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通风对长大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纵向通风对长大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向通风对长大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 卷第3 期2 0 1 0 年6 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 o u r n a lo fS a f e t yS c i e n c ea n dT e e h n o l o 型V 0 1 6N o 3J u n e2 0 1 0文章编号:1 6 7 3 1 9 3 X(2 0 1 0)一0 3-0 0 2 8 一0 5纵向通风对长大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分析王婉娣1,张靖岩1,冯炼2,赵纯刚3(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北京1 0 0 0 1 3)(2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 1 0 0 3 1)(3 中建二局建设二【: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二经理部,北京1 0 0
2、0 6 8)摘要:基于我国在长大隧道火灾安全体系研究方面的需要,采用C F D 方法对长大隧道纵向式通风控制火灾烟流的f h J 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f 司通风条件对烟流的控制效果,得出了在满足控制烟气回流的基础上排烟风速的提高与所取得的降温效果对比,以及风流经过火区后的蔓延增长变化,同时总结 I 烟流温度分布特征及对隧道结构不M 部位的危害,可为隧道的防火与通风方案的制定,以及灾后检测评定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关键词:隧道火灾;数值模拟;烟流;温度;速度中图分类号:X 9 3文献标识码:A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s i m u l a t
3、 i o na n a l y s i so fs m o k ef l o wc o n t r o l l e db yl o n g i t u d i n a lv e n t i l a t i o ni nl o n gt u n n e lf i r eW A N GW 粕一d i1,Z H A N GJ i n g y a h l,F E N GL i a n 2,Z H A OC h u n g a n 9 3(1 I n s t i t u t eo fB u i l d i n gF i r eR e s e a r c h,C h i n aA c a d e m yo
4、 fB u i l d i n gR e s e a r c h,B e i j i n g1 0 0 0 1 2,C h i n a)(2 S c h o o l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S o u t h w e s t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6 1 0 0 3 1,C h i n a)(3,N o 2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s t a l l a t i o n,C o r p o r a t i o no fC h i n aC o n s t r u
5、c t i o n-1 1 l i r dE n g i n e e r i n gB u r e a uC o L T D,B e i j i n g1 0 0 0 6 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m e e tt h en e e do fr e s e a r c ho nf i r es a f e t ys y s t e mf o rt h el o n gh i g h w a yt u n n e l s,t h e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s t u d yo ft h el o n g i t
6、u d i n a lv e n t i l a t i o nc o n t r o lo nf i r es m o k ef l o wi nt h el o n gh i g h w a yt u n n e lw a sp r e s e n t e di nt h i sp a-p e r B a s e do nt h ec a l c u l a t e dr e s u l t t I l ed i f f e r e n te f f e c t so ns m o k et e m p e r a t u r eu n d e rv a r i o u sv e n t
7、i l a t i o nc o n t r o l sw e r ec o m p a r e d 7 n l ev e l o c i t yc h a n g eo ft h ea i r f l o wp a s s i n gt h r o u g hf i r ez o n ew a sa l s oa n a l y z e d F r o mt h ea n a l y s i s,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m o k ei nt u n n e l
8、f i r ew e r eg e n e r a l i z e d,w h i c hm a yp r o v i d et h er e f e r-e n c eb a c k g r o u n df o rf i r ep r e v e n t i o nd e s i g n K e yw o r d s:h i g h w a yt u n n e lf i r e;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s m o k ef l o w;t e m p e r a t u r e;v e l o c i t y收稿日期:2 0 1 0-0
9、4-0 1作者简介:王婉娣,女,硕士,工程师。基金项目:冈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6 3 计划)(编号:2 0 0 7 A A iI Z l 2 5);中闻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基金科研项目(编号:2 0 0 7 0 1 1 1 3 3 0 7 3 0 0 0 2)1引言火灾是隧道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火灾风险增加。然而防火救灾却是目前隧道通风的难点2 1,因此深入研究通风对长大隧道火灾烟流的控制问题,对长大隧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着重大意义。万方数据第3 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 9 我国的相关规范中对于隧道火灾的排烟设计规定较为简单,只对火灾时通风所应满足的最小风速有明确规定
10、,如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 3J中:通风设计时必须考虑火灾对策,长度大于1 5 0 0 m且交通量较大的隧道应考虑排烟措施;火灾时排烟风速可按2 m s 一3 m s 取值。地铁设计规范HJ中:区间隧道火灾的排烟量,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小于2 m s 计算,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 1 m s。然而对于较长的隧道,火灾将是影响隧道安全运营的一个关键因素,火灾时的排烟对于安全疏散以及结构安全方面都有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重要或特长隧道的防火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上游人员安全疏散的临界排烟风速,也需要在考虑火灾过程中提高排烟风速以降低火灾对隧道结构的破坏。而提高排烟风速设计在规范中尚没有相关的指
11、导或说明,所以防火设计中通风方案的制定往往不清楚是否需要考虑提高排烟风速以及提高的程度。当前对火灾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隧道试验、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受条件限制,实体试验研究较难开展,所以借助计算机对实体隧道进行火灾数值模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特别是对于我国长大隧道在防灾方面的经验还较少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模拟,能获得较全面的火灾时期风流状态数据,从而为消防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C F D(C o m p u t e rF l u i dD y n a m i c s)技术对长大隧道火灾时的紧急通风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火灾中每一点烟气的详细情况,对复杂的火灾现象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探讨不同
12、的火灾排烟风速下烟气危害控制的效果,从而为隧道防灾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2 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建立采用场模型进行隧道火灾烟气流动模拟。场模型以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给出火灾环境中受限空间内部状态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口,l。烟气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控制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状态方程以及化学组分方程。由于隧道火灾中烟流速度较高,加上燃烧等化学反应的影响,因此隧道内烟流一般都处于湍流工况。采用k-8 双方程湍流模型来封闭烟气流动时均方程组,则火灾烟气流动场模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的通用形式-f 写成6 卅啬(p 9)+如(胪妒)=批(f,g r a d
13、 自o)+s 尹(1)式中,t p 代表某一通用物理量(如速度、温度、组分等),L 是通用物理量9 的扩散系数,S 妒是源项。在火灾引起的空气流动中,浮力有重要影响,因此火灾过程的模拟需采用受浮力影响的湍流模型。k 和占的变化遵循下列方程8 I:必。9 t+掣O x=毒O x(瓮o r 差O x)崛煽叫fi E,o”(2)业盟+业堡盟O t酝i=立(瓮塑axjOxj)+盯等 c。(G +G B)(1+c 3 R r)一c 2 p 占(3)式中,(伉+G。)表示k 的产生率,其中G。集中体现浮力的作用,o r 为普朗特(P r a n d t l)数。其中,G t=以(誊+誊)(誊)(4)G。一
14、触iv,r=隗I i t,差(5)采用有限体积法推导控制方程组的离散方程,该法是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之一,其物理意义直接明晰,在最近十几年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值计算方法 9“0 I。选取国内某长大隧道作为算例进行有关隧道火灾的分析研究。在长大隧道的防灾中,火灾模式下的通风是其关键技术,本文对不同通风风速所形成的烟流状况进行模拟,以分析通风风速对烟流的控制效果和分布影响,风速大小分别取2,3,4,5,6 m s。为了清晰反映隧道内不同位置的烟流状况,本文取了四个典型分析位置a、b、c 和d。位置a 取在距地面2 m 处的隧道中心,位置b 位于拱顶,位置C位于拱腰,位置d 位于隧
15、道底部墙角。3 火区上游烟气回流控制对于长大隧道采用的通风方式为纵向式,其火灾模式下的通风设计,目的在于利用通风系统控制隧道内火灾烟气流向,阻止回流的产生,及时排除烟万方数据3 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第6 卷气,为人员和车辆疏散以及消防救援提供安全通道和便利,保证火区上游对乘用人员具有安全性。为此,要用高于临界风速的机械通风气流作用于着火隧道。计算结果表明:火灾时,若通风速度。2 m s,将有一部分烟气向火区上游回流,如图1。图中有明显的回流现象,回流速度1 m s 左右,回流长度约4 0 m,表明2 m s 的风速达不到火灾应急通风的要求,应适当提高通风速度。当提高到3 m s 后,结果显
16、示烟气回流现象消失,如图2。围1通风风速3 m s 下的轴线纵断面温度分布图2 通风风速3 m s 下的轴线纵断面温度分布4 火区下游烟气高温危害控制隧道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结构损坏的主要原因,研究烟气的温度分布对于人员逃生、隧道内设备的选型、结构的保护、以及火灾时救援和通风方案的制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烟气温度受燃烧规模、强度、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分析改变通风条件引起的烟气温度分布变化,从而研究改善通风条件对烟流高温危害的控制效果。在3 m s 风速下,图3 给出了温度分布曲线。图中曲线为文中所取分析位置a,b、c、d 沿隧道纵向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拱顶最高温
17、度达4 3 0,拱腰最高温度也近4 3 0,墙角最高温度为3 4 0。从曲线来看,火区下游约1 5 0 m 的隧道内烟流温度分布不规则,温度曲线有波动,波幅沿隧道长度逐渐减小,随着烟气继续往下游蔓延,隧道内温度呈现上部高底部低的规则分布趋势,温度曲线平滑下降,且下降梯度随着远离火源而逐渐减小。z(m)图3 风速3 m s 下的烟流温度沿纵向的变化曲线由于火区下游约1 5 0 m 的区域温度分布不规则,这将导致下游约1 5 0 m 内的隧道结构损伤分布不规则,同一水平高度的隧道结构在纵向上的受损程度,并非简单的随火区的远离而减弱,而是伴随着受损程度高低交错的波动现象。本文各点温度曲线所反映出的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向 通风 长大 隧道 火灾 控制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