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夜色zhilji比1()笼罩了大地,我顺着6hi&n()石铺的小路huan huan()地走着,shu shi()极了。(2)科学yAnjiW)大大地g&ishM()了人们的生活。(3)盘古的xu6yN)变成了 bEn 1迨()不息的江河,zirun()着两岸茂盛的花草树木。2,比一比,再组词。堤()侧()较()愉()淹()提()测()轿()偷()掩()3,用横线画出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过来。振耳欲聋()横七坚八()雅雀无声()气极败坏()筋疲力揭()滕云驾
2、雾()4.选词填空。启示安静启发平静(1)课堂上,老师用各种方式 我们回答问题。(2)学了这篇课文,我从中得到深刻的。(3)上课铃一响,教室里立刻 下来。(4)经过几分钟地调整,我的心情 下来了。5. 裂 声 欲细急 蜗海遇 声音 窃窃私语人山人 海 心平气和【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词语归类、仿写和反义词。山崩地裂,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低声细语,意思是形容小声说话气急败坏,形容因愤怒或激动而慌张地说话、回答或喊叫。女蜗补天,意思是神话故事,伏羲
3、的妹妹女婿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随遇而安,指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第一行词语都是与声音相关的,此类词语有:响彻云霄、如泣如诉、瓮声瓮气等。形容人特别多的词语是:人山人海。气急败坏的反义词:平心静气、和颜悦色、少安毋躁、心平气和等。6. 不管都 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就【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填入恰当的关联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1)本句话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表示条件关系,用“不管都”(2)本句话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表示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3)本句话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表示假设关系,用“即使也”(4)本句话中前后句
4、之间的关系是表示假设关系,用“如果就”7.7.设问夸张拟人比喻【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1)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结合是谁和“当然是“可知属于自问自答,由此可知是设问句。(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结合“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可知是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礼堂很挤的特点。(3)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 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结合“头白的芦苇”和“妆”可知是拟人的手法,是将“芦苇,当作人来写。
5、(4)比喻句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种事物长得像但却不是同类。本句中将“稻田”比作“银毯”,比喻词为“像”,由此可知是比喻句。8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徐志摩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审问之 明辨之 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千树万树梨花 开 雪却输梅一段香【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的默写。(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 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2)“
6、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Q ”出自花牛歌诗歌通过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要广泛 的学习,深入的追问,谨慎的思考,明晰的分辨。(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 了,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 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出自 宋代卢梅坡雪梅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 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9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可以选择代入法,把所给字的意思带入到词语中进行判断。(1)观点:(名)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纯技术。 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学术政治近观念。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2)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天:在地面以上的高 空。下: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对。奇: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观:看到的景物。(3)观潮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
8、, 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是最好的看大潮的日子。观:看。(4)言谈不俗:言谈举止一点也不落俗套,相当高雅。俗:庸俗。(5)风俗:(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习惯。俗:习俗。(6)俗话:1.庸俗的话;2.俗语。3.通俗的说法。俗:大众的,普遍流行的。10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大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秋风凉爽 花香沉甸甸的果实花圃里种着玫瑰、茉莉、 牡丹、海棠等花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本题考查改写比喻句,比喻句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种事物长 得像但却不是同类。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语句通顺
9、、言之有理 即可。如:盘古像一块大石头,撑在天和地之间。(2)这道题考查学生缩句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缩句。缩句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学生找出句子主干,即谁做了 什么事情,结合句子可知是“科学家揭开了秘密“。“了”表示过去时态,要保留。(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排比句的能力。学生根据句子所给词语的意思进行补充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按照要求完 成,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除答案外还有:春风送来了草长,送来了莺飞,也送来了温暖。(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因:分类不当,应去掉“与柏树.很多人仅仅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未为此付诸实践。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
10、,鼓励更多人将“垃圾分类”付诸实践。【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提建议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解决问题,再提建议。 认真阅读图片“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可知,在认知上,“知道垃圾 分类的概念”达到了 94.6%,也就是说基本上都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在实践上,“一 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只有38.2%,说明我国民众对于垃圾分类大多只停 留在概念层面,且只有少数民众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据此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建议。示例:从居民角度来说,要提高对垃圾分 类放置的认识,掌握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角度来 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
11、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等。11 .(扒)(搬)(踏)(推)(铺)13.蟋蟀的巢穴14.蟋蟀精 心建造住宅的过程15. AB 16.“大多”表示大多数是在十月,并不全是在十 月用上“大多”更符合事实,说法更准确。17.因为作者能抓住蟋蟀的栖息地的 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启示: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 和思考结合起来。【解析】12.此题考查理解动词的意思。结合语句内容,可以知道填写“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后足踏 地”、“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这些动词。12 .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可以理解到蟋
12、蟀盖房子就是在盖自己住的巢穴。13 .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阅读,抓住每一段所写的内容,分析出段意做出总结。第一自然段讲蟋蟀盖 房子的时间和处理土块;第二自然段讲蟋蟀挖洞的过程;第三自然段讲蟋蟀修整 住宅的过程。总体来讲,这几段都在写蟋蟀精心建造住宅的过程。14 .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阅读段落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蟋蟀盖房子”时间长并且非常细致,可以 看出蟋蟀非常勤劳、不怕辛苦;并且作者一定是非常热爱研究昆虫才能写得如此 细致入微。因此AB的说法都对。15 .此题考查句意理解。“大多”这个词语的使用,让句子的表达更加严谨,因为蟋蟀作为昆虫,按本能生 存,各种行为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不
13、可能全部统一行动。只能是大多。16 .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阅读文中内容,体会作者的用词和表达的情感。因为作者非常热爱研究昆虫才能写得如此细致入微,他抓住蟋蟀的栖息地的特征 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得到的启示,要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必须抓住事物的特 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17 .详仓搏爆 19.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 安危。 不眨眼地看。20.声音的延长21. 一位公安干警将一双旧军鞋放 在修鞋店修补,可在同歹徒搏斗中不幸失去了双脚,他托所长把修鞋的钱转交给 鞋匠师傅。22.因为这双军鞋,包含着这位干警朴素
14、、英勇、诚信的优秀品 质,所以显得珍贵。【解析】18.本题考查了选择恰当的汉字。注意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分析。端详:仔细的看;仓库:物品的地方;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引爆:引起爆炸。18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1)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2)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3)凝视:不眨眼地看。19 .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引出总括性的说明。引出对事情原 因的解释。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强调被引
15、出的下文。用于歇后语, 引出语底。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等。根据,“啊一,鞋匠张大嘴巴,可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20 .本题考查了概括能力。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的答题方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注意抓住短文关键的词句来总结,可抓住:与歹徒展开了搏斗。就在这时,一个 丧心病狂的歹徒引爆了一捆炸药,歹徒被炸死了,他却不幸失去了双脚;我是他 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来总结。2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结合短文内容,短文写了一位英勇的公 安干
16、警在执行任务中失去了双脚,他在执行任务前送到鞋店修理的一双旧军鞋还 没付款,负伤后他仍惦记这件事,委托所长将修鞋款送给了鞋匠。这件事情感动 了所长,也感动了鞋匠。看出这位干警朴素、英勇、诚信的优秀品质。22 .游于故为常衔木石24.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25.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识记。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全文为: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注意“游、衔”容易写错。23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1)本题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期中 检测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