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安全性分析与发展预测数学建模——陈宗则、熊桄.doc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与发展预测数学建模——陈宗则、熊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站安全性分析与发展预测数学建模——陈宗则、熊桄.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电站安全性分析与发展预测陈宗则 熊桄清 张泽荣 摘要本文意在解决核电站的发展预测问题。发展预测涉及到核电站的安全性考核以及核电站经济效益的研究。为此本文一共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建立与求解、模型评价、参考文献以及附录七大部分。其中包含三个模型的研究,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模型模型I,核电站边际效益评估模型模型II以及核电站发展预测模型模型III。模型I是为了模拟核泄漏的扩散范围与路径,运用了烟雾扩散模型,结论是扩散面积约为173.57平方公里。模型II是研究核电站的最大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模型为边际效益模型。先建立经济收益Y的函数,在通过求导得出边际效益函数。边际效益为0
2、时总经济收益最大化,一次可得出经济层面上,为使总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核电站数目与技术进步的配对组合解集。模型III在模型I、模型II的基础上从总经济收益函数出发,推导出综合考虑安全因素与经济收益的发展预测模型。由此得出使中国现有7座核电站承担起未来20年发生核泄露风险所要求的技术进步的临界值。如若现实的技术进步大于临界值,则可以扩大建设核电站;反之则不宜扩建,但是核发电技术依然值得发展。三个模型综合研究了核电站的安全性、效益型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在将情景极可能简化的前提下,得出相对可信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烟雾扩散模型 边际效益分析模型 量化分析 控制变量法一、问题的提出 20
3、11年3月11日,日本遭受了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强烈的海啸。这次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不仅给日本以重创,而且由此造成的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更是引起了全世界对核电站及其安全的重新思考。请从互联网或报刊上搜集有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评估核电站安全的数学模型。考虑:(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大幅增加,假设不建设核电站,用电量和发电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建设一个某种规格的核电站能提供多少电力?建设核电站的经济成本和效益如何?目前国内有几个核电站、在建或准备建设的有几个?也就是要求建立建设核电站必要性的数学模型并分析;(2) 以秦山或大亚湾核电站为例(选一个),如果这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
4、了核泄漏(需要你自己作出合理假设),那么,在一定气象条件(一定风向、风力、下雨等)的情况下建立核扩散的数学模型,并讨论对周围多大范围的居民进行疏散以及其他的应对措施和可能的后果;综合前两问给出核电站的发展前景预测。二、问题的分析 自然灾害造成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严重性。不可预测性指的是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严重性指的是核泄漏带来的居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危害严重。不可预测性与严重性使对于核电站安全的评估问题转化为对从事发之后补救措施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和成本的评估问题。而对于事后补救措施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于核泄漏影响区域的模拟。为此我们建立了核泄露放射性物质泄露模型模型I。模型I采用了
5、烟雾扩散模型,通过量化固定风向风力和降雨等因素,定量分析了发射性物质可能的扩散范围。基于此,我们定性将讨论在污染范围内所需采取的补救措施的可行性,已经经济成本。从而对核电站安全性进行评估。对于核电站的发展预测问题,我们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利用扩散模型模拟出核泄漏可能污染的区域,从而计算损失成本;第二步是建立边际效益模型,并且利用分离变量法,研究技术进步对于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效益关于技术进步的函数,由此我们建立了核电站边际效益模型模型II;第三步基于扩散模型得出污染范围以及边际效益模型得出效益技术进步函数,我们建立了发展预测模型模型III,讨论在不同技术进步的假设下,核电站的发展趋势。三、模型
6、假设一、核泄露放射性物质泄露模型模型I1、核泄漏看作在地面某一点向四周等强度低随时释放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在无穷空间扩赛,不计地形影响。2、放射性物质扩散服从扩散定律,即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法向面积的流量与它的浓度梯度成正比。3、放射性物质在穿过降雨时,其强度由于雨水的吸收而减少,减少比率为常数。4、风的影响只考虑放射原点的某一风向、某一风速的影响。风的影响范围,随着时间而减小。二、核电站边际效益评估模型模型II1、排除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以及假设现金回报率为0。2、以大亚湾核电站为标准核电站3、由于大亚湾核电站截止2009年7月31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安 全运行2539天,创造了国内核电
7、站单机组安全运行最高纪录。所以假定安全运行是核电站的常规状态,既不考虑发生事故。4、假设目前只有火电站(化石燃料为能源的发电站)和核电站(新兴绿色能源核电站)5、假设投入到研究核电技术的资金等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收益三、核电站发展预测模型模型III1、满足模型I、II假设2、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与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生泄露概率频率相等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核泄露放射性物质泄露模型模型I一、模型设计放射性扩散的范围和强度主要受到放射源的自然扩散、风以及降雨的影响。自然扩散符合烟雾扩散模型,在给定放射源浓度等数据时,可以求出静态扩散范围。风力具有加大扩散面积的作用,而降雨具有吸收稀释放射性元素的作用。二
8、、变量解释k:扩散系数Q:放射性物质泄漏总量C:某一点的放射性物质浓度t:扩散的时间r:降雨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吸收比率ws:风速wa:风向wd:风力影响范围每天减小量三、模型建立与求解1、建立空间坐标轴将核泄漏时设为t0=0,以核电站为坐标原点,建立以正东为x正方向,正北为y正方向,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2、推导放射源自然辐射范围半径:时刻t无穷空间中任意一点(x,y,z)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记为C。根据假设2,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法相面的流量为: q=-kgradC(1)k是扩散系数,grad表示梯度,负号表示有浓度高香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考察空间域,的体积为V,包围的曲面为S,S的外法线向量为n,则在t
9、,t+t内通过的流量为: Q1=tt+tSqnddt(2)而内放射性物质的增量为: Q2=vC(t)-C(t+t)dV(3)有质量守恒定律: Q1= Q2(4)根据曲面面积分的奥氏公式: Sqnd=vdiv q dV(5)其中div是散度记号。有(1)(5)不难得到: =kdiv(gradC)=k(2C/x2+2C/y2+2C/z2),t0,- x,y,z或t时,C0通过将x2+y2+z2=R2代入方程(8)可以解除R:R2=(-4)ktln(C/Q) (4kt)3/2(9)R为在给定扩散系数k,影响时间t,放射性物质浓度C,以及放射源总泄漏量Q的情况下的受自然扩散影响范围的半径,即在不考虑风
10、力、降雨情况下的影响范围。通过matlab,可以实现该模型的图像生成,如图一。在此假定:k=0.00001(扩散系数)Q=1000000(放射源总量)C=100(放射性物质浓度)t=1000000(秒)(扩散时间)(程序见附录一,此次输入参数为:expand(0.00001,1000000,100,1000000,0.5,0,0,0))计算机生成图像为:图一球面半径R=7.12公里,即距离放射源7.12公里内均有受到污染3、考虑风力与降雨因素的影响:降雨因素:假设降雨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率为r,则方程(9)变为:R2=(-4)ktln(C/(1-r)Q) (4kt)3/2(10)风力因素:只考
11、虑产生在辐射原点某一角度wa,某一强度ws的风力影响。风力的影响范围从R开始每天减少wd,并且对于影响范围内每一点的作用相同。具体计算机模拟实现见附录一。综上两个因素,在matlab上生成考虑了风速和降雨因素的影响范围图像(程序见附录一,输入参数为:expand(0.00001,1000000,100,1000000,0.5,0.04,0.785,0.3))变量假设:k=0.00001(扩散系数),参考了其他元素粒子的扩散系数均为此数量级Q=1000000毫西弗(放射源总量),发生七级核泄漏时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量C=100毫西弗(放射性物质浓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浓度t=1000000(秒)(
12、扩散时间)r=0.5(假设雨水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率为50%)ws=0.04(公里每小时)(假设作用在放射源的风速为40米/小时)wa=0.785(假设风向与x0y面平行,且与x轴成正45度角)wd=0.3(假设风力影响范围从R开始,每天减弱300米)计算机生成图像为:图二注:图形最大半径球的半径R=7.12公里,最小半径球的半径R0=3.52公里,图形中分线长度为:7.12+11.11(球心位移)+3.52=21.75(公里)。即放射性物质最远可达沿风向距离放射源21.75公里处。图形面积为:(14.24+7.04)*7/2+pi*7.122/2+*3.522/2=173.57(平方公里)四
13、、模型结果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说明在给定的条件下,扩散的最远距离为21.75公里。由于现实中风向的不确定性,出于安全考虑,在核泄漏的中心周边21.75公里范围的居民都应该撤离。从模型可以看出,主要影响范围的因素主要有核泄漏的总量,以及核泄漏在扩散过程中的稀释。因此控制核泄漏主要有两点可以考虑。一个是核泄漏源,一个是风力对于核泄漏影响过程。从核泄漏源考虑,可以通过注水,封堆等控制方法减少核泄漏的量。比如建立一个检测系统,一旦发生核泄漏,可以自动注水或者封堆,以减少核物质的泄露总量。从核泄漏扩散过程考虑,可以通过人工降水来吸收泄露出的核物质,或者在核电站的选址时考虑地形因素,尽量选择背风点选址。核电
14、站边际效益评估模型II:一、模型设计本模型拟用核电站的边际经济效用来衡量核电站的存在必要性。假设核电站的总经济效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建设核电站的投资的产出与成本2、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3、发电量供需缺口4、环保优势二、变量解释Y:所有核电站总经济效益产出D:全国对于用供电经济效用总需求缺口 N:现有核电站总数目I:建设一座核电站所需投资的金额(元)Qn:一座核电站年发电量(千瓦时)Qc:全国每年的用电量(千瓦时)Pe:电价(元/每千瓦时)R:真实GDP增长率r:环境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Ep:环保系数Cn:核电站碳排放量Cf:火电站太排放量Td:投资于单个核电站促进技术进步的资金所带来的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电站 安全性 分析 发展 预测 数学 建模 陈宗则 熊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