知和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应让学生能够利用教师精心设计和提供的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I n t e m e t 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应以质性评价方法为主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探究的全过程进行充分地了解,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片面地依靠简化的数字。一、证
4、据法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证据法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模式。客观来讲,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理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证据法学基础知识,运用先验知识分析和研究证据法。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在证据法教学中的弊端十分明显主收稿日期:2 0 1 0 0 3 1 2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2 0 0 8 1 0 9)作者简介:姚莉(1 9 6 3 一),女,湖北襄樊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研究;冠森(1 9 7 1 一),男,河南信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研究
5、。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医2 豳固盟一6 8万方数据要表现在:第一,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教师完全支配着课堂,向学生系统讲授证据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上课时。是将已经准备好的知识要点以比较单一的方式单向灌输给学生教师被视为权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被视为绝对公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第二。不能充分发挥“情境”对学生获取证据法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上课时,通过语言或课件上的信息再现证据法学的知识场景而这些场景往往是老师在课前单方面确定的,这种状况就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少教学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生在课外极少有课
6、外任务,与老师交流很少,很难了解、消化老师上课的内容。第三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老师在上课时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课前准备的纸质教案或者是文字课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更别谈精心设计方法。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四不能充分发挥“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教师难以组织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策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与操作的合作,使学生认清、理解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实现各自头脑中知识的意义建构,更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建构过程进行反思和概念重组与优化,扩大经
7、验背景,以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第五,评价标准单一僵化。受教学目标的影响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评价学生的优劣标准主要是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而非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生在学习时,通常会主要掌握证据法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师对证据法学知识的诠释认真做好笔记,考试前强化记忆获得相应的分数后进而达到毕业的目的。但事实上,大多数法学院系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后遇到实际案件针对如何询问证人、调查取证、采取证据保全等J O U R N A LO FN A T l O N A LA C A D E M Y0 FE D U C A T l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一系列看
8、似简单的证据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二、证据法教学模式现行改革措施的缺陷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之不足我国证据法教学及其研究者,在上世纪9 0 年代后期,开始探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问题。正如其他法学科教学改革趋势,证据法教学改革也朝着实践性教学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诊所法律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等。近几年,这些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大有从根本上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之势。但是。这些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增强了授课的形象性。但设定的内容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如在证据法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针对证据法学科自身的特点,依照自己的理解在相关资料中查找和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该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已有
9、的案件进行预先处理事实与证据都被明确无误地限定在特定范同之内,在虚拟的环境中简单地套用证据法规则,不像真实案件在处理中会遇到许多未知情况翱磅i 4 三J k E 卫-,肃m尝牖I 轴出盟腓士口寸4 工1:埘V 0 桩演式的教学而言,能够通过案例强化学生的证据法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相对形象化的知识弥补理性推演方式的不足。然而,从目的意义上看,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原理和知识”。第二模拟了“情境”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该问题在我国现有的证据法学教学改革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在
10、模拟法庭教学法中表现得尤为直观、明显。理论上讲,学生在模拟法庭上可以体验当事人、法官和律师不同的角色。但是,由于模拟法庭采用的一般都是理论上比较典型、法律应用结论没有分歧的“虚拟”案件,缺乏实践中真实案件的突发性、随机性、复杂性,因而很难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在活动中缺少压力也体会不到成就感。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模拟法庭教学都是围绕庭审进行的。而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律师。仅仅模拟庭审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像会见、调查、谈判、非诉讼案件的解决等等技能都不是在模拟法庭中能掌握的。同时。学生为6 9 医礤固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万方数据J O U R N A LO FN A T l O
11、N A LA C A O E M YO FE D U C A T l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了达到模拟法庭表面上的良好效果,事前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地排练,在开庭时将已背好的台词在模拟法庭中重现。体会不到真实审判中那种唇枪舌战的压力缺少真实审判中的临场发挥“情境”导致模拟法庭几乎成为学生穿上各种制服演戏的场所而不能成为帮助学生强化证据法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更何况模拟法庭通常被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之一,一学期通常开展一次,真正能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也非常有限。第三。创设了一定的学习环境,但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证据法学教学环境的设计要求具备高素质的教师。从现有情
12、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高校证据法学教师,各种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很难有时间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观摩具体的案件。甚至通过代理具体的案件(有律师资格的教师)扩大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范围,了解法律的具体实施过程,提高自己应用法律的能力。适应目前高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他们就很难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幽。誊他,、上k 生上1 L 如上n 八耳“、U 1 们业小止!=r 押 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现实障碍。同时,从高校法学教师的现有情况来看,他们亟待从实践教学的能力方面予以提高。因为,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都投入到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当中而对实践教学环节没有足够的经验。这种状况
13、必然会影响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诊所法律教育、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中学习环境的设计。第四提倡“协作学习”,但不能发挥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为说明问题,现以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法为例进行阐释。在法律诊所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办理具体案件。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资讯并指导其作出决定。通常认为,诊所法律教育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生承办真实的案件,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通过代理真实案件,加深了学生对律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因而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极力推崇,甚至有观点认为。法律诊所教育是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主义 视角 证据法 教学 模式 改革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