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宋明理学1.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1)三教合一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三教合一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2)(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理解四书书影四书书影包含的包含的信息。信息。(3)(3)陆王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理学发展的表现。陆王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理学发展的表现。2.2.在掌握宋明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宋明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思考:探究思考:(1)(1)程朱理学对儒学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程朱理学对儒学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有何特点?(2)(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
2、异同点有哪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3)(3)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一、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1.背景:背景:(1)(1)汉武帝以后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儒学呈现繁盛之势。(2)(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_,_盛行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佛教2.2.表现:表现:(1)(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佛教吸收_,_,渐趋中国本土化。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
3、主张“_”_”又又“尊道尊道”。(2)(2)隋朝:儒学家提出隋朝:儒学家提出“_”_”的主张的主张,又称又称“三教合三教合一一”。(3)(3)唐朝。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儒学精神儒学精神贵儒贵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1.1.形成:形成:(1)(1)背景:北宋时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融合了_思想来解释儒家
4、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义理,形成了以形成了以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2.代表:北宋二程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程颢、程颐)和南宋和南宋_。佛道佛道理理朱熹朱熹3.3.主要思想:主要思想:二程二程朱熹朱熹哲学哲学观观(核心核心)“_”是宇宙万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的本原,主主张张先有先有理后有物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理之源在于天理伦伦理理观观把天理和把天理和_直接直接联联系起来系起来天理就是天理就是_,_,是人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提出心性论论,强强调调“_”认识论认识论提出提出“_”的的认认识论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只有深刻探究万物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才能真正得到
5、其中的的“理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的目的在于_,_,而不是求科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学之真天理天理伦伦理道德理道德三三纲纲五常五常存天理存天理,灭灭人欲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明道德之善4.4.影响:影响:(1)(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_,有力地维护有力地维护了了_,_,束缚了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思想。(2)(2)朱熹编著的朱熹编著的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教科书。(3)(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在_和朝鲜和朝鲜形成了形成了“朱子学朱子学”学派。学派
6、。官方哲学官方哲学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统治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日本日本【思维点悟思维点悟】宋朝理学中关于宋朝理学中关于“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做法的做法对对我我们们的学的学习习有什么启有什么启发发?提示:提示:首先要脚踏实地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三、三、陆陆王心学王心学1.1.南宋:南宋:陆陆九渊。九渊。(1)(1)哲学哲学观观:把:把“_”作作为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提出“心心”就是就是“理理”,万物都在心中。万物都在心中。(2)(2)认识论认识论
7、:认为穷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天理。心心2.2.明朝:王阳明。明朝:王阳明。(1)(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背景:明朝中期以后,_,_日益尖锐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3)(3)主张。主张。哲学观:宣扬哲学观:宣扬“_”“_”“心外无理心外无理”。认识论:提出认识论:提出“_”_”和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学说。的学说。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心外无物心外无物致良知致良知3.3.影响:影响:(1)(1)明朝中期以后明朝中期以后,陆
8、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了深远影响。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易错辨析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统一三教统一“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相互借鉴互借鉴,但是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一、判断正一、判断正误误1.1.为应对为应对佛教、道教佛教、道教对对儒学的挑儒学的挑战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复复兴兴儒学。儒学。()()提示: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
9、的挑战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率先提出复兴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2.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这里的里的“理理”主要是指天体主要是指天体运行运行规规律。律。()()提示:提示: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作为道德规范而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即天理。由此可知的三纲五常即天理。由此可知,这里的这里的“理理”应是指传统道德应是指传统道德规范。规范。3.3.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认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追才能追求科学的真求科学的真谛谛。()()提示
10、:提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因此求科学之真。因此,程朱理学的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追求科学真谛的追求科学真谛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是错误的。4.4.王阳明的王阳明的“致良知致良知”主主张张与孟子的与孟子的“性本善性本善”基本一致。基本一致。()()提示:提示:孟子的孟子的“性本善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施行仁政要施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王阳明的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王阳明的“致良知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天性固有的天性,但被私欲所侵蚀但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
11、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去掉人欲人欲,恢复良知本性。恢复良知本性。二、二、问题问题思考思考1.1.儒学正儒学正统统地位地位动摇动摇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1)(1)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动荡不安,世人对儒世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家思想产生怀疑。(2)(2)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对儒学产生巨大的冲击。(3)(3)唐朝统治者奉行佛教、道教和儒学三教并行的政策。唐朝统治者奉行佛教、道教和儒学三教并行的政策。2.2.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为为什么成什么成为长为长期居于期居于统统治
12、地位的官方哲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学?提示:提示:(1)(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坏坏,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理论。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理论。(2)(2)程朱理学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3.3.为为什么什么说说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成熟的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成熟的标标志志?提示:提示:宋明理学的出现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对于过去倡导的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思想,用用“
13、天人一理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用“理理”代替了过去的代替了过去的“天天”,由此由此,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主主题题一一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探究讨论探究讨论】材料一天理云者材料一天理云者,这这一个道理一个道理,更有甚更有甚穷穷已。不已。不为尧为尧存存,不不为为桀亡。桀亡。二程二程遗书遗书材料二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未有天地之先,毕毕竟先有理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有理而后有气,虽虽是一是一时时都有都有,毕毕竟以理竟以理为为主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朱子语类语类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
14、理皆同出一源。理皆同出一源。如如为为君君须须仁仁,为为臣臣须须敬敬,为为子子须须孝孝,为为父父须须慈慈,物物各具此理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而物物各异其用,然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朱子语类语类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积习既多既多,然后脱然自有然后脱然自有贯贯通通处处。二程二程遗书遗书一事不一事不穷穷,则阙则阙了一事道理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一物不格,则阙则阙了一物道理。了一物道理。朱子朱子语类语类请请分析:分析:1.1.在在对对“理理”的的认识认识上上,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提示: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
15、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2.2.据材料三据材料三,分析在分析在伦伦理理观观上上,朱熹提出了怎朱熹提出了怎样样的主的主张张。目的何。目的何在在?有何有何积积极性极性?提示:提示:(1)(1)主张:主张:“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即为天理。即为天理。(2)(2)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3)意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意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的性格。3.3.据材料四据材料四,分析在分析在认识论认识论上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样的主的主张张。有何有何进进
16、步作用步作用?提示:提示:(1)(1)主张: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2)(2)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要点归纳要点归纳】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1.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段。2.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明理学 人教版 历史 必修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