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及比较阅读专题复习卷班级_姓名_学号_一、【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自三峡七百里中_ 略无阙处_虽乘奔御风_ 不以疾也_素湍绿潭_ 清荣峻茂
2、_良多趣味_ 属引凄异_哀转久绝_ 故渔者歌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_3、第一段写三峡的山,着力突出其_、_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作用是_。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绝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D.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
3、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三峡的山;表现其连绵高峻,写其高度。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比较阅读】【乙】巫峡唐杨炯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4、。【注解】这首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径巫峡时。诗人此时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被贬谪。窅(yo):眼晴眍进去,比喻深远。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壁横天险/哀转久绝 B.入夜分明见/匈奴大人边C.忠信吾所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征客泪沾裳/征于色,发于声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可 以 涉 砥 柱 可 以 浮 吕 梁 美 人 今 何 在 灵 芝 徒 有 芳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乙】文哪一句化用了【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一句? 【甲】文作者细致描绘了三峡的四季之景,结合【甲】【乙】两文
5、的描写你觉得杨炯途经三峡时应为什么季节?说说理由。_(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情感上有何不同?_二、【甲】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四时俱备_ 晓雾将歇_夕日欲颓_ 自康乐以来_与其奇者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
6、项是( )A.山川之美/曲肱而枕之 B.实是欲界之仙都/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儿女讲论文义 D.五色交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
7、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比较阅读】【乙】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樾:树荫。兰荡:湖名。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槐深竹(茂盛的) B.水木明瑟(明净)C.每岁春老(年)D.破塘笋必道此(说
8、)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扑 面 临 头 受 用 一 绿幽 窗 开 卷 字 俱 碧 鲜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乙】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_(2)【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相同之处?_三、【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衣欲睡_ 念无与为乐者_遂至承天寺_ 怀民亦未寝_相与步于中庭_ 盖竹柏影
9、也_ 但少闲人_ 如吾两人者耳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3、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_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困于心,横于虑 B.何夜无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月色入户/入则无法家拂士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
10、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前三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与经过,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色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比较阅读】【乙】方山子,北、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阎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苏轼方山子
11、传)【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谪居于黄/居天下之广居 B.适见焉/见往事耳C.问余所以至此者/自高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余 告 之 故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比较苏轼和方山子两人,从人生际遇上看,苏轼被贬官,而方山子“ _”
12、(用原文回答);从自我排遣的方式来看,苏轼选择_,方山子则选择_。(2)请说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一句的妙处。_四、【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风烟俱净_ 从流飘荡_急湍甚箭_ 猛浪若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