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克己复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这首诗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这首诗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昨夜江边春水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日中流自在行。宋宋朱熹朱熹泛舟泛舟(人的修养到一定的程度就能达到(人的修养到一定的程度就能达到“自在行自在行”的的境界,孔子的境界,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也是这个意思。)也是这个意思。)孔孔子子的的礼礼治治主主张张一、解题一、解题1 1、克己复礼克己复礼:2 2、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3 3、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
2、: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破坏。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仪式。(主要指周礼)重点字词(基本要求)重点字词(基本要求)敏、希、阙如、奚、鲜、期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在文中的意义)的意义)归、目、事、诸、弟、女归、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和用法)一、一、本课核心内容:本课核心内容: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推崇周礼推崇周礼 /礼与仁礼与仁 /礼与孝礼与孝二、思想内容归纳:二、思想内容归纳:克己克己:12.1:12.1
3、崇古崇古:3.14:3.14 /7.5/7.5 秩序秩序:3.1:3.1 /6.25/6.25 /12.11/12.11 道道:16.2:16.2 正名正名:13.3:13.3 孝悌孝悌:1.2:1.2 /2.8/17.21/2.8/17.21 崇乐尚仁崇乐尚仁:17.11:17.11 /3.3/3.3鲁迅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页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页上都写着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宇,是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宇,是吃人吃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吃人的
4、封建礼教 =孔子的孔子的 仁礼仁礼?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特别是宋以后特别是宋以后)为了巩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己的统治,歪曲孔子的歪曲孔子的 礼礼,对臣子只讲对臣子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义务不讲权利,对君父只讲特权不讲责任对君父只讲特权不讲责任,使礼教沦为维护专制与特权的工具。使礼教沦为维护专制与特权的工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
5、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乐的问题。例如例如 17.11/3.317.11/3.3思想:思想:崇乐尚仁崇乐尚仁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心去执行这些规范(2.82.8章,章,17.2117.21章);章);孔子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
6、的兼爱、博爱。别的兼爱、博爱。“礼礼”和和“仁仁”的关系的关系:“仁仁”是是“礼礼”的内核和基础的内核和基础,“礼礼”是是“仁仁”外在表现和目的。外在表现和目的。所以,二者本质上是有别的。所以,二者本质上是有别的。如果如果 礼礼 沦为了统治阶级的一种教化沦为了统治阶级的一种教化愚民的工具愚民的工具,这这 礼礼 还是孔子内涵为还是孔子内涵为 仁仁 的的 礼礼 吗?吗?我们在盲目批判的集体无意识中忘记我们在盲目批判的集体无意识中忘记了了,孔子之所以倡孔子之所以倡 礼礼,是为了通往是为了通往 仁仁。背离了背离了 仁仁,也就无所谓也就无所谓 礼礼 了。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吃人的封建礼教 =孔子的孔子的
7、仁礼仁礼?探究:探究: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君君、臣臣”就是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不相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不相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曾说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曾说过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
8、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宋儒的调的是臣下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宋儒的“君叫臣死,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回顾回顾1、“礼礼”和和“仁仁”的关系的关系2、宋儒说、宋儒说“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就是“明天理,明天理,灭人欲灭人欲”,“君君、臣臣君君、臣臣”就是就是“
9、君叫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吗?12.1 12.1字词句:字词句:归归目目一日一日/非礼非礼敏敏熟语:熟语:思想:思想:赞许赞许条目条目古今义古今义聪慧聪慧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理解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视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以抑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抑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使言行都合乎礼的要求,进而达到守礼的规定,使言行都合乎礼的要求,进而达到“仁仁”的境界。的境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10、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现实,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话(不少于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字)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无怨。”仲弓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在这两段文字中,颜渊和仲弓问了同一个问题,听在这两段文字中,颜渊和仲弓问了同一个问题,听了孔子回答后又说了同样的话,而在这一问题上,孔子了孔子回答后又说了同样的话,而在这一问题上,孔子的回答有何不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原则?的回答有何不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原则?
11、对颜渊的回答重在内在的修养,强调自我约束对颜渊的回答重在内在的修养,强调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是对自我完善;是对“楷模楷模”的肯定与激励;的肯定与激励;对仲弓的回答重在外在的实践,强调处理人与对仲弓的回答重在外在的实践,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对人之间的关系;是对“潜在为政者潜在为政者”要要“为政为政以仁以仁”的教育与告诫。的教育与告诫。这两则体现这两则体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原则1.1.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
12、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所以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
13、源。所以 礼礼 是一种是一种 供给供给 的制度的制度,君子君子可以凭借可以凭借 礼制礼制 来获得供养来获得供养,又因此而给社会等级定制区别又因此而给社会等级定制区别.那那么这种么这种 区别区别 是什么呢是什么呢?就是就是:贵贱之人有等级的区别贵贱之人有等级的区别,老幼有礼老幼有礼数的区别数的区别.穷人富人穷人富人,地位轻重的人都有他应有的社会等级地位。地位轻重的人都有他应有的社会等级地位。(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礼。认为礼的作用在于调节社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礼。认为礼的作用在于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矛盾,既能会财富分配的矛盾,既能“养人之欲养人之欲”,又能维,又能维持等持等级差别。)(贵贱有等,长幼有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