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第4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控制第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第4章.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章章 数字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数字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如下几个问题:本章主要阐述如下几个问题:建立数控系统的离散化数学模型,即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建立数控系统的离散化数学模型,即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离散化;对象离散化;改进的改进的Z变换及其应用,变换及其应用,建立具有迟后特性的连续对象的建立具有迟后特性的连续对象的离散化模型及求取系统采样点之间的响应离散化模型及求取系统采样点之间的响应;系统性能分析,包括时、频、系统性能分析,包括时、频、Z域几方面的动、静态特性域几方面的动、静态特性分析;分析;扰动对系统的影响。扰动对系统的影响。4.1 引言引言数字数字控制器控制器D(z)保持
2、器保持器Gh0(s)连续连续对象对象G(s)r(t)y(t)Gd(z)数字控制系统离散化数字控制系统离散化4.2 改进的改进的Z变换变换(广义(广义Z变换或扩展变换或扩展Z变换)变换)4.2.1 定义定义在信号在信号f(t)超前或滞后不是超前或滞后不是T 的整数倍情况的整数倍情况下的下的Z变换。与普通变换。与普通Z变换并无本质区别。变换并无本质区别。例例4-2-1tf(t)4.2.2 求系统采样点之间的响应求系统采样点之间的响应 问题:问题:已知已知G(z,),若给出输入信号若给出输入信号u(t),求系统输出求系统输出y(t)采样点之间的响应。采样点之间的响应。步骤:步骤:1 求求Y(z,)=
3、G(z,)U(z);2 求求y(kT+T)=Z-1Y(z,),当,当T从从0T时,可求得系统输时,可求得系统输出在采样点之间任意时刻的值。出在采样点之间任意时刻的值。4.3 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的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的 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为了用为了用Z传函描述离散系统,需要首先将系统的连续部分传函描述离散系统,需要首先将系统的连续部分离散化。本节研究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的离散化。本节研究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的Z传递函数,分传递函数,分解析法和试验法两种。解析法和试验法两种。4.3.1 解析法解析法 由于保持器与对象之间无采样开关,所以可视为串联由于保持器与对象之间无采样开关,所以可视
4、为串联在一起的一个连续对象。求其在一起的一个连续对象。求其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几点说明:几点说明:4.3.2 试验法试验法阶跃响应法阶跃响应法 试验法,即依据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建模,这是系统辨试验法,即依据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建模,这是系统辨识问题。由识问题。由3.3 脉冲响应与卷积和脉冲响应与卷积和 可知可知:所以可采用阶跃响应试验法为离散系统建模。所以可采用阶跃响应试验法为离散系统建模。h(4)h(3)h(2)h(1)0 T 2T 3T 4T ty(t)辨识步骤:辨识步骤:1.在带零保的对象前施加在带零保的对象前施加1*(t),得到阶跃响应得到阶跃响应y(t);2.取取y(t)在采样点上的
5、值在采样点上的值y(k);3.由离散卷积和定理求由离散卷积和定理求h(k)=y(k)-y(k-1);4.得到带零保的对象的得到带零保的对象的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5.将上式无穷级数表示的形式转变为分子分母多项式表示,将上式无穷级数表示的形式转变为分子分母多项式表示,这一过程为近似过程这一过程为近似过程4.4 数字控制系统闭环数字控制系统闭环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G1(s)G2(s)G3(s)G1 G2 G3(z)G1(s)G2(s)G1(z)G2(z)4.4.1 串并联连续环节的串并联连续环节的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G1(s)G2(s)G3(s)G1(z)G2(z)G3(z)4.4.2 闭环闭环Z传递
6、函数(单位反馈)传递函数(单位反馈)数字数字控制器控制器D(z)保持器保持器Gh0(s)连续连续对象对象G(s)r(t)y(t)Gd(z)几种闭环系统的几种闭环系统的Z Z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例例4-4-1 求系统求系统H(z)及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阶跃响应,T=1s,K=1。ZOH4.5 连续状态方程的离散化连续状态方程的离散化此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表征连续对象内部状态的一阶微分方此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表征连续对象内部状态的一阶微分方程组转换为一阶差分方程组的过程。程组转换为一阶差分方程组的过程。ZOHZOH4.6 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动态响应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动态响应4.6.1 S平面到平面到Z平面
7、的映射平面的映射 S平面上的多点对应平面上的多点对应Z平面上的一点,平面上的一点,S平面主频段内的平面主频段内的点,即点,即 ,可与,可与Z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1jS平面平面Z平面平面ReImIm+1jS平面平面Z平面平面ReIm注意:注意:S平面上的多点对应平面上的多点对应Z平面上的一点。平面上的一点。S平面主频段内平面主频段内的点,的点,可与,可与Z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4.6.2 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动态响应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动态响应1 一阶系统(一阶系统(first-order system)一阶连续系统一阶连续系统离散化离散化一阶离散一阶离散环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控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