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化工企业三级安全培训教材(135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义】化工企业三级安全培训教材(13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义】化工企业三级安全培训教材(135页).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教材(公司级)(1)在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写入劳动合同(第30 条);(2)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 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第31条);(3)要求企业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费用由企业承受并有权知道检查结果(第32条);(4)要求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离开企业时,有权索取 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 供的复印件上签章(第33 条)。2、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1)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
2、生行政部门批准的 医疗卫活力构承受(第39条);(2)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受职 业病诊断的医疗卫活力构进行职业病诊断(第40条);(3)承受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活力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 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 断证明书应当由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受职业病诊断的医疗 卫活力构审核盖章(第42条);(4)职业病诊断异议的处理(第45、46条);(5)职业病人的待遇(第5054条)。事故案例:2009年河南郑州张海超“开胸验肺典型职业病事故 案例。(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现在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监局副
3、局长孙华山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8名 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重庆市动用了部队官兵和精良武器,从4月18日n时开始进入预定程 序。部队组成了精锐小分队,18日12时30分,引爆排险开始,先后采用 枪击、平射炮炮击。效果不明显。随后采用了坦克炮炮击和炸药爆破的 方式实施引爆。到17时35分,3个储气罐终究被坦克炮摧毁。危险源和污 染源被销毁。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19日,在将所有液氯储罐与汽化器 中的余氯和NC13采用引爆、碱液浸泡处理后,才完全消除了危险源。厂 区外警戒解除。3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组认为,天原“416爆炸事故是该厂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 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大
4、量含有钱的CaC12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 成了极具危险性的NC13爆炸物。NC1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 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 NC13o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NC13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 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 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 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内 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 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 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
5、明显腐蚀和腐 蚀穿孔前及时发现。调查中还了解到,液氯生产过程中会副产极少量NC13o但通过排污 罐定时排放采用稀碱液吸收可以避免发生爆炸。但1992年和2004年1 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 生成了含高浓度镂的CaC12盐水(经抽取事故现场CaC12盐水测定,盐 水中含NH+4和NH3总量为17.64G/L)。由于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 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镂的CaC12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约486kg (理论计算值)的NC13爆炸物,为正常生产状况下的2600余倍。是 16日凌晨排污罐和盐水泵相继发生爆炸以及16日下午抢险过程中蜕变为 爆炸事故的内在原
6、因。(2) NC1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 起NC13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明,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 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NC1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状况下, 急于求成,判断失误,依据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 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 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13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 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贮罐内,搅 动和振动了罐内的NC13,导致5号、6号液氯贮罐内的NC13爆炸。2)间接原因(1)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
7、更新投入不足。 国家质量技术监视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 规)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需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 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齐全,近2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 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容规第132条、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 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落试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 容器监测所没有依照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落试验,检测检验 工作严重失误。发生事故的氯冷凝器在1996年3月投入使用后,一直到2001年才进行首检,2002年2月进行 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试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试
8、验。致使设备腐 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安全设备腐蚀严重,设 备更新投入不足。(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04 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 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 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 公司分管领导和厂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 工作。(3)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
9、存在的事故隐 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调度 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 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 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 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的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量也不够, 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 加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但直到“4 16事故发生时都 未配备。(4)对NQ3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 国有关权威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
10、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看法中 指出“目前,国内对NC13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 何避免NC13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CaC12 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说明此次事故 对NC13的处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程度的繁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故这次事故是由于氯碱行业现有技术下难以预计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 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CaC12盐水中镂含量定期分 析的规定,该厂CaC12盐水中铁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CaC12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钱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NC13创
11、 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了重大的潜在隐患。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4 .事故教训与预防措施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7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I, 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1)天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 员对4月15日夜里氯枯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贮罐 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确切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 化系统的异常状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 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当认真总结。有关氯碱企业应引以为戒。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沿用液氨间接冷却CaC1
12、2盐水的传统工艺 生产液氨,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镂 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特别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 的监测和管理,杜绝泄漏的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检查、 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NC13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 盐和水源中镂形成NC13后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富集的风险。尽量采新型致冷剂取代液氨的液生产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 本质安全水平。(6)从技术上进行摸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NC13的应急预案,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加强对NC13的深入研究,完全弄
13、清其物化性质和爆炸机理,使 整个氯碱行业对NC13有更充分的认识。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 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补充资料:伤亡的人员是4名负责人、安全环保处2人、工段长2人、 工人1名在对液氯贮罐进行处置时爆炸身亡。案例三吉林石化“11. 13大爆炸事故调查一、事故概况:2005年11月13日13时35分,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二车间 硝基苯精制单元硝基苯精制塔T102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失踪,2人 重伤,20多人轻伤。双苯厂发生的爆炸事故原因已系该厂苯胺装置硝化 单元P-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因处理不当造成的着火爆
14、炸。经调查分 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忽大意,未将应关 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预热器E102及附属管线)温度超 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随之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引起 T101塔、T102塔发生爆炸,随后致使与T101、T102塔相连的两台硝基 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随着爆炸现场火势加强,引发装置区内的两 台硝酸储罐爆炸,并导致与该车间相邻的55#罐区内的一台硝基苯储罐、 两台苯储罐发生燃烧。2005年H月13日下午,地处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 (101 厂)新苯胺装置突然发生连续大爆炸,从13时40分左右至18时许,该厂共发 生
15、爆炸15起,其中较大爆炸6起。事故发生后,吉林省政府迅速成立了 “11.13事 故调查组,并很快到达事发地点进行勘察。随着后期事态的发展,由这 起爆炸事故引发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受此牵连引咎辞职, 以及吉林市主管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副市长自杀等一系列事件,是人们在 爆炸事故发生时万万想不到,始料所不及的。近日,记者来到吉林市,围绕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所发生的一 系列事件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进行了采访。二、实际伤亡人数大于公布的数量在吉林石化双苯厂附近的居民区内,记者采访了一些目击者。据他们 介绍: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一声巨响从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院内传出,紧 接着,一个
16、高压锅盖大小厚度足有两厘米的白色金属物体自厂区院内带着 吼叫声飞出。在距现场10公里远处就能看到爆炸厂房上方腾起浓密的黑烟,烟雾由西向东,在半 空中很快拉出一道二三公里长的“烟雾线。从第一次爆炸后,双苯厂发生了连环爆炸。14时40分,厂区内响 起了第四次爆炸声,随即厂内涌起一朵褐色的蘑菇云,褐色云朵在飘离 地面30米高处变成黑色浓烟。14时50分,厂内再次响起爆炸声,第五 次爆炸声明显比第四声响大,黄褐色的蘑菇云冲的更高,爆炸引起地面 晃动。厂区外的一棵大树禁不住5次冲击波的重创,“咔擦 一声,折 断了直径约3厘米粗的树枝。厂房对面楼房的玻璃被全部震碎,周边砖石 围墙被冲倒,有的水泥墙皮子“脱
17、皮。距现场约3公里远的清源桥头, 地面一片狼藉,既有玻璃碎片、树枝杂物,又有飘落的粉尘。吉林消防支队四中队离爆炸火场最近,他们的5辆消防车在第一时间 赶到火场。由于爆炸刚刚发生,厂区内都是向外跑的人群。因此事故发生 在周末,吉林市公安及交警部门紧急调集了 500多名干警赶到现场维持秩 序,紧急疏散现场附近的居民。几次爆炸过后,黑烟越来越浓,刺鼻气味已 飘到大桥南侧,不少群众在民警的指挥下,或戴口罩、或用湿布掩鼻、或 头裹塑料袋,从桥北侧向南侧有秩序转移。紧急撤离的人们扶老携幼,争相 涌上几座通往市区的大桥,由于车辆拥堵状况十分紧张,警方不得不封锁龙 潭区、江北区、松花江大桥以及松花江边所有道路
18、,这些地段阻止车辆通行, 只允许行人步行。15时许,铁东101厂附近的大部分人群基本撤离完毕。 这时气象部门显示,风向为东南方向也就是吉林市的龙潭山方向,这里的居 民也都接到了转移的通知。此后,吉林化工学院及北华大学的师生也开始了 大转移。一时间,浮现了数万人大转移的空前壮观场面。发生爆炸的是吉化双苯厂,该厂共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旧苯胺车间, 另一部分是新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的就是新苯胺车间。该车间共有8个 班组,由于爆炸发生在星期天,当时爆炸的车间只有一个班组上班,大约20人左右。加上其 他班组的人,发生爆炸时院子里约有百余人。爆炸引起的大火到14日9时30分完全扑灭。发生爆炸的其次天,当 地
19、有关部门发布的人员伤亡人数是:有1人失踪,5人死亡,20余人不 同程度地受伤。记者在采访中提及伤亡人数时,当地群众都表示怀疑,好多人对伤亡的 人数提出异议。他们说,上述伤亡人数或许是双苯厂本身的数字,不包括 外围的伤亡人数。吉丰农药厂位于双苯厂附近,记者采访了这个小农药厂的一位受伤的 赵师傅。他告诉记者,爆炸发生时,农药厂约有20名工人在上班。当时 一股巨大的气浪从朝向爆炸现场方向的窗口冲来,把他们办公室所有的人 都冲击的“飘起来,撞到对面墙上,随后被飞来的玻璃不同程度的扎伤。 当时有三四个人背对着办公室的门,这几个人直接被冲出了办公室门外, 幸运的基本都没有受伤。如此强大的冲击波,让在场的所
20、有人员感到,是自己的农药厂发生爆炸 了。赵师傅介绍,被气流冲倒后,他头脑里就一个想法:保命!之后迅速的 从地上爬起来,冲出门外,一口气跑出很远。当他站住后,发现身后好多同 事头上、脸上、身上都是血,他还以为自己没有受伤,暗自庆幸。过了几 分钟,血从他的头上流下来,他才知道自己也受了伤,伤口也强烈痛起来, 马上到了医院。到了 17时,农药厂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名55岁的工人,随后消防 人员到车间找到了这个工人。19时,这名工人被送到吉化总医院时,四肢 都已经骨折了,医院检查后发现这名工人的内脏都被震裂了,不到半个 小时就中止了呼吸。据当地市民介绍,在这起爆炸事故中,除双苯厂职工外,受殃及伤 亡的
21、市民至少上百人。当时,一位骑摩托车的妇女路过爆炸现场,被巨大 的冲击波掀翻在地,身受重伤。据离爆炸不远处的某饭店的经理介绍,一 位顾客在他们饭店吃完饭出门时,被楼上掉下来的一块大玻璃扎在了头 上,到医院抢救无效身亡。还有一人在骑摩托行驶中,被突然倒下的大树 砸死,另有一人在人员转移逃命中被车辆撞死。除一般群众外,也有在救援中受伤的公安交警和消防干警。有一位母亲 介绍说,她25岁的儿子是吉林市公安交警支队龙潭交警二中队的一位交 警,原本在家休息,接到任务后匆促忙忙赶到事故现场维持秩序,在营救 受伤群众时儿子的头面部受了伤。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第四中队的全贤洙对记者说:“我们当时离大火 仅有20米远
22、,当时大地突然一震,一团蘑菇云冲天而起,强大的冲击波 将我和几个战友冲倒在地,但大家重新爬起来后没有一个人撤离,全部返 回原地坚守。由于连续的喷水冷却,火场附近地面积水已经超过半米, 全贤洙站在冰冷的水中端着水枪连续奋战了近20个小时,再加上持续的火 烤、烟熏,体力高度透支,当14日下午5时返回队里时,他终究难以支 持,瘫到了床上。幸亏战友们及时发现,将其送到了医院抢救。记者了解 到,灭火战斗终止以后,四中队全员29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苯中毒状 况,其中全贤洙、刘保梁两人由于在一线坚守时间较长,被送到了吉化医 院留院治疗。一位陈先生介绍,他母亲家的窗户被震坏,吉林石化公司给了 1600 元赔款
23、。该公司对在爆炸中的死亡人员,每人给予20多万元的赔偿。三、有毒水体静静静流出吉林江段大爆炸后,人们把目光和关注的焦点转到大气和水的污染上。在11月13日15时40分左右,吉林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的工作 车就开到了清源桥头的交通管制现场。据环境监察支队的一位工作人员讲, 当日14时20分许,该支队领导就奉命赶至现场。他表示,爆炸后腾起的 浓烟呈黑色,伴有刺鼻的味道,这浓烟含有有毒气体。为此,爆炸发生后, 环保局在该工厂附近的监测站一直在采集样品,随时采集随时分析,并将结 果向上呈报。然而,11月14日上午在吉化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根据监测, 爆炸事故没有对大气造成污染,当时没有提及水体污染
24、的状况。此后,吉 林省特别是吉林市对爆炸案的后续报道几乎全部被“封杀,就连迎着 10屡屡连续爆炸、冒死与火魔英勇奋战近20小时的吉林消防官兵的事迹, 都必需送到当地市委宣传部“审批。关于爆炸产生的大量苯类污染物通 过吉化公司的排污口流入松花江造成水体污染,直至H月20日有记者 向吉林市的有关部门询问时,他们还说对此表示毫不知情。据了解,从11月13日16时30分开始,吉林市环保部门便对吉化公 司东10号线入江污水排放口和吉林市下游的松花江大桥断面、九站断面、白 旗断面等,加强了水环境的监测。H月14日10时,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 江口水样有猛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义 化工企业 三级 安全 培训教材 13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