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中的应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4 年 2 月 28 日 文章编号:10021566(2005)06004004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中的应用钱存阳 李丹青(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浙江,杭州,310018)摘要: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元评价,在元评价过程中,使用 法计算评价的信度,用因子分析评价的效度,是检验评价体系可信和有效程度的重要方法。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元评价;多元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O212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s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Meta-evaluation ofCl
2、as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QIAN Cun-yang,LI Dan-qing(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acadenic affairs office Zhejiang 310018)Abstract:To ensure an evaluation system rationality,we must give clas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 meta-evaluation.In the meta-evalu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the
3、 method of using the Cronbachs coefficient to com-pute the evaluation systems reliability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ompute the evaluation systems validity isthe important method to test an evaluation system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meta-evaluation;Mult
4、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大多数西文高校的例行公事。我国高校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力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吸入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现在已经被大多数高校采用,并成为学校教学质量保证的一环。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研究。1 资料来源本研究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依据(见表 1),讨论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元评价的一般共性问题,即评价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问题。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 20032004 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质量实测数据,其中每个项目的满分是 5 分。表 1
5、 中国计量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指标编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权重181学术性内容介绍和展示本课程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1191民主性内容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提问,包容不同意见1.3192民主性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引导科学探究2.2151方法性内容讲解本课程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9152方法性内容教材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难度适中,便于自学,指导阅读参考资料1.204数理统计与管理 第 24 卷 第 6 期 2005 年 11 月 121教学基本素质 备课充分,讲课熟练,富有启发性,信息量大2.4122教学基本素质 有效组织教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6、,教学形式灵活多样2.2123教学基本素质 辅导答疑热情,作业批发认真,反馈及时,要求严格1.9141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较好地掌握了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及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2.4142教学效果激发了求知欲,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9161师风师德热爱教师职业,对教学认真负责,正确引导学生做人、做事1.6 该研究选取样本观察数据 110 组。在研究中所取数据均不考虑权重,只选用了学生实际评价的分数。同时,为了使结果的说服力更强,分别从任课教师所带的不同班级随机抽取一定人数的评价结果作样本。2 信度研究2.1 信度的内涵信度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反映学生填写课堂教质量评价表的可
7、信程度,它表现在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上,一个好的评价表,学生的评价结果能保持高度的一致。2.2 信度的测量任何一次教学评价的可信程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知道的只是 n 个样本的观察值,因此,对评价表信度的测量,就必须根据这些观察值对教学评价表真实信度进行推测,并对推测结果进行检验。2.3 计算方法选择信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选用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克伦巴赫(L.J.CRONBACH)法,该方法以评价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为基础对信度进行测量。其数学模型如下:=kk-1(1-s2is2x)其中 k 是指标数目,s2i是某一评价指标得分的变异数;s2x是评价总分的变异数
8、。2.4 信度检验结果及解释根据以上模型,利用 SPSS 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下:表 2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指标 1指标 2指标 3指标 4指标 5指标 6指标 7指标 8指标 9 指标 10 指标 11指标 11指标 2.6065*1指标 3.3794.5075*1指标 4.4747.4072.37591指标 5.4537.5435*.3840.47111指标 6.4587.4463.4022.3432.44731指标 7.4635.4746.3612.5235*.4733.5184*1指标 8.4553.4571.5146*.6215*.4462.3403.4070
9、1指标 9.3770.3754.4049.4196.4248.4268.4591.27601指标 10.5089*.4550.4633.4750.4642.4922.4295.5863*.30261指标 11.4883.5263*.3750.4820.4805.4616.4772.4512.4660.4707114钱存阳,李丹青: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中的应用表 3 方差分析结果变动原因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概率组间214.76121091.9703个体间239.090911000.2174测量间20.2248102.0225残差218.866110900.200810.07240.00
10、00合计453.852112090.3754总平均4.4769表 4 信度值信度系数11 项=.8981标准化后的 =.9002 从上表 2 可以看出,除带*号的几个相关系数大于 0.5 以外,其它的条目间相关系数均小于 0.5,绝大多数指标之间呈弱相关关系,说明该评价体系中大多数指标间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另外,在表 3 的方差分析结果中,F=10.0724,P=0.0000 0.01,说明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重复使用效果良好。最后,从表 4 信度值可以看到,该评价系统的信度系数 =0.8981,标准化后的 =0.9002,这表明该评价系统具有很高的同质信度,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3
11、效度研究3.1 效度内涵效度反映评价结果反映教学评价设计意图的程度,即教学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评价了它要评价的内容。从统计学角度看,效度指的是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它是程度上的概念,并且,效度是永远针对某些特定目标而言的,针对性是它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3.2 效度的测量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本身具有一定的潜在结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结果,通过数学方法,把原始问题归纳成几个模块,形成统计结构,即统计数据的内在结构。将内在结构和设计目进行比较来衡量评价的效度,这种效度也称为结构效度。在分析结构效度时,我们首先计算各指标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2、并构造各指标的加权组合,再从各个加权组合中寻找“统计结构”,最后考察“统计结构”和原结构是否一一致,如果一致,则认为效度良好。本文通过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来检验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3.3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x1=a11f1+a21f2+a31f3+al1fl+1x2=a12f1+a22f2+a32f3+al2fl+2x3=a13f1+a23f2+a33f3+al3fl+3xm=a1mf1+a2mf2+a3mf3+almfl+m 即 X=AF+E其中 f1 f2fm(lm)是 X 各分量的公共因子,各 f1的均值为 0,方差是 1,且相互独立。i24数理统计与管理 第 24 卷 第 6 期 2005
13、 年 11 月 是 xi的特定因子,只对 xi起作用。各 i均值为 0,方差为 bi且各 i相互独立。f 与 独立,x均值为 0,协方差阵.=(ij)m m,矩阵 A 称为因子载荷阵。3.4 因子分析结果及解释根据因子分析原理,用 SPSS 分析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分析结果:表 5 特征值及其方差百分比成分特征值方差百分比累计方差百分比15.51750.15850.15820.9128.29058.44830.7416.74065.18840.6966.33071.51850.6355.77777.295 相应的前 5 个特征向量见表 6表 6 特征向量分布表指标特征向量1234
14、5121.749*.264.272.076.067122.826*.117.136.146.317123.226.221.170.224.857*141.247.802*.084.364.014142.278.594*.194.325.102151.264.051.839*.264.168152.303.359.484.475-.069161.263.782*.139.013.368181.192.098.154.855*.239191.300.522.560*-.079.297192.536*.314.235.387.055 由上表 5、表 6 可见,该评价系统的 11 个指标可以分成 5
15、个大模块,指标 121、122 和 192可以作为一个模块,结合各指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块表示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指标 141、142 和 161 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该模块表示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要求;指标 151、152 和 191 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该模块主要体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181 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反映了对教师学术研究的内容;123 也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反映了教师辅导情况。从以上总体看,该分析结果和原评价表分类基本一致,它反映的信息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所要获得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参考文献1 刘学宗,张建,于书彦.关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314-317.2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 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 刘宇,葛新权.顾客满意度测评信度与效度分析 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3(3):22-23.34钱存阳,李丹青:多元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中的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