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寒假作业.pdf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寒假作业.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寒假作业1选择性必修 11、夏朝建立了世袭制,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2、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3、历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地方行政制度也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4、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5、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分别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6、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国民政府坚持“训政”,实为独裁统治。8、中国
2、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0、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11、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也大多没有成功。1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的关键一招。13、重法吏、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和用人特点。14、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15、元朝恢复科举制,明清时期科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考核与监察制度也更趋严密。216、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17、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18、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19、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20、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
4、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务员制度。21、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22、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23、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24、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25、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26、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27、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
5、功能。28、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30、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31、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32、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3、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34、16-19 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35、17-19 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
6、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36、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在 20 世纪都有了进一步发展。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3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和健全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体系。3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40、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41、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4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7、43、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4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45、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租庸调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46、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47、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48、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
8、赋役和维护稳定。49、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50、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5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4选择性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学习聚焦1、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2、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3、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5、新航路开辟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6、食物物种交流丰
9、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7、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8、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9、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10、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1、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2、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13、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4、工业革
10、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15、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16、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17、由于交换的需要,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18、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19、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0、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和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521、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22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也具有相当的风险。24、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25、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促进了市场的繁荣。26、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27、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28、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29、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
12、不断改善。30、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31、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32、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3、航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让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全球航路得以建立。34、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35、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36、汽车、高速公路、高铁、航运等技术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37、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38、交通的发展缩短了通行的时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39、疫病给人类
13、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40、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1、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展,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6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评第一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14、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D.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2 2.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设立了许多司掌各职能的中央职官,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C.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D.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3 3.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较大,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C.
15、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4 4.1779 年,乾隆帝明确训示百官“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皇帝诏令及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以内阁为核心的外朝逐渐形成了研究陈例、循规蹈矩、“依样画葫芦”的作风。这反映出()A.内阁仍是当时最高决策机关B.政府运作重视经验积累传承C.皇权专制助长官场因循风气D.条例制定以法家思想为指导5 5.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中后期,金钱已经变得必不可少,从前担任公职是公民的义务责任,现在让一个公民无偿地为城邦服务已经难以做到。这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危机显现B.经济发展日渐式微C.公民政治权利减少D.城邦意识丧失殆尽6 6.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
16、平等、轮番而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A.更崇尚权威和秩序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大肆对外侵略扩张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7 7.右面为西欧封建制度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A.国王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B.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C.封臣无条件地效忠于上级封君D.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8 8.美国 1787 年宪法通过后,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声明各州通过宪法契约建立了联邦政府,只授予其有限的权力,剩余的绝大部分权力由州及其人民保留。当联邦政府行使宪法未授予的权力时,各州有权宣布联邦法令违宪。该决议()A.扩大了州政府的权
17、力B.体现了联邦制分权原则C.彰显了各州独立平等D.革除了邦联体制的弊端9 9.18 世纪晚期,英王乔治三世力排众议任用小皮特为首相。但是新一届内阁几乎全是由贵族组成,一时间小皮特成了全国的笑柄。这表明,英国当时()7A.封建专制势力重新掌权B.民众一致赞成政治革新C.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1111.1927 年 11 月,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
18、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1212.1931 年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办的红色中华报开设了法令的解释 苏维埃法庭等多个法制栏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重视以法律来巩固革命政权B.照搬了苏联的法律制度C.以法律为手段开展对敌斗争D.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1313.张居正曾言:“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
19、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他旨在强调()A.重视人才选拔B.加强官吏考核 C.完善监察体系 D.健全法制建设1414.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有学者曾对孝文帝改革做出评价:“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这说明()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B.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发展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产生了与鲜卑文化无关的一种全新文化1515.1877 年,发生了法国共和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事件,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
20、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A.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及共和制B.宪法赋予了总统较大实权C.保皇派取得政治上的巨大优势D.具有强烈的封建专制色彩161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而发挥作用。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B.西汉武帝时的内朝,至隋唐时期发展为三省六部体制C.宋朝中书省与枢密院分管行政与军事D.清朝雍正皇帝设置军机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52 分)17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材料西汉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
21、,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东汉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重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曹魏、两晋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隋朝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唐朝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据材料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
22、出合理解释。(12 分)18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行政与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的机制。到安妮女王时,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的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先成为下议员。同时内阁意见必须统一,由此就逐步发展成内阁的集体责任制,内阁作为整体对议会负责。当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原则确立后,政府要么服从议会,要么下台。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
23、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法等问题上的妥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封建专制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
24、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关系的演变。(2 分)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民主政治“三大妥协”的意义。(6 分)(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法国民主道路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6 分)19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件摘录摘录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25、”摘录二: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摘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摘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今后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寒假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