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比较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比较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比较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转移,主动参与大公司、大企业的分工协作,积极发展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三是加快发展三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整合,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努力挖掘和发展边界县旅游优势,不断完善旅游环境,把旅游业建设成为边界县极具活力的战略支柱产业。5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和谐社会。边界县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水土保持与减灾防灾工作,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同步,促
2、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矿产、森林等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加强环保工作,搞好工业污染防冶和水、大气污染的治理。二是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维持边界县人口、资源、生态的平衡。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三是走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路子,把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参考文献1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 福建县域经济评价与实证研究M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肖金成 1 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J 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2213陈岳 1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采访札记 边界县亟盼更多自主权N 1
3、 福建日报,2003-04-07(1)14邓玲 1 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区域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 1 管理世界,2002,(1):1481491作者单位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经济预测处,福建 福州3500031(责任编辑:林丽芳)收稿日期 2005-09-02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比较研究陈 锋摘 要将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相结合的“4p”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企业的战略为中心,以“人”和“岗位”的协调为立足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文章在“4p”理论的架构下,对中美两国企业人力资源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指出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4
4、p”模式;战略资源中图分类号 C9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584X(2005)04-0057-05 西方最新的企业研究资料表明,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实践,尤其是美国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的人事管理已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模式在欧美社会中被认可为较为完备和成熟。改革开放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才首次进人中国,并逐步被许多中国企业接受,而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现在,虽然很多企业已将单独的人事部门和劳资部门合并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管理体制还没有彻底转变,实质上仍是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是经营经济管
5、理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J OURNAL OF FUJ 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FUJ 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4 200557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它们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将使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并在根本上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那么,中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究竟有哪些不足?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呢?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有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模式2001年,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林泽炎博士在其专著 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 中首次从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力资源3P管理模式,即岗位分析(position anal2ysis)、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和工资分配(payment distribution)。但是,人力资源3P管理模式在理念上依然是把人力资源归结为人工成本,过于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技术上、操作上的细节和短期人工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员工发展、组织创新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
7、的信息化和企业资源知识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超越操作层面上人力资源3P管理模式,进行战略层面上的4P人力资源管理,围绕企业战略这个中心,以企业中“人”和“岗位”为两个立足点,进行素质管理(personality management)、岗位管理(posi2tion management)、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2ment)和薪酬管理(payment management),以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岗位与岗位、人与企业的匹配。4p理论的具体阐释如下:11 以企业战略为中心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操作层面走向战略层面,用资产的观点看待人
8、力资源,用投资的观点看待培训开发和薪酬福利,从本组织的内外环境出发设计一个有利于战略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1 立足于“人”和“岗位”为两个基本点,则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岗位和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到底是因人设岗还是按岗找人,到底是把人改造得适应岗位还是把岗位改造得适应人,必须因时、因人和因地而异。31 人与人的匹配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到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知识上互补、能力上互补、性格上互补和气质上互补,从而协调合作,共赴事功。因此必须通过素质管理,在识人和承认员工差异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把差异性的员工组合起来,形成高绩效的工作团队,一方面能较好地
9、分工与合作,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能,另一方面能增加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工作投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与人的匹配不是静态的和一次性的,必须动态地看待,因而要通过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实现员工之间的动态匹配。41 人与岗位的匹配包括人的素质要与岗位对人的要求相匹配,以及岗位给人的报偿要与人的需求相匹配这两个方面。人的素质与岗位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就是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做到事得其才,人尽其用。因而必须进行素质管理和岗位管理,或通过岗位再设计把岗位改造得适应人的素质;或通过培训开发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或根据企业员工素质的具体情况,组合形成新的工作形式和
10、工作岗位。岗位给人的报偿与人的需求相匹配就是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酬适其需,人尽其力,最大奉献。这要求必须进行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让员工的努力能最大程度地取得好的绩效水平,使员工的绩效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报偿,并且这种报偿正是员工所追求的,从而员工与企业能一同成长。51 岗位与岗位的匹配则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使岗位之间权责有序,灵活高效,确保工作流程发挥整体优势,有利于员工最大效能地发挥。因而必须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岗位管理,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和企业员工素质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进行设计和再设计,对岗位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和界定,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工作形式和岗位设置,并通过竞聘上岗、岗位
11、轮换、工作团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参与感和工作满意度。61 人与企业的匹配则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使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匹配,员工的期望与组织的期望相匹配,员工的责任与组织的责任相匹配。社会心理学者Blau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区分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两种形态,并且他指出虽然这两种交换关系存在着差异,但同样都必须建立在互惠(reciprocity)的基础上。因此要做到人与企业的匹配,就是要通过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对员工进行招聘前、招聘中和招聘后的管理,从而用有形劳动契约和无形经济管理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8 J OUR
12、NAL OF FUJ 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FUJ 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4 2005心理契约双重纽带把员工与企业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员工拥有其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献身精神,另一方面不断满足员工在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上的期望和需要。二、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由于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及其发展历史的不同,我国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距离。下面试在“4p”模式的框架下对中美两国企业的人力资源
13、管理进行比较。11 管理与发展战略相结合方面。一方面,在人才的引进上,美国企业拥有全球化的视野。美国在二战后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一流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全球化的方式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资源。由于美国实行比较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竞争环境相对公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具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及完善的教育发展条件,优秀人才较易得到良好的培养,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能包容各种民族的文化,并以较强的吸引力兼收并蓄世界各种肤色、种族、各种优秀的人才。其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的贡献赢得了历届美国总统的肯定和赞扬。美国的国家基金会也曾坦言“美国整个工业界已高度依赖外
14、来智力劳动”。在目前美国采取的移民政策中,引进的重点是国外的高知识层次的人力资源。美国企业对雇员的招聘雇佣和培训、使用,更注重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另一方面,从招聘开始就注重质量,使雇员一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使用上积极鼓励雇员参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的拟定,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做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的选择、培养、任用、激励等规定,
15、以尽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使我国企业人员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事配置手段较弱,形成不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人事岗位往往因人设岗,情大于法现象很普遍。不仅如此,由于受传统集权思想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职工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国有企业“宝塔型”的组织机构和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严重削弱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投入和经济报酬一直没有形成合理的对应关系,这种不公平感使许多职工不能把本职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最后导致职工重视第二职业而轻视了本职工作。21 素质管理方面。美国的大企业较为重视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美国的人力资源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美 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差异性 比较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