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44-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北京市).pdf
《DB11∕T 2044-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北京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 2044-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北京市).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P 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044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Specification of Dynamic survey on abrupt geological hazard 2022-12-27 发布 2023-07-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20442022 I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4.1 任务.1 4.2 基本要求.1 4.3 排查内容.2 4.4 排查成果运用.2 5 排查工作方法.2 5.1 基本排查方
2、法.2 5.2 资料准备.2 5.3 现场排查.3 5.4 无人机航拍或遥感解译.3 6 崩塌隐患排查.3 6.1 一般要求.3 6.2 崩塌隐患排查内容.3 6.3 发展趋势评估.3 7 滑坡隐患排查.4 7.1 一般要求.4 7.2 滑坡隐患排查内容.4 7.3 发展趋势评估.4 8 泥石流隐患排查.4 8.1 一般要求.4 8.2 泥石流隐患排查内容.4 8.3 发展趋势评估.5 9 地面塌陷隐患排查.5 9.1 一般要求.5 9.2 地面塌陷隐患排查内容.5 9.3 发展趋势评估.5 10 不稳定斜坡排查.6 10.1 一般要求.6 10.2 不稳定斜坡排查内容.6 10.3 发展趋势
3、评估.6 11 成果编制.6 11.1 基本要求.6 11.2 成果编制.7 11.3 数据库建设.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野外排查记录表 .8 DB11/T 20442022 II 表 A.1 崩塌隐患野外排查记录表.8 表 A.2 滑坡隐患野外排查记录表.9 表 A.3 泥石流隐患野外排查记录表.10 表 A.4 地面塌陷隐患野外排查记录表.11 表 A.5 不稳定斜坡野外排查记录表.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稳定性判别依据.13 表 B.1 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13 表 B.2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13 表 B.3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14 表 B.4 泥石
4、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等级标准表.15 表 B.5 地面塌陷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15 表 B.6 不稳定斜坡稳定状态野外判别依据.1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提纲.17 C.1 汛前排查报告编写提纲.17 C.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编写提纲.19 C.3 汛后排查报告编写提纲.19 C.4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登记表.21 C.5 XX 区 20XX 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统计表.22 参考文献.23 DB11/T 2044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
5、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市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廖海军、曹颖、南赟、黄来源、罗守敬、郭英、张国华、姚康、贺瑾瑞、任凯珍、王山亮、王惠芬、顾杰、关爱军、华金玉、刘兴龙、郝河、孙永华、王海波、刘立岩、陈一唱。DB11/T 20442022 IV 引 言 北京市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人类工程活动强度高等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严重威胁北京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稳定。为及
6、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变化,规范和指导北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高效、科学有序开展,进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稳定,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文件。本文件共十一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排查工作方法、崩塌隐患排查、滑坡隐患排查、泥石流隐患排查、地面塌陷隐患排查、不稳定斜坡排查、成果编制。DB11/T 20442022 1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编制等。本文件适用于北京
7、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 0261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 0284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DB11/T 1896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突发性地质灾害 abrupt geological hazard 突然发生的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
8、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2 地质灾害隐患 geological hazard potential 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或区段。3.3 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dynamic survey on abrupt geological hazard potential 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灾害体、威胁对象、潜在损失及灾害体稳定性状况等进行现场调查评估的过程。4 总则 4.1 任务 4.1.1 全面排查年度台账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威胁对象等变化情况,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稳定性和危险性评估,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4.1.2 在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后、震后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为防
9、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4.2 基本要求 DB11/T 20442022 2 4.2.1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重点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以及风险大、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区段开展排查。4.2.2 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和研究成果,结合相关部门、群众报灾线索,确定排查对象。4.2.3 每年汛前对威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逐点排查”的方式进行排查,对威胁景区、道路、学校、矿山和水库等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4.2.4 每次较大降雨过程、有影响地震或重大工程活动后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排查。4.2.5 汛后对本年度出现灾险
10、情的地质灾害隐患或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4.3 排查内容 4.3.1 全面收集、分析已有调查成果和资料,实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括:a)灾害体的变化情况;b)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c)自然或人为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d)防治措施的变化情况。4.3.2 针对灾害体有变化的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其稳定性、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4.3.3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结合防治措施现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4.4 排查成果运用 4.4.1 在地质灾害排查过程中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有变化,应及时上报并协助划定危险区域。4.4.2 对经核查确认灾害体灭失,或因搬迁避让等原因无威胁对象,提出销账建议。4
11、.4.3 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应按 DB11/T 1896 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4.4.4 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应按 DZ/T 0261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5 排查工作方法 5.1 基本排查方法 5.1.1 地质灾害排查宜采用资料准备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5.1.2 对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可采用无人机航拍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辅助调查。5.2 资料准备 5.2.1 收集准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勘查、治理、监测、研究等以往成果资料。5.2.2 收集准备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引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工程活动等。5.2.3 收集准备地质灾害隐
12、患所在区域比例尺不小于 1:50000 的地形图、地质图或分辨率优于 1.0m 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等基础图件资料。5.2.4 收集准备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镇、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况和在建工程活动相关资料。DB11/T 20442022 3 5.2.5 收集准备相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避险预案、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相关防灾减灾资料。5.2.6 收集准备年度群众报灾数据等其他资料。5.3 现场排查 5.3.1 充分利用已完成的高分辨率卫片、航空影像或地质灾害调查基础图件,可采用比例尺不小于 1:5000
13、0 或更高精度数字化地形图作为野外调查工作底图。5.3.2 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灾害体、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了解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和防治措施变化情况。5.3.3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现状情况综合判别灾害体稳定性,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5.4 无人机航拍或遥感解译 5.4.1 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或人员实地调查困难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可采用无人机航拍或高分辨率遥感解译方法,初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的特征。5.4.2 针对突发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可采用无人机航拍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地质灾害隐患情况。6 崩塌隐患排查 6.1 一般要求 6.1.1 崩塌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
14、括灾害体变化、威胁对象变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防治措施变化等。6.1.2 对崩塌隐患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6.1.3 崩塌隐患野外排查记录按附录 A.1 填写。6.1.4 根据崩塌隐患排查结果,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6.2 崩塌隐患排查内容 6.2.1 排查崩塌隐患灾害体的变化情况,包括崩塌、落石等坡体变形的时间、次数及破坏情况、裂缝变化特征、崩塌堆积体变化特征及其他。6.2.2 排查崩塌隐患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受威胁人口和财产的数量及受威胁对象类型的变化等情况。6.2.3 排查影响崩塌隐患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包括坡体开挖、堆填加载、排水、灌溉等。6
15、.2.4 排查崩塌隐患的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和监测现状、警示标识设置情况、群测群防员信息等。6.2.5 排查受崩塌隐患威胁险户的避险路线、安置场所情况。6.3 发展趋势评估 6.3.1 依据 DB11/T 1896 中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对崩塌稳定性进行评估定级,参见附录 B.1。崩塌稳定性等级划分为欠稳定、较稳定和稳定三级。DB11/T 20442022 4 6.3.2 分析崩塌影响因素、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及影响范围,预测发展趋势。6.3.3 根据排查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7 滑坡隐患排查 7.1 一般要求 7.1.1 滑坡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滑坡体变化、威胁对象
16、变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防治措施变化等。7.1.2 对滑坡隐患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7.1.3 滑坡隐患野外排查记录按附录 A.2 填写。7.1.4 根据滑坡隐患排查结果,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7.2 滑坡隐患排查内容 7.2.1 排查滑坡隐患灾害体的变化情况,包括滑坡体的地表裂缝、滑坡位移和建筑变形等形变迹象。7.2.2 排查滑坡隐患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受威胁人口和财产的数量及受威胁对象类型的变化等情况。7.2.3 排查滑坡隐患危险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变化情况,包括坡体开挖、堆填加载、排水、灌溉等。7.2.4 排查滑坡隐患的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包括治理
17、工程和监测现状、警示标识设置情况、群测群防员信息等。7.2.5 排查受滑坡隐患威胁险户的避险路线、安置场所情况。7.3 发展趋势评估 7.3.1 依据 DB11/T 1896 中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估定级,参见附录 B.2。滑坡稳定性等级划分为欠稳定、较稳定和稳定三级。7.3.2 分析滑坡影响因素、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及影响范围,预测发展趋势。7.3.3 根据排查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8 泥石流隐患排查 8.1 一般要求 8.1.1 泥石流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泥石流沟流域内物源变化、地形地貌变化、威胁对象变化、流域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防治措施变化等。8.1.
18、2 对泥石流隐患的易发性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8.1.3 泥石流隐患野外排查记录按附录 A.3 填写。8.1.4 根据泥石流隐患排查结果,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8.2 泥石流隐患排查内容 DB11/T 20442022 5 8.2.1 排查泥石流沟流域内物源变化情况,包括原有物源冲蚀情况、新增物源分布及规模情况,以及可能形成新物源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等;排查泥石流沟道的泥水位变化情况。8.2.2 排查泥石流沟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受威胁人口和财产的数量及受威胁对象类型的变化等。8.2.3 排查泥石流沟流域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包括工程建设、采矿活
19、动、工程弃渣、垃圾堆积等。8.2.4 排查泥石流隐患的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和监测现状、警示标识设置、群测群防员信息等。8.2.5 排查受泥石流隐患威胁险户的避险路线、安置场所情况。8.3 发展趋势评估 8.3.1 依据 DZ/T 0284 中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进行量化分析,参见附录 B.3;依据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等级标准表,对泥石流沟易发程度进行评判,参见附录 B.4。泥石流易发程度等级划分为极易发、中易发、轻度易发、不易发生四级。8.3.2 分析泥石流影响因素及影响范围,预测发展趋势。8.3.3 根据排查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9 地面塌
20、陷隐患排查 9.1 一般要求 9.1.1 地面塌陷隐患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塌陷的变化、威胁对象变化、影响范围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防治措施变化等。9.1.2 对地面塌陷隐患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9.1.3 地面塌陷隐患野外排查记录按附录 A.4 填写。9.1.4 根据地面塌陷隐患排查结果,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9.2 地面塌陷隐患排查内容 9.2.1 排查地面塌陷隐患的变化情况,包括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变化以及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内地表裂缝、地面隆起、塌陷坑及建(构)筑物变形、开裂、倾倒、坍塌等变化情况。9.2.2 排查地面塌陷隐患威胁对象变化情况,包括受威胁人口和财产的数
21、量及受威胁对象类型的变化等。9.2.3 排查影响地面塌陷隐患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包括采矿活动、地表加载、地下工程、灌溉、水库蓄水、抽排水、江河水位变化、震动及其他。9.2.4 排查地面塌陷隐患的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和监测现状、警示标识设置、群测群防员信息等。9.2.5 排查受地面塌陷隐患威胁险户的避险路线、安置场所情况。9.3 发展趋势评估 9.3.1 依据 DB11/T 1896 中地面塌陷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对地面塌陷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定级,参见附录B.5。地面塌陷稳定性等级划分为欠稳定、较稳定和稳定三级。DB11/T 20442022 6 9.3.2 分析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可能发生
22、的破坏方式及影响范围,预测发展趋势。9.3.3 根据排查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10 不稳定斜坡排查 10.1 一般要求 10.1.1 不稳定斜坡排查内容主要包括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迹象、威胁对象变化、影响范围内人类活动工程情况及防治措施变化等。10.1.2 对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10.1.3 不稳定斜坡野外排查记录按附录 A.5 填写。10.1.4 根据不稳定斜坡排查结果,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10.2 不稳定斜坡排查内容 10.2.1 排查不稳定斜坡可能出现的变形破坏现象,包括崩塌、落石、地表变形、建筑物变形、坡面树木歪斜或渗冒浑水等。1
23、0.2.2 排查不稳定斜坡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受威胁人口和财产的数量及受威胁对象类型的变化等。10.2.3 排查不稳定斜坡影响范围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包括坡体开挖、堆填加载、排水、灌溉等。10.2.4 排查不稳定斜坡的防治措施变化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和监测现状、警示标识设置、群测群防员信息等。10.2.5 排查受不稳定斜坡威胁险户的避险路线、安置场所情况。10.3 发展趋势评估 10.3.1 依据 DZ/T 0284 中不稳定斜坡稳定状态野外判别依据对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估定级,参见附录 B.6。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等级划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和稳定性好三级。10.3.2 分析不稳定斜坡影
24、响因素、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及影响范围,预测发展趋势。10.3.3 根据排查结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11 成果编制 11.1 基本要求 11.1.1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应具备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11.1.2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应基于地质灾害隐患台账、现场排查结果等,对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判别,并提出防治建议。11.1.3 地质灾害排查成果分为排查报告、排查登记表和数据库。11.1.4 汛前对台账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时应编写汛前排查报告。11.1.5 每次较大降雨过程、有影响地震或重大工程活动后,对台账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时可编写地质灾害隐
25、患排查报告。DB11/T 20442022 7 11.1.6 汛后对本年度出现灾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或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后应编写汛后排查报告。11.1.7 对台账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后,确认发生变化的隐患应填写排查登记表。11.2 成果编制 11.2.1 汛前排查报告编写内容主要包括排查隐患基本情况、本次排查工作依据、内容和方法、排查成果、结论与建议等,编写提纲按照附录 C.1 执行。11.2.2 每次较大降雨过程、有影响地震或重大工程活动后,完成排查工作编写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隐患概况、排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编写提纲按照附录 C.2 执行。11.2.3 汛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T 2044-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北京市 DB11 2044 2022 突发性 地质灾害 排查 规范 北京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