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6 月月考语文试题(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 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 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 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 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 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2、。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 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有些生活内容唐人 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 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 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 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 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 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
3、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 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 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癖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 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 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 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 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
4、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 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锋书则云:“唐诗多以丰华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可以提升自己。七、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两宋时期,知识精英的井喷现象就更加显著了。这不是偶然的, 而是一个士大夫群体的持续涌现;不单是文学和艺术,还覆盖了历史、科学、哲学等广阔的知 识版图。两宋士大夫中的代表人物,介于帝王与民庶之间,兼具读书人和官僚的双重身份,( )o在唐代,像李白、杜甫这样一流的文学家,在为官、治国
5、方面没得到什么机会,难以展现才华,可谓 o相比而言,宋代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朱熹等人,则有多方面的作为。比如范仲淹推动“庆历新政”,是政治家;但今人通过岳阳楼记可能 最开始接触他,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还有欧阳修,一方面被称为“文坛宗主“, 另一方面,他直接参与撰写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又是史学家,甚至还有经学方面的著 述,后来又做过副宰相,也可以说是一位活跃的政治家这样的例子,历史学家余英时将 其概括为“政与学,认为这一定义可以笼罩两宋士大夫群体所显现的时代风格。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炮赫一时A.炮赫一时晦迹韬光屈指可数博采众长
6、B.炮赫一时怀才不遇屈指可数兼收并蓄C.昙花一现晦迹韬光不胜枚举博采众长D.昙花一现怀才不遇不胜枚举兼收并蓄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今人可能最开始通过岳阳楼记接触他,首先作为一位文学家他被我们认识。B.但今人可能最开始接触他是通过岳阳楼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C.但今人最开始接触他可能是通过岳阳楼记,他首先作为一位文学家被我们认识。D.但今人最开始接触他可能是通过岳阳楼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A.学问上一方面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另一方面也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B. 一方面学问
7、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另一方面也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C. 一方面在政治舞台上表现活跃,另一方面学问也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D.在政治舞台上一方面表现活跃,学问上另一方面也相对渊博融贯、格局宏大。八、语言表达() 20.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4个关键词或短语,各不超过6个字。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 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作为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不言 而喻。120年来,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当前,甲 骨文研究进入到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
8、大数据、云平台进行甲骨文字考释研 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等。()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0个字。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备受关注的太原东山古墓遗址考古取 得新进展。我省考古专家历时3年,从发掘出的墓园结构、墓葬形制、两处墓园建筑基址、11 处陪葬墓与出土器物等诸多墓园要素确认,太原东山古墓遗址是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在一 座编号为悦龙台M6 “甲”字形陪葬墓中,出土有琴、瑟、漆奁盒、简牍等各类重要文物66件(组)。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一
9、个著名的论断,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一段愈合 的股骨”。她解释,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帮助,否则必死无 疑,因为伤者不能打猎,也难逃野兽伤害。因此,一段受伤后愈合的股骨,表明伤者得到照顾 并慢慢康复,这是文明的起点。材料二: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文化 上的差异与冲突,如何在利益面前寻找一个平衡点,进而在文明进程中体现现代人的责任与担 当,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普雷斯科特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成为
10、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心理压力。B.唐诗的抒情主人公多为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而宋诗多为普通人。C.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硬的风格。D.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唐诗终于和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进行论证。B.文章第二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
11、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C.文章第三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的内涵。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使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淡为追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有创新。B.唐诗的抒情主人公多为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而宋代多为普通人。C.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 “雕润绚烂”。D. 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二、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阅读下面
12、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高碳排放”的基础之上,节能减排 意味着减少投入或增加成本,所以节能减排一直被视为负担,绿色发展也被视为经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后才能承受的“奢侈品”。实际上,传统发展模式的成本非常高,包括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福祉损失、机 会成本。只不过,这些成本很多都没有反映在商品的成本中。如果算总账,绿色发展反而是一 种更有效率的发展模式。碳中和不只是简单的化石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的事情,而是要彻底改变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发 展模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目前,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 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
13、的落幕和一个新的绿色发展时代的来临。中央第九次财经委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极其重要。“双碳”目标不只是单纯的减排问题,更是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问题,是从传统工业文明向 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 持续。因此,要想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就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转变发展方式。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框架,有利于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双碳”问题是一 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整体推进,发挥各部门协同效应。如果只是将其当作单纯的
14、环保来对 待,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要避免“双碳”目标方向走偏。减排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维度,如果只是解决高碳排放问 题,而不同时下大力气解决高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晨迹(指生产消排品、吸纳废弃物并使之 无害化而必须具备的肥沃土地及海域面积)等问题,那么可持续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整体框架下推进“双碳”目标,才能确保“双碳”目标同可持续发展 目标一致。(摘编自黄海珊社科院张永生;广东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材料二:作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 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在
15、煤炭消耗量 较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可使我国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更绿色和高效的能源可以保障能源 的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因此,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若只讲“富煤、缺油、少气”, 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这将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丰富 的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实现能 源低碳转型,我们的资源基础丰厚。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 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但同时,实现目标需要克服
16、巨大困难,其 中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等问题。因此, 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既要防止“一刀切”和简单 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而且,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 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使碳强度逐步降低的实现达峰,是 瞄准碳中和的达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碳中和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摘编自朱妍杜祥琬院士;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节能减排被视为负担,绿色发展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滁州市 定远县 育才 学校 2021 2022 学年 二分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