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勇指导何婧旖、高佳怡赏汪兴亮文选 2.docx
《贾勇指导何婧旖、高佳怡赏汪兴亮文选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勇指导何婧旖、高佳怡赏汪兴亮文选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何靖旖、高佳怡(贾勇指导)赏汪兴亮文选初二学生何婿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 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二篇:汪兴亮:学习我们的学习要有温度,也就是热度,为什么呢?原因呀很简 单,热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热爱,如果你对学习都已经没有温度, 那还不如不学,在学习阶段有很多人都对学习没有“热度”,而 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了乐趣也就是找到了促 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当然了,我们对待学习的力度也因当把握好,为什么呢?对 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都离不开的事情就是学习了,如果说我们 没有指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能我们一天的学习下来,时间 也是流逝过去了,但是我们
2、的学习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提高,所以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应当有清晰的学习计划,这样对于我们本 身的学习给予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 进度,切不可急功近利,就静下心来学习,学会劳逸结合,才是 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法固然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学习的心态了,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牢牢切记不可以松懈,不可以浮躁,不 要因为一时的得到而骄傲自大,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一蹶不这一时期的南朝文学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作品的格局比较狭小,作品中强烈的进 取精神与慷慨有力的情感力量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了气格卑弱的弊病。20 .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答: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
3、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 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精工富艳的风格。谢灵运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 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谢灵运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 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点。第二、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谢灵运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感,但就描写刻画 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对于色的 表现,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4、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 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素净柔和的 图画。对于声的描绘,如石门岩上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以动衬静,写夜晚深 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 后代诗人创作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谢灵运可以说是诗歌创作新时代的开创者。第三、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谢灵运诗歌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 末尾谈玄说理,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这种以叙事一一写景一一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 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至于形成这种程式化结构的原因,可以说与谢灵运山水审美 意识上的局限
5、有关。谢灵运一生都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当他政治失意进而游山玩水时,只 是把山水作为一种感观上的刺激,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故而他在写景时,并不能真正 做到情、景、理三者的完美融合,也无法形成一种完整浑然的意境。21 .简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沈德潜曾将谢灵运诗歌与陶渊明诗歌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 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涛胜人正在排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火方面: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
6、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 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而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耍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 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谢 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如果说陶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 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那么谢诗更注重
7、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而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 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谢诗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 淡淡的几笔,但平淡之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 云、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而谢 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 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
8、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 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 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娉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 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 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 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 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 风
9、,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2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答: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土。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 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 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土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 表着寒土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 几时,安能踝嘤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
10、击 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 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 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 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这些诗歌也同样 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 人自己的慷慨不平。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 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 也占相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
11、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 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 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首 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 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 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 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
12、 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鲍照现 存的二百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 汉魏乐府。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 被视为“俗二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 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或“险急”。他的诗以 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 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 诗史上有着突出地位。2
13、3 .简述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答: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自 他之后,七言体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首先,鲍照大胆采用这种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 在鲍照以前,七言诗虽有完整之作,如曹丕的燕歌行,但是曹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作七 言诗的并不多,且为大家所轻视,西晋时傅玄作七言诗,还说七言是“体小而俗。与鲍照 同时的汤惠休作七言,被颜延之讥为“委巷中歌谣:在七言为当时人所轻视的时候,鲍照 独大力作此类诗,这在当时是颇有胆识的。其次,他的七言诗打破了原来七言诗句句押韵,节奏单一,不够流转变化的缺点,以七 言为主而
14、杂以其他各种句式,形成具有新创特点的七言歌行。这种七言形式,音节错综变化, 隔句用韵,注重气骨,命意奇警,崇尚奔放美,与诗人激荡不平的情感相统一,因而极富于 创造性。尤其是其七言乐府拟行路难十八首,代表了盛唐七言乐府歌行之前的最高成就。 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 宽广的道路。鲍照的大胆革新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24 .简述永明体的产生过程和主要代表人物。答: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 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
15、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 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这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自然声韵发展到讲究格 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 上、去、入四声。南史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谱,一般认为是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 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即后人所记述的“八 病”。同时,沈约的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钟噪诗品以“长于清怨”来概括沈约诗歌的 风格。止匕外,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胱,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常常在诗中表现仕宦 的
16、忧惧和人生的苦闷,对后来唐诗的繁荣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另一位积极参与创制“永明 体”的王融,也是颇有才华的诗人,其诗歌清新自然、流畅而有韵致。在南朝作家中,范云、 江淹、何逊、吴均、阴铿等人,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而其中诗歌成就较为突出的,则 是梁朝的何逊和陈朝的阴铿。何逊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面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发展了 “永明体”,为律诗走向成熟做出了贡献。阴铿的诗善于锻炼字句,对仗工整,讲究声律, 很多作品都可视为唐代五律的滥觞。25 .请简要分析一下应如何评价永明体。答:“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如有“四声八病”之说,强调诗韵格 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永明体
17、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声律,合理地调配运用诗歌的音节,使之具有和谐流畅的音 韵美.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如果要求过分苛细,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弊病。永明体对声律 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并十分严格的,这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前人已多有指出。然而前人的评价,一般只是充分注意了永明体给诗坛带来的消极因素的一面。而文学史 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 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不 乏优秀之作,而且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 永明体的出现,唐代的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
18、辉煌。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暂时 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经过许多诗人的不 断探索,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永明体都较古体诗更 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当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也产生“文 贵形似”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 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涛的成熟 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即使有人对“永明体”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
19、上的地位,还是应 该予以肯定,并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26 .简答“大谢”、“小谢”山水诗的特色。答:晋宋之交,我国古代诗坛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玄言诗的消失,山水诗的兴起, 正如文心雕龙明诗所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谢灵运是 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世称“大谢”;其族人谢胱,受谢灵运的影响 较大,现存的优秀诗篇也大都是山水诗,世称“小谢”。二谢均以描写自然山水景物著称于 世,但又各具特色。谢灵运出身于土族大家,才学出众,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在刘宋政局混乱、社 会动荡的时期,屡遭贬谪,便心怀愤恨。为了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谢灵运纵情山水,肆 意邀游
20、,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在山 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因此,他的山水诗都带有孤清、闲适的情调,采用哲理典故来 言情述志,表达了他对刘宋王朝的对抗和在政治上失意的心情。谢灵运的山水诗,崇尚声色,“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登池上楼是其代表作。然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多 数不能做到情景交融和意境完整,又由于过分追求修饰,以致词藻堆砌多,玄言词句多,往 往有句无篇,且结构多半用“叙事一写景一说理”的章法,使人读起来感觉呆滞、单调。谢胱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 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
21、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 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 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其代表作。作为“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谢眺还将讲究平仄 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蕴含着深长细微的诗思与情致。谢胱的山水诗虽然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但由于他情趣 单调,一味追求声韵。在有些篇什里存在着钟崂所说的“篇末多跋,此意锐而才弱”的缺点。27 .简答“宫体诗”的内涵及其意义。答:“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时,指萧纲及其周围文士所写的诗歌,全称应为“东 宫新体诗”,代表作家有萧纲、徐陵父子
22、、庾信父子、陈后主、江总等人。其产生是好为新 变,不拘旧体的结果,是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就其内容而言,宫体诗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 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其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 的心理是一样的,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 及器物等方面,也包括对爱情心理的细腻刻画。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 偶与声律,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 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等。此外,咏物之作在宫体 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贾勇指导何婧旖、高佳怡赏汪兴亮文选 指导 高佳怡赏汪兴亮 文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