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pdf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淦未宇1,仲伟周2(1.西南政法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2.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在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之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了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是一种末端治理模式,以废物处理为目标,并且在已经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条件下进行污染治理。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如果也采用末端治理模式,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在找到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企业、产业和宏观三个层面上构筑了适合我国
2、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09)04-0333-04Comparatively Analysis of Circular Economy Mod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ChinaGAN Wei-yu1,ZHONG Wei-zhou2(1.School of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Law,Chongqing 401120,Chin
3、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n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circular economy,then contrasted the Japanese and Germany circular economymode and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se developed countries?mode was
4、 a kind of terminal administration.Its important objective was todeal with rubbishbased on advanced economic.But our country?s economicwas developing.If we usedthe same method,we may pay a big price.Af?ter found the difference,this paper built three steps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from enter
5、prise,industrial and social.These results had somevalue to the theory and reality.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mode;comparatively analysis;inspiration?收稿日期:2009-02-19;修订日期:2009-03-14第一作者简介:淦未宇(1980-),女,四川省攀枝花人,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组织等。1?引言改革 20余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然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
6、工业化道路模式使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国家环境和生态安全十分脆弱。为了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我国必须坚持 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自 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以来,我国已经批准建设 11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辽宁省、贵阳市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区,其它许多地区也已经或正在编制各自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概念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提出以来,得到了理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广泛关注。由于国外循环经济研究起步较
7、早,目前已经从工业生态学1、循环技术与循环产业分析2,3、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视角对循环经济的内涵4,5、发展模式与特征6、发展战略7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为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借鉴。然而,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受到其所处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的强烈约束。中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规模、资源现状、生态特征等都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循环经济发展策略也必将体现出其独特性。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循环经济的内涵6,7、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意义8-10,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显然,后者更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基
8、于以上背景,本文在详细界定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对德国、日本等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它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及其资源现状,从企业、产业以及区域等三个层面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内涵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大规模的生产、能源消耗、排污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基于这样的生态状况,K波尔丁提出循环式经济,主张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品抛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333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
9、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09 25(4)?专题研究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后,1972 年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 1992年 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了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循环经济的正式诞生。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它按照自然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循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其中得到最合理的持久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
10、境的影响降到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循环经济以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简称 3R 原则),即:减物质化原则,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要求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和服务时间强度,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通过再次利用,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抵制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再循环原则,即资源化原则,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利用或资源化,要求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利用的资源。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企业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德国和日本已经通过一系列政策和专门的法律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美国、加拿大等国虽然没有颁布正式的法律,但
11、是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随着人类高速经济发展所面临着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约束,以及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断暴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及其模式已经被广为认同与不断推广。3?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战略与策略选择必须与其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征相适应。尽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因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战略及其策略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尤其是对地缘广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如何借
12、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及其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尽管发展循环经济率先为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但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出表率与重要贡献并且形成自己特征的却是德国与日本。3.1?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循环经济发展却起源于德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垃圾处理。德国在工业和部分生活型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消费带来日益增加的垃圾(包括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废弃物)成为德国面临最大的国内环境问题之一。20世纪 70 年代末,德国有 5 万个垃圾堆放场,由于管理不善,大部份堆放场受到 二次!污染,所以197
13、2 年德国颁布了废弃物管理法(。1973 年石油危机后,德国开始从垃圾焚烧中获取电能和热能。到 20世纪中后期,德国意识到简单的垃圾末端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1996 年 10月,德国的新环境法律#循环经济法(正式生效,该法的核心思想是促使更多的物质资料保持在生产圈内。循环经济法(明确规定,生产和商品交易行业担负着保证循环经济发展的最重大责任。生产企业有义务不断发展和采用节省能源的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生产,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垃圾再利用。该法律还规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有分离垃圾的装置,废纸、玻璃、塑料以及金属等垃圾要分开,以保证它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利用。在通过法律明确了自己在
14、维持循环经济发展所负责任的情况下,德国企业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与自身休戚相关的部分。同时,各企业努力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因为这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在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感召下,德国对垃圾处理的基本政策原则包括:首先,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其次,寻求对不可避免产生的垃圾最大限度地再利用;第三,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能考虑采取销毁等处理措施,而实施这些措施时必须最大程度地避免污染环境。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11。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德国垃圾再利用行业年均创造 410亿欧元的价值。德国所有生产行业产生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 50%,其中一些行业如包装和玻璃生产行业
15、甚至达到 80%;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 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 年德国有 2000 万 t 废铁被重新利用,2006 年废旧汽车的再利用率达到 85%。此外,废电子产品、废纸、废油、废玻璃甚至淤泥等的再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3.2?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日本的 循环型社会发展!同样源于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其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高消耗与资源约束模式。与德国相似,由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成为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过去日本大量生产、大量废弃、大量消费的社会经济模式带来了334专题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Mark
16、et 2009 25(4)诸多环境问题。由于受到可用土地的限制,日本每年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最终面临填埋场严重不足的挑战。与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废弃物管理法(相比,日本的推进基本法(在目标和内容上更为深入和丰富,其宗旨是改变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建立 循环型社会!。日本的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也是以解决废物问题为起点,旨在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大力发展 静脉!产业,以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有效利用资源为出发点。日本于 1997 年在 零排放工业园!基础上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了23 个
17、生态工业园区,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由环境省会同经济产业省根据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经济运送距离,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当地的环境要求而批准设立。针对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全部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类后的不同废弃物质在园区内企业间互相交易,实现规模化处理并达到经济成本最小。事实证明,发展 静脉!产业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不但成为日本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由于此项工作由环境省直接负责,确保了以环境安全为前提的 静脉!产业的有序发展。其次,日本经济发展以循环型产品赢
18、得市场,寻求新的增长;通过绿色采购,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创造市场需求。为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环保标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信息网络;%规定绿色采购商品品种及其评判标准;&规定各国家机关公布年度绿色采购实际情况,并赋予环境大臣监督、督促各国家机关采取措施,加强绿色采购的权力。通过对环境友好型产品实施优先购买,为 静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循环型社会建设、发展 静脉!产业的积极性。第三,彻底改变以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代之以 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提出 环之国!的基本动机就是要抛弃
19、 20 世纪的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模式!,谋求建立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简洁、高质量的循环型社会!12。3.3?德、日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就德国和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循环经济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输入控制为主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发展模式。以输入控制为主的发展模式将生产系统看作是一个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资源,输出产品和废物。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较少的原有资源或替代资源投入就可以生产出使用生命周期更长或者用途更多的相同产品,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消耗,而且减少了废物输出,降低了环境污染。如果生产的废物能够直接或者经过加工后被其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达国家 循环 经济发展 模式 比较 分析 我国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