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打印版】2023江苏新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60篇(含原文、注解、典型考题新课标1卷适用).docx
《【精校打印版】2023江苏新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60篇(含原文、注解、典型考题新课标1卷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打印版】2023江苏新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60篇(含原文、注解、典型考题新课标1卷适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1古代诗文默写篇目2018、2019级语文学科的古文背诵篇目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的60篇,即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和诗词曲40首。(一)必修(10篇)29.王维山居秋暝1 .论语十二章30.李白蜀道难2 .荀子劝学(节选)3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 .韩愈师说6 .杜牧阿房宫赋7 .苏洵六国论8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9 .苏轼前赤壁赋10 .归有光项脊轩志(二)选择性必修(10篇)1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12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13 .贾谊过秦论(上)14 .礼记大道之行也15 .李密陈情表16 .陶
2、潜归去来兮辞(并序)17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8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 .苏轼石钟山记20 .姚鼐登泰山记(三)诗词曲(40首)21 .诗经静女22 .诗经无衣23 .屈原离骚(节选)24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25 .曹操短歌行26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27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2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2 .李白将进酒33 .高适燕歌行(并序)34 .杜甫蜀相35 .杜甫客至36 .杜甫登高37 .杜甫登岳阳楼38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9 .李贺李凭箜篌引40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41 .李商隐锦瑟42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3 .
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44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45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 梦4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7 .黄庭坚登快阁48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49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50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51 .陆游书愤5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5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5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5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7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58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59 .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6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水涡。焉,相当于“然”。7霁(ji):雨后或雪后转晴。8冥迷:迷茫不清。9妃嫔(pin)媵(y ing)婿(qidng)
4、: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婿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下文的 “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10辞楼下殿,辇(nid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 车来到秦国。1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 样子。12绿云扰扰,梳晓鬟(huan)也:一堆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头。绿云:比喻宫女又 黑又多的头发。扰扰:纷乱的样子。鬟:古代女子环形的发髻。13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渭水浮起了一 层脂膏,(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腻,指洗脸水中浮起的胭脂、香粉。14辘(lii)辘远听,杳(必 o)不知其所之也:车声越听越远,不知它
5、驶向何方。辘辘,车行的声音。杳,远得看不见踪影。15缪 立远视,而望幸焉:(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够宠信光临。绳立,久立。幸,封建时代 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16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 “精英”都指金玉珍宝等物。17剽(piao)掠其人:攻击掠夺他们的人民。票IJ,击。人,民。18倚 叠:积累。19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输,运输,运 送。20鼎铛(chOng)玉石,金块珠砾(li):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 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砾,碎石。21弃掷通(I
6、I)迤(yi):乱丢乱扔。遍迤,连续不断, 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2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 念自己的家。纷,盛多的样子。念,惦念。23锚(zl)铢(zhu):古代重量单位。锚、铢连用,极言其 细微。24椽(chuan):椽子,承托屋面用的圆木构件。25庾(yU):屋外贮积的谷仓。26直栏横 槛:直的栏杆,横的门槛。27管弦呕(du)哑(yd):音乐声音嘈杂。管弦,管乐和弦乐,此泛指音乐。 呕哑,拟声词,指声音嘈杂。28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29戍卒叫, 函谷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占。举,拔,攻占。30
7、族秦:灭秦。族,灭族。31 使:假使,假如。32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经典考题】(1) (2020全国卷III)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 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2) (2019全国卷H)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庞大高峻,气势不凡。(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 天日)(3) (2017全国卷I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 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4) (2016全国卷II)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绶立远视 而望幸焉)(5)杜牧阿房宫赋用“ , ”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生活极度奢侈,可谓“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6)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一 两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7)阿房宫赋中“ ,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8)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的
9、阿房宫赋中, 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子是“ ,房(各抱地势钩心斗角)(9)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给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10)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 再重演的原因是“ (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概括了秦王统一中国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六王毕四海一)(12)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 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10、“ , (廊腰绶回 檐牙高啄)7.苏洵六国论秦灭六国形势图I理寿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 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 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思厥CM)先祖父,暴(p0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 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
11、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 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抵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 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 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 吾恐
12、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 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综 述】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 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和、输金纳绢的政策(助长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人民的负担, 极大地损伤国力,带来无穷的祸患),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注 释】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互丧:相继灭亡。率:
13、全都,一 概。完:保全。厥:相当于“其二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暴:同“曝”。形容创业的艰苦。 厌:满足。判:决定,确定。迁灭:灭亡。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速:招致。 史记记载,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下文提到的“刺客”。 自:及,等到。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 翦破赵军,虏赵王,灭赵国。物台:几乎,差不多。向:过去,从前。使:假如。三国:指韩、魏、 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酬、理:指天数,命运。当:同“倘。如果。较:较量。爸积 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下
14、:降低身份。故事:旧事。【经典考题】(1) (2020新全国卷H)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 争所得,因此“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最终也走向了灭亡,其原因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
15、洵在六国论中就 用11个字,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6)六国论中作者借“ ,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7)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 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8)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 手法,子孙如弃草芥的土地,父辈祖先却要“,”才能获得。(暴霜露 斩荆棘)(9)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可以知今,学史可以明智。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一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胁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10)苏洵六国论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说明燕国招致祸害原因的句子是“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8.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d)相好之日 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自辨。重(ch6ng) 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 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 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吗 以致天下怨谤也。某 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 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
17、征利;辟邪说,难壬(r6n)人巴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 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戾之迁 21,胥怨22者民也,非特23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24,度 6)义而后动25,是26而不见可悔27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以膏泽斯民.I,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291,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3。”【综述】答司马谏议书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篇中对司马光加给 作者的“侵官、生事、
18、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 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注释】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写信说明事情。蒙教:承蒙您赐教。这里指接到 来信。每:常常。操:持。术:方法。这里指所持的政治主张。强聒: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 聒:语声嘈杂。不蒙见察:不能被(您)理解。报:答复。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辨:同“辩”, 分辨。视:看待。遇:对待。反覆:指书信往返。具:完备,详尽地。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 做的理
19、由。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色司马光来信上指责王安石 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去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 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征,求。后司:负有专责的官吏。耕:施行。辟:驳斥。难:排斥。 壬(rdn)人:巧言谄媚的人。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血:顾念,忧虑。附和世俗,向 众人献媚讨好。21商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22胥怨: 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胥:相互。23特:只,仅。24度:计划。25度:考虑。义:适宜。 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26是:对,正确,这里活用为动词,
20、认为正确。27可悔:值得反悔的 地方。28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比喻恩惠。29不事事:不做事,无所 作为。30没有缘由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这是古代书信的套语。晤:见面。不任:不胜。区区:小, 用作自称的谦辞。【经典考题】(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 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反(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
21、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 悔故也)(4)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这一观念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两句得到体现。(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而议事每不合)(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提出要以德治国,戒奢 以俭;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提出盘庚不以百姓怨恨的缘故而改变迁都的计划,且没有什 么可后悔的,是因为他“ ”:两者都符合礼运中所说的施行大道以“ ”为 原则。(度义而后动天下为公)9.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O)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22、于斗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 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d。)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9o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荽(1 D妇。苏子愀(qiQ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d。),郁乎苍 苍阿,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皿 千里,旌旗蔽空,骊(shi)酒临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校打印版 打印 2023 江苏 新高 语文 古诗文 默写 60 原文 注解 典型 考题 新课 适用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975216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