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中国网 时间: 2007-12-17发表评论一、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2007年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物价涨幅明显提高。全面分析其原因,是正确认识2007年经济形势的关键。(一)物价上涨是部分食品涨价导致的物价结构性上涨2007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9%,其中8月份当月上涨6.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物价上涨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增加了。是否因为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拉大了供求缺口,引起了物价涨幅提高,分析结论是否定的。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不是供求总量失衡所导致,而是部分食品涨价导致。从主要
2、价格指数变化看(见下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持续降低,而与食品关系密切的生活资料价格指数持续提高,由于食品在全部社会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总体表现为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在1左右,比较稳定;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则持续提高,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提高。不同的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清楚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2007年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2007年18月份主要价格指数(当月,同比,)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非食品价格指数13.33.8
3、1.82.250.722.62.81.92.76132.72.91.93.37.71.142.93.12.13.47.1152.82.92.43.48.3162.52.52.54.411.3172.42.23.15.615.40.982.62.23.56.518.20.9以上分析表明,2007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供求失衡的表现,也不是经济过热的标志。(二)2007年社会总供求总体平衡,不支持普遍的价格上涨2003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控制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06年以来,开始控制出口,特别是“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增长,稳定外部需求,也开始取得成效
4、。总体看,总需求(内需与外需)增长受到全面控制。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各类供给加快增长。因此,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过程中,供求总量关系并不是向供不应求的方向发展,相反,是向供求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从2007年的情况看,三大需求增长总体趋稳:第一,认真落实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不大;第二,由于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和家庭预算约束,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第三,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值、限制“两高一资”1产品出口等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出口增长预计将逐步趋稳。综合看, 2007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项需求将呈现高位趋稳或略有降低的态势。2007年供给特别是基
5、础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增强: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短缺现象普遍消失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相当大规模,特别是支持生产能力扩大的诸项要素条件较好。当前我国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全面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应用型技术的供给条件也在改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只要国内外市场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增长。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趋旺和外贸出口加快增长,我国重化工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基础产业的增长都在加快。 2003-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由3.914亿千瓦增加到6.22亿千瓦,增长了59%,年均增长16.7%;煤炭产
6、量由16.67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增长了43%,年均增长12.6%;货运量由156亿吨增加到199亿吨,增长了27.6%,年均增长8.4%;粗钢产量由2.2亿吨增加到4.2亿吨,增长了91%,年均增长2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228万吨增加到1917万吨,增长了56%,年均增长16%。2007年8月份,原煤和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8.2%和15.0%;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9%、13.6%和23.7%;汽车同比增长21.7%。总体看,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在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总供求关系正在向平衡以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因此,总量状态决定了不可
7、能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三)正确认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开始显现,环境的补偿成本开始提高,资源和环境使用成本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增长,工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这些共同构成了成本的提高,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必然显现其稀缺性,市场也必然通过价格和成本的变化表现其稀缺性。但各国经济发展中,这些因素并未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必然推动节约或替代资源和劳动力的技术发展,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新产品、新产业发展
8、,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结果是价格水平有涨有落。例如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的价格,就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下降。一般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长期看都有下降的趋势。价格持续提高的,主要是那些不可替代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是必须保持的那些传统产业产品,例如食品、轻纺服装、重化工原材料、房地产等。而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这些产业和产品所占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以上分析表明,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和环境的使用成本提高,首要的作用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由此降低价格水平;此外也会推动传统产业产品价格的提高。在传统产业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竞争比较充分的背景下,由这些因素导致的传统产
9、品价格上涨一般比较温和,与其它产业、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调整,要通过较长的时间完成。我国当前资源、劳动力、环境的使用成本提高,首先也在发挥促进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降低相关产品价格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价格逐步上涨。但不是今年部分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四)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突出反映了相关的生产流通方式的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食品价格上涨,既不是因为粮食大幅度减产,也不是因为口粮需求大幅度增加。在以吃饭为核心的粮食供求关系方面,并未出现明显失衡。粮食价格上涨,首先由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为了保护种粮积极
10、性,政府通过保护价收购,使价格正确反映了成本的变化。粮食零售价格的提高,则是粮食流通企业控制库存投放,抬高市场粮价的结果。这方面政府补贴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上涨,还由于生物质能源加工能力的过快发展,带来非食用粮食需求的迅速扩张。这方面已经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进入2007年以后,粮食价格上涨态势趋于稳定,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是肉禽制品和鲜蛋。猪肉、鸡蛋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流通方式方面的问题。目前猪、鸡已转向规模化饲养,与散户饲养比较,产能调节幅度加大;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产品销售还是自发和比较分散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民购买力
11、的提高,肉禽、鲜蛋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快扩大。分散自发的市场流通体系,容易导致信息透明度低,产生过度刺激或抑制生产的结果;专业化饲养而缺少必要的行业内部协调,则容易导致饲养户对市场变化的过度反应。此外,在缺少保险系统支持下,疫情疫病也会对这一生产形成较大冲击。在市场需求已经达到很大规模时,一旦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必然会引起相关价格的较大涨落。2006年猪的饲养规模较快扩大,猪肉价格一度降低到2.7元/斤,饲养出现亏损,加上疫情疫病风险增加,专业饲养户对饲养规模进行大幅度调整,必然导致生产的全面萎缩;由于猪、鸡的生产需要自然生长周期,因此滞后表现为今年猪肉、鸡蛋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样,市场对生产的刺激、
12、政策对生产的支持,其效果也要滞后反映在2007年四季度及以后。问题是,如果产能增加过度,2008年又会出现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回落。因此,稳定肉禽、鲜蛋价格,关键是研究完善相关的生产流通体系,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由于这些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以上分析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既有成本和需求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生产流通方式的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如何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食品市场流通格局的变化,适时引导和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方式,如何通过政府的支持,保护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发展,同时稳定市场食品价格,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五)房价、股价上涨主要由于需
13、求推动今年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沪指由年初的3000点提高到5700点。房价、股价的较快上涨,主要由于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需求扩张。与投资需求的调控比较,对以家庭为主体(也包括企业主体)的买房需求(也是投资性质的,部分还具有投机性质),还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房价的持续上涨,不断刺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买房意愿;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货币金融环境,银行大量的存差、发放贷款改善经营效益的迫切愿望,住房贷款优良性的诱惑(住房贷款的抵押物随房价上涨而增值,住房贷款本金随分月偿还而逐步减少,因此属于优良
14、贷款),会促使银行积极发放住房贷款。与旺盛的买房意愿结合,必然导致买房需求较快膨胀。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房价上涨带来的投资回报增加,而产业投资的回报又比较低、风险比较大(因为竞争比较激烈),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住房投资领域。从住房供给看,受土地供给的限制、城市基础设施能力的约束,以及稳定投资增长、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诸项措施限制,难以跟上买房需求的扩张速率,这就必然导致房价加快上涨。股市需求扩大源于股民对股市信心地增强,也源于股市丰厚回报的诱惑。从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看,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股市健康发展看,也存在隐忧。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联系,上市公司的业绩总体不断改善;股市规则和秩序不断完善
15、;这些都不断提高了股民对股市的信心,扩大了股市的需求。需求的扩大引起股价上涨,由股市基本制度和监管方面缺陷所带来的机会利润也不断增加,这些诱发了短期投机性的股市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股市需求的扩大。资金流动性过剩,大量银行资金急于寻找出路的现实,为股市需求扩大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必然导致股市较快升温。综合以上分析,房价和股价的上涨,主要由需求扩张推动。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对这些需求的调控还需要摸索经验。与货币金融问题相联系的房市、股市问题,对宏观经济稳定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需要高度关注。在分析了物价、房价、股价上涨的原因以后,可以认为,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平
16、稳较快增长的状态,需求调控进一步完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量平衡关系继续改善,保持低物价的基础继续改善。从中长期发展轨迹看,可以继续保持高增长、低物价的格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资金流动性过剩与房市、股市问题结合,潜伏了较大隐忧。从1-8月份的经济运行状况出发,综合考虑未来的供求情况,预计全年GDP增长率略高于1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左右。二、2008年经济形势初步展望受次级债危机的拖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可能趋缓,但不会出现全面持续的萧条。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主要在出口和外汇金融政策调整方面。判断2008年国
17、内经济走势,首先还要分析社会经济总供求状态。从需求方面看,预计仍然是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第一,在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下,预计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支持投资增长的因素很多,因此,不会出现投资增长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两类因素在限制投资过快增长:其一,从市场方面看,竞争比较激烈,实体经济的投资预期回报率不高,企业投资比较谨慎。其二,从投资调控政策看,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两道闸门”、“一个门槛”2的调控手段,并收到明显成效。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一思想,不断完善投资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投资明显反弹,可能性也不
18、大。在此基础上,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5%左右。第二,消费将进一步活跃。近年来,消费持续活跃,对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就业增加、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2008年消费结构升级活动仍然会比较活跃,买房、买车需求仍然比较旺盛,消费需求仍会较快增长。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比价增长率在13%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以买房、装修和买车为热点,对房地产投资和重化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在加大。如果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投资,稳定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产
19、生负面影响。因此,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家庭的买房、买车活动,也要注意引导,使之保持稳定。适度稳定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对于稳定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意义。第三,出口增长将趋稳。其一,2007年出台了一系列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其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继续完善,预计2008年会发挥更明显效果。据有关估计,全部“两高一资”产品大约占出口产品的1/41/3,因此,对稳定出口增长的作用预计比较明显。此外,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会影响国际贸易量的扩大,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将形成较大制约。其二,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逐步加快,对一般贸易出口的约束将进一步显现。其三,汇率升值和利用外资
20、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将逐步约束外商投资增长,进而影响到加工贸易的增长。综合以上情况,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将稳中回落,增长率预计为20%左右。综合看,随着投资、出口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2008年需求增长水平较2007年会略有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各个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供给潜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预计2008年将成为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的一年:从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不仅煤电油运紧张的状况会全面改变,而且部分重化工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都会全面改变。2007年是粮食生产的第四个增产年,同时,刺激食品生产增长的市场和政策因素也
21、比较集中;在控制非食用粮食需求扩大的前提下,食品需求总体稳定。综合这些情况,2008年食品供求关系也会发生改变,由部分食品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食品总量关系的这一变化,会掩盖食品生产成本提高对价格的影响,使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综合以上分析, 2008年物价涨幅会明显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涨2%左右。由于需求仍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因此,经济增长率预计在10.5%左右。由于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在2008年会继续存在,在实体经济供求平衡和局部产能过剩,价格涨幅降低,利润水平降低时,过剩的流动性可能转而刺激房市、股市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股票证券市场进一步趋热,将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威胁。根据
22、对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的分析,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继续完善需求调控政策体系,结合需求调控,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完善食品生产流通体系,稳定食品价格;加强对股市、房市的调控,防止股市、房市过热殃及宏观经济稳定;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财税、投资、金融证券、对外经济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张 立 群)工作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中国网 时间: 2007-12-17发表评论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关键阶段。我们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有许多成绩同时也面临若干主要课题要解决,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创新现阶段发展中持续、稳定、
23、协调之间关系,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这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是很重要的。一、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近几年达到两位数字的增长。在我们面对经济增长总体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物价上涨压力增加、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战略性的综合治理,国家下决心做出不懈的努力。对2008年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首先就要解决经济发展速度偏快这样一个重要
24、问题。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高位上呈缓慢上升走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左右,必须针对此增幅进行宏观调控,以避免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趋势在加强。2007年宏观调控力度明显,有些调控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出台。如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三大调控措施,取得一定效果。2008年继续贯彻这样的宏观调控思路还可能产生后续效应,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和适宜调控是有利的。从经济发展需要看,2008年需要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市场基准利率水平,继续收缩资金的流动性。近期基准利率特别是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高,缩小了存贷利
25、差,但幅度不够大,还有空间。同时警惕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要进一步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票据等手段,加大回收市场的流动货币等综合措施,稳定货币供给,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总体上看,要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发,调低年初计划的货币供应量。二、规范股市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好转,股市投资价值提升,股权分置改革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进展。我国股市走出低速,从2005年7月份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之后,国内投资者信心恢复,奠定了国内股市上涨的基础。加上国内资金充裕,居民储蓄巨大,可投资领域不多,股市上升吸引力加大,散户投资者蜂拥入市,大批资金从银行转入股
26、市,推动A股市场持续火爆。国内股市过热主要是内资推动,外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的情况是股市的市场市盈率已经很高,结构性泡沫已经出现,居民和资金拥入股市,产生了众多隐患。一是,新股民风险意识淡薄,在国内股市监管不够严格和炒作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上亿股民跟风,造成股市大波动,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二是,用于炒作的大量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市,如果出现股市的泡沫破灭,股市的损失可能转化为银行呆坏帐,从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此外还可能引发其他的连带效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这种潜在的可能风险必须严格防止。国家有关方面已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既要考虑有众多股民这一因
27、素,更不能因此而放缓调控的步伐,愈早采取措施愈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股市的市场特征很强,有其自身规律,股指特点与经济运行特点不同,不能用稳定经济的模式去稳定股指。2008年,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股市制度建设、规范股市发展、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严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且彻底严办;进一步严查企业资金违规违法炒股和挪用公款炒股,加大惩办力度;加强对境外资金的监管,严防外资违规违法流入股市。对股市的发展和监管是综合性问题,要与中国整体改革的推进相结合。特别是金融改革和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对股市的改革发展和引导国内投资者借助专业机构进行投资,以及提高股民素质
28、等工作需要配合进行。三、改善对投资的调控与管理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过快增长也是使国民经济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风险加大的因素。因此,投资的增速倍受关注,抑制反弹,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出反弹的态势,值得认真关注。投资增加中,增加较快的是企业应对汇率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和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而加快技术改造的结果等因素,但原有投资中就有不合理投向等因素,新增投资应对原有不合理投资的替代。从投资持续反弹的情况来看,2008年对投资进行调控是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的重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情况。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更
29、猛,预示2008年投资增速加大的可能。我们要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的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是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是相应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2008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稳定总需求,推进投资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控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并加强以下措施:1、坚持减少资金流动性,严格控制信贷。2、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在合理调整结构的情况下,重点压缩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3、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准入标准,抑制低效投资项目,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4、改善政府职能、强化地方政
30、府对投资的影响,加强对地方政府贷款项目的审查。四、扩大消费初见成效,继续引导内需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这是多年来扩大内需期盼的结果。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提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2007年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比2006年全年提高3.3个百分点。当前消费需求呈现的增长态势,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消费增长的最好状态。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收入快速增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2003、2004和2006年国家连续三次较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社会其它阶层也都不同
31、程度地比照执行,同时多次提高城市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等,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经过一定滞后期,会对消费扩大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二是,国民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消费者信心倍增。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GDP增速一直在高位,而且逐年提高,从2002-2006年GDP分别增长9.1%、10.1%、10.0%、10.4%和10.7%。这样的经济增长给广大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三是,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速提高的幅度大于城市,农村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四是,住、行等城市消费结构升级产品消费增幅较高。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增长能使广大
32、居民进一步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多年来宏观调控的目标,它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出现这种情况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初步的和不稳定的。我国要继续执行引导消费的方针,在政策调控上必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2008年,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应加大,如完善和规范城乡居民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出台较多严厉的制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强调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对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政策等等。这些与全面推进改革密切相关,通过改革加大、加快国家化解未来可能加大居民支出的举措,促使居民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在2008年,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结构升
33、级,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注意到,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以买房、买车和装修等为热点,对房地产投资和相关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对资源和土地压力在加大。因此,对这部分消费的增长应适度引导,不能过于旺盛,以利于经济协调发展。总之,适度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五、稳定外贸发展、支持进口2007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止2007年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369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高于2006年的23.8%,其中出口7657.3亿美元,增长27.7%,高于2006年全年增速27.2%,进口6039.8亿美元,增长19.6%,低于2006年
34、的20%,尽管相差不大,但从方向上看,表明中国适当提高进口的设想尚待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加工贸易比重很大,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又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相当时期,而且涉及到国际经济,不仅是中国的事。因此,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贸易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调整,难以有根本性变化。国内外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支持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200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简化企业的进口程序,并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鼓励进口
35、的措施。从外贸情况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增长可能,2008年需进一步采取必要政策措施。政府近期采取的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等政策,这既有利于缓解出口增长,又有利用于环境改善与能源的节约,要重视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可考虑从控制出口过快增长角度调整税收政策,也可以考虑必要的主动配额等控制措施。我们要继续关注美国房贷市场波动对美国经济和消费的影响及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特别是要关注对我国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及风险防范问题。因此,我们在贸易的多元化方面要继续努力。六、控制物价(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由
36、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储蓄投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条件较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其中物价指数上涨,就是一个重要问题。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但物价指数保持温和上涨,这种所谓“高增长、低通胀”的出现引起了高度关注。经过相关部门的很多分析,得出结论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情况的存在是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限度,出口和消费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同时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增长较快等因素都会推动物价的上涨。2007年以来,我
37、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8月31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价格每市斤13.06元,比4月上涨了50.8%,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0.3%。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牛羊肉和禽蛋等副食品价格以及部分食品、制成品和餐饮业价格的上涨。这种情况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先后出台了4个文件,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要继续狠抓落实。消费物价的上涨,有长期高速经济发展的积累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因素,粮食用途扩大,消费和出口增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情况复杂。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膨胀的边缘;需求偏热与产能过剩(或结构性过剩),使通货膨胀延迟产生;贸易顺差增长到一定水平,消费增速达到一定程度,对消费物价上涨推动加强,流动性过剩对物价上涨也是推波助澜。估计2007年的物价指数CPI可能超过4.5%,2008年物价指数还有继续上升和向通货膨胀靠近的可能。总体看,物价涨幅提高,反映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主因的市场作用结果。2008年,国家除对物价采取直接的治理措施外,根本上还是要着眼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来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性。从上述六点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来看,2008年的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要适度从紧,以促进200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高效较快发展。(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