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事物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事物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事物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事物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某学校举办了关于射电望远镜的科普知识展览,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FAST实景)500m(中国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结构示意图)【材料一】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简介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 Fi 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 icaI Radio Telescope, 简称FAST),是高灵敏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九大科技基础设施 之一。是采用独创设计,利用贵州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建设的 500米口径球冠状反射面射电
2、天文望远镜,其反射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约30个足球场 地大。主要的用途是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巡视宇宙中的 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等。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从理论 上来看,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FAST能 检测的信号频率为70兆赫3千兆赫,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波段的射电波都逃不过FAST的眼 睛。FAST通过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 提升了 5至10倍。FAST灵敏度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
3、西博300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 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集传 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 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 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 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材料三】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 师第一名园”。畅春园是康
4、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利用清华园残 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畅春园以 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 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 兰、牡丹、才兆、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 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 家宫苑。【材料四】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这座以 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
5、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内垣接近山 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 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占地最广,地势开阔而高峻,因山景而构的人工小园林建筑成为欣 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别垣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群,其他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 之间。17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工判断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园的位置,填写在【材 料一】“三山五园”绿道示意图的相应位置。A B C.请你说说【材料二】中所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在【材料四】中是如 何具体体现的。18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工说说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
6、园在设计特色上的共 同点是什么,各自侧重突出的特色又分别是什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正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建设第二条进 入西藏的“天路”川藏铁路。它将穿越地球上地质活动最剧烈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 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后进入西藏境内,再经昌都、林芝、山南后至西 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新建线路约1700公里,总投资2500亿元人民币,设计时速为200公里, 部分路段限速160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的时间将从48小时减少到约13个小 时。中铁二院高级工程师、川藏铁路总体设计副负责人夏烈说,川藏铁
7、路八起八伏,80%以 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累计爬升高度达1.6万多米,相当于征服两座珠穆朗玛峰的 高度。这就如同在艰险的高山峡谷当中修建“巨型过山车”,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 的超级工程。报道称,规划设计中的四川康定至西藏林芝段是全线最长、最难的一段。预计这一段将 于2019年动工,建设工期约7年。(台媒关注大陆建设“史诗级”川藏铁路:史上最难超级工程,有删改) 【材料二】(选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中国超级工程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工程总投资工程期限1长兴岛造船基地(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350亿元2003 年-2015 年2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
8、目)2200亿元2008 年-2013 年3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63亿元2005 年-2008 年4西部大开发(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8500亿元以上2000 年-2020 年106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110亿元2004 年-2009 年【材料四】北京地铁网络穿越很多核心地带,对技术、安全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高。中 铁十四局集团自2002年踏入北京地铁建设的门槛,转眼15年了,他们日夜攻关,高效优质 地完成了一条条地铁建设。在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中,军事博物馆站就是专家眼中难啃的“硬骨头”工程。建 设者先后组织了近50次专家会,最终经过反复论证,解决了相关疑难问题。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
9、,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采用了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环保示范站、绿色施工系统等节能环保技术,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设。2016年12月底,设计时速最快的北京地铁新机场线动工建设,一举开启了国内轨道交 通建设的“新时速”。按照近期规划,北京地铁将在2021年达到999公里。远景线网将由 35条线路组成,总规模1524公里。届时,北京地铁网络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超级工程”。(选自梦想在“超级工程”建设中放飞北京地铁建设的成就与辉煌,有删改) 20.阅读材料一,简要说说川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超级工程”的原因。 21 .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地铁网络,都是我国的超级工程。根
10、据以上材料,对“超 级工程”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投资巨大,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或功能效益的超大型建筑或构筑物。B.建设工期长,困难巨大,极具挑战性。C.建筑结构复杂,造型精巧,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D.科技含量走在世界前列,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22.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最能准确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建设成就的一组四字词语是( )科技发达 国防强大 人民富裕 经济繁荣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 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炭,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出土的
11、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 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 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 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 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绿丝
12、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 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 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 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 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 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 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 琴、锁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
13、器逐渐形成, 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 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 160余件骨 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迹址墓葬中出土了 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 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旋/ ,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 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旎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 交约为
14、90度的夹角。东晋郭璞注尔雅:“魔,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 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关于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 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 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 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 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 充分的发展。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
15、上闻 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 洁西楼月末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还是在,或 是在,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 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 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 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材料三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J “乐” 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
16、,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 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 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 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 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 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 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顷、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
17、遵循 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 荡。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 “平礼” “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 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 按秩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 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 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睫、小鼓。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 固的器形设计到灵
18、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 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 “天人合一”的和谙美。(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23.阅读(材料一):说明你对“中国民族乐器”有了哪些了解。24 .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清冷的江水边口名楼揽胜处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A. 口名楼揽胜处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清冷的江水边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口清冷的江水边口名楼揽胜处D. 名楼揽胜处口清冷的江水边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蜘蛛是地
19、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 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 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 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 用的天然渔网。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 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 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
20、 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 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 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 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 的方法获取“蛛丝”,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 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 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
21、拟蜘蛛怎 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25 .文章第口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26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 问题的。【材料】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 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 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 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22、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 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 青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 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
2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 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 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鸳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
24、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 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 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27 .下面对赵州桥说明内容及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建造规模和设计者。 B.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修建时间和建筑规模。 C.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规模和结构特征。 D.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和设计者。28 .下面对选文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事物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事物 说明文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