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分析.ppt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ppt(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重点、难点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基本知识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第一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概述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用 辆辆辆辆/h/h/h/h 或用 辆辆辆辆/d/d/d/d 或 辆辆辆辆/s/s/s/s 表示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用均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为单位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为单位(pcu(pcu)personal car unitpersonal car unit。1、基本概念(Capacity)v道路条件,是指街道或公路的几何条件,包
2、括交通设施的种类、性质及其形成的环境,每个方向车道数、车道和路肩宽度、侧向净空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等。v交通条件,指使用道路的车辆的交通流特性、设计速度、客车、货车、大车、小车、长途短途等交通组成和分布,车道中交通流量,流向及方向分布等。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v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禁限等措施。v其它条件,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6v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的具体分析,可以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要技术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v通过对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的观测、
3、分析、评定,并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路系统或某一路段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措施,作为老路或旧街改建的主要依据;v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各种方式的方案比选与采用的依据;3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7v根据道路某一路段通行能力的估算,路况及交通状况分析,可以提出某一地段线形改善的方案;v道路通行能力可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及交通设施配置的依据,如交叉口类型选择和信号设施的设计装备等;v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城市街道网规划、公路网设计和方案比选的依据;v道路通行能力可以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织及控制方式确定或方案选择的依据。8v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
4、力)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v v理想的道路条件:理想的道路条件:理想的道路条件:理想的道路条件:车道宽度3.65m(我国公路则定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v交通的理想条件:交通的理想条件:交通的理想条件:交通的理想条件:车辆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车(小客车),在一条车道上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地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最小车头间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v驾驶员为经常行驶在高速公路且技术熟
5、练、遵守交规者9思考: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异同与内在联系思考: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异同与内在联系?v相同点相同点:都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车道、地点)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v区区 别:别:l交通量是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测值,其数值具有动态性与随机性。l通行能力则是根据道路几何特性、交通状况及规定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最大流量,其数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规定性。10v内在联系内在联系:l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当交通量远小于通行能力时,车流为自由流状态,车速高,驾驶自由度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会逐渐恶化;当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通行能力时,车流为强制流
6、状态,将会出现车流拥挤、阻塞现象。l总之,道路通行能力反映了道路的容量,交通量则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表征了道路的负荷程度或利用率。二、服务水平定义:车辆运行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或称为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分级:美国A-F级A-交通量小,自由流B-稳定流较好部分,自由度有一定影响,舒适度降低C-稳定流中间部分,车辆间相互影响增加D-稳定流较差部分,自由度受到很大影响E-不稳定范围,接近最大交通量,内部小的干扰会产生大的影响F-强制流状态,跟车明显,受前车影响大,速度可能变为0我国1-4级最大服务交通量:每一级服务水平对应的交通量范围。该级中
7、服务水平最差时对应的交通量。公路设计采用服务水平等级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采用二级。特殊情况下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可采用三级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段在平原微丘区采用二级,重丘陵区和近郊采用三级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混合交通双车道路段采用三级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作用用于道路设计:是否设计爬坡车道瓶颈路段的潜在,用于道路规划用于道路交通管理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 定义 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连接处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定义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
8、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驶入正线时,匝道主线连接处上游150m至下游760m以外驶出正线时,匝道主线连接处上游760m至下游150m以外交织区开始的汇合点上游150m至表示交织区终端的分离点下游150m以外的主线路段,图5-3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本平分级的关键性参数是最大交通密度(pcu(kmh)。我国按照车流运行状态,把从小交通量自由流至交通量达到可能状态的受限制车流这一运行条件范围分为四级服务水平。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各种设计速度的基本路段在理想条件下各级服务水平的平均行程速度、V/C及最大服务交通量列于表三、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1最大服务交通量2单
9、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5-2)(5-3)四、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l1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见表5-2)l2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hv(5-4)(5-5)3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p 根据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遵守交通法规的程度、在高速公路上或其它相似的路段上的行驶经验以及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一般取值为0.91.0。五、特定纵坡路段1概述凡在单一坡路段的坡度-坡长,以及几个连续上(或下)坡段的组合坡段的等效坡度-坡长值符合表5-4或表5-5中的坡度-坡长值时,称为特定纵坡路段。在特定纵坡上坡路段由于大型车的车辆换算系数较大,单向车行道上的当量小客车交通量亦随之增
10、大,常常成为基本路段上运行质量较差甚至最差的段落。有的特定上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超过其所在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而需要设置爬坡车道。因此,要对待定纵坡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分别单独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并分别以其中的车辆换算系数(Ehv)为最大的特定上坡路段或下坡路段的控制值。2特定纵坡段的坡度-坡长范围及相应的上坡段大型车换算系数(见表5-4及表5-5)(1)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22kg/kw左右及以下的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4(2)当大型车中总重功率为177kg/kw左右及以下的车辆较多,此时换算系数Ehv见表5-5 3特定纵坡下坡段的Ehv求法(1)满足下
11、表条件时,此时下坡段的Ehv均取相应上坡的Ehv一半(2)坡度坡长小于(1)中所述范围的特定下坡路段的Ehv可应用表53平原微丘地形的Ehv值。坡度坡度%122kg/kw177kg/kw坡长(坡长(mm)坡长(坡长(mm)3 310001000120012004 440040040040044无限制无限制无限制无限制六、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53 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 1交织运行的定义及分类 (1)交织运行的定义 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织运行 (2)交织区的分类 交织区分简单交织区和多重交织区两类
12、。l 简单交织区由一单个汇合点接着有一单个分离点形成 l 多重交织区由一个汇合点接着有两个分离点、或有两个 汇合点接着有一分离点形成。2交织区长度 交织区长度对驾驶员完成所需的全部车道变换所用的时间和空间起着制约作用。交织区长度短了,太短,则操作困难,实行车道变换的密度和骚乱的程度就要增加,速度大大降低。太长则费用太高,且进出口之间的交织运行与操作过分分散,紧迫性不明显,车流不具备交织特点。经国内外研究认为交织区长度不应小于50m也不应大于600m,一般认为大于610m可作为两个单独的匝道处理。交织区长度是从汇合三角区上一点,即从车道1右边缘至入口(汇合)车道左边缘的距离为0.6m的那一点,至
13、分离三角区车道l右边缘至出口(分离)车道左边缘距离3.7m的点,这两点的距离为交织区长度(如图5-4)。3简单交织区构造型式 交织构造涉及交织区段的入口车道及出口车道的数目和相对位置,对交织车道的数目影响较大。交织区构造型式由交织车辆在通过交织区段时所需要的最少车道变换数来区分。构造型式A、B、C三种,示意图分别见图55、图56及图57。图55a图式中,当两匝道间的辅加车道长度大于610m时,就不作为交织区,而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匝道处理。特点:两股交织车流都需要至少变道一次才能实现交织目的,且都需要跨越同一条车道的边界线。交织区类型(A类交织区示意图)每辆交织的车辆至少需要变换一次车道交织区长度
14、50600m0.6m3.7m特点:有一股车流不需要变道,另一股至少需要变道一次才能实现交织目的。36交织区长度50600m0.6m3.7m交织区类型(B类交织区示意图)车流中的一股车流不需变换车道,另一股至少变换一次车道特点:有一股车流至少变道两次才能实现交织的目的。4交织宽度和交织运行形式 (1)交织宽度交织宽度由交织区段的车道数来确定。即交织车辆和非交织车辆所使用这些车道的百分率。百分率由交织和非交织交通量的相对关系及交织车辆所必须进行的车道变换数来确定。车道变换数决定于交织构造型式,因此,交织和非交织车辆使用车行道的比例不仅由相对的交通量,而且还由交织区构造型式共同来确定。构造型式能限制
15、交织车辆使用外侧车道,这种限制在构造型式A中影响最大,在构造型式B中最小。(2)交织运行形式 交织运行分约束及非约束运行两种形式在交织区中有些情况下交织构造会限制交织车辆充分利用车道来达到平衡运行。此时交织车辆只利用了可供使用的车道中比所期望使用的为少的一部分,而非交织车辆则利用了比期望为多的部分。在此情况下,交织区的运行为约束运行。当交织构造不限制交织车辆去利用所期望使用的那部分时,交织运行就是非约束运行。影响交织区段交织运行的参数见表5-6二、交织运行形式的确定 1、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w)和非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nw)的计算(5-6)在计算过程中需将交通量换算成理想条件下的小客车当量交通
16、量先以非约束形式计算Sw和Snw,代入表58中相应公式计算Nw,与该表中右列的Nwmax比较,确定为约束或非约束,当Nw Nwmax,为非约束如为约束,则需重新计算约束运行的Sw和Snw。从式(56)可看出:长度加大,由于车道变换的密集程度减小了,因此车速加大 当交织交通量在总交通量中的比例VR增加时,扰乱增加,非交织和交织车辆的车速都减低了当平均每车道承担的总交通量V/N增加时,交织和非交织车辆的车速减低(56)2运行形式的确定(1)判定约束或非约束运行Nw Nwmax 非约束运行,反之,约束运行 Nw-交织车辆为达到平衡(或非约束)运行所必须使用的车道数(不一定为整数)。Nwmax对一指定
17、的交织构造型式,可被交织车辆使用的最大车道数(不一定为整数)Nw-的计算式及Nwmax值见表58 (2)三种型式的特点A型中可做交织的最大车道数是最受限制。一般交织车辆被限制在邻接路拱线两车道之中进行交织,同时非交织车辆也将留一些在这两车道中,故不论有用的车道数是多少,交织车辆一般最多用到1.4车道。B型路段对交织车辆所用的车道没有大的约束。由于交织车辆使用“贯行”交织车道以及紧挨其的两个车道,以及部分使用外侧车道,故交织车辆可以占据多至3.5车道。当交织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大部分时,型式B的构造型式最为有效。C型路段有“贯行”交织车道。但由于有一交织流需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车道变换,就约束了交织
18、车辆去使用路段的外侧车道,因此交织车辆能用的车道数不大于3.0。u有一例外就是双侧构造,其中高速公路的所有车道都是“贯行”交织车道,故交织车辆可使用全部车道而不受限制。uA型路段当路段长度增加时,交织车速变得很高,交织车辆为了保持这样的车速而需要更多的车道,因此,当路段长度增加时,型式A路段更易发生约束运行uB和C型路段与此相反,增加路段长度对交织车速的影响较型式A路段小(这主要因为型式B和C路段上交织车辆和非交织车辆的混合行驶),这就不易发生约束运行 三、交织区段运行参数 四、交织区段服务水平交织区衡量服务水平及划分服务水平级别的关键性参数是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和非交织车辆的行驶速度。其服
19、务水平标准见表510。通常设计时采用二级服务水平。情况特殊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当交织流和非交织流中一个或两者均低于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时,就需采取改进措施,如改变交织构造型式 五、交织区段设计通行能力 交织区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方法如下:1已知条件给出交织构造型式及N、L和交通量各值。2确定最小的SwSnw根据所采用的服务水平级别,从表510中查出最小平均交织行驶速度Sw及最小平均非交织行驶速度Snw。3计算出对应Sw及Snw的V值从表57中查出非约束运行所需之常数“a、b、c、各值,分别计算出对应Sw及Snw的V值,取小值。4判定约束或非约束 从表58中取相应于已给定构造型式的Nw计算式进
20、行计算,并与表中已给出的该种型式的Nwmax 相比,以决定运行是约束的还是非约束的。如果是非约束运行,则第3步所得之V值即为交织区的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就此结束。如果是约束运行,则取表58中对应于已给定构造型式的算式,此时取算式中的Nw等于表中相应的Nwmax即可算出Sw(型式A)或(Sw-Snw)(型式B或型式C)。再进行第5步计算。5计算约束运行时V值对于构造型式A,用第4步计算出Sw代入式(56),并用表57中相应的约束时的a、b、c、d常数值算出V值,并与第3步中的V值比较,取其中的小值为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就此结束。对于构造型式B或C,则用第2步的Sw值,并根据第4步算出的(Sw-S
21、nw)值反算出Snw值;将Snw代入式(56)并用表57中相应的约束运行时的a、b、c、d常数值算出V值,此V值即为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就此结束。5-4 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一、概述 1匝道的组成:(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或称匝道主线连接处)(2)匝道车行道;(3)匝道与横交公路连接处。2设计要求及运行特征(1)设计要求匝道与主线连接处车辆能以高速汇入或分离,且对相邻接的过境交通流的干扰降至最小程度的几何构造。匝道车道数有变化,通常是单车道或两车道匝道长度,设计速度,平、纵线形方面可能有变化。匝道与支线连接处要设计成使从主线驶来的车辆能顺利汇入连接处,这种连接处一般设计成平
22、面交叉。对于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设计要强调交通安全 只有当匝道的所有部分,即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匝道车行道、匝道与支线连接处都进行确当的设计,都达到所要求的服务水平或设计通行能力,匝道上的交通运行才会是高效率的进行匝道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部分交通受阻时,将会对整个匝道上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匝道上交通受阻可能扩展到高速公路主线或支线匝道和交织区是高速公路上干扰较大、运行易发生问题的两个组成部分。(2)(2)运行特征 由于绝大部分匝道在主线右边,因此主线上右边第1车道(也叫路肩车道)是主线车道中最直接受影响者。在汇入区中,汇入的车流与过境车流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通行 能力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