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一、书写满分:100分)1.看拼音,写词语。jia shimao shengtao qiy6u ru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huan xingcfe mian2.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改正在后面括号中。1 .蝙蝠(bian)鸟巢(chdo)荧屏(yin) 愤怒(fen)() 2 .风俗(sU)投降(jidng)枯萎(w4i) 地址(zhi)() 3 .震撼(han) 女婿(wo)花圃(pu) 返回(fdn) .浩大(gao) 弯曲(qU)均匀(jun) 囚犯(qili) 3.照样子,用横线画出所解释的字。例:仰头一一大家昂
2、首东望。L不及,比不上一一梅须逊雪三分白。2 .许多一一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3 .因此一一故为精卫。慎重:谨慎持重;谨慎认真。侵占,非法占据,侵占别国领土或别人的钱财以及重要东西,使用非 法手段来获取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霸占:意思是霸道地占有。创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主观 地制造客观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制造: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制作,或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风吹浪打:意思是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风吹雨淋:风吹着,雨淋着,就是形容很辛苦。5 .炉香炉庐庐山蚊蚊虫汶汶川滔滔滔稻稻子【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偏旁的掌握和组词能力。偏
3、旁是汉字的构成部件。偏 旁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且一般都有明显的意义,所以说偏旁部首可以 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平时注意总结和积累。本题答案不唯 一,添加个合适的部首组成新字,组词恰当即可。6 .绕围绕晓知晓杭杭州坑土坑喻比喻愉愉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积累。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给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然后再组词。解答本题重在学生的平时积累。如:尧加绞丝旁变成绕,组词围绕;尧加日字旁变成晓,组词知晓。 亢加木字旁变成杭,组词杭州;亢加提土旁变成坑,组词土坑。 俞加口字旁变成喻,组词比喻;俞加竖心旁变成愉,组词愉快。7 .拟人比喻反问排比设问【详解】(1)这句话把钱塘江都当作人来写,“横卧”着
4、使钱塘江具有了人格 化的特征,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把露比作了珠,把月比作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此句是用反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4)在这个句子中,四个短句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并且整齐排列在一起,因此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5)词句中先是提出了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紧接着又做 出了回答“当然是人类”,因此这个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8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雁儿脚上带霜来齐头并进飞奔 而来山崩地裂长大了的叶子新鲜舒服宋卢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重在学生平时的积累。1 .唐代诗人王
5、维的鹿柴一诗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 .俗语歌写到: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 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 秋雨要穿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3 .观潮一文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4 .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写到: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 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 非常舒服。5 .宋代卢钺的雪梅的一诗写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 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后两句是
6、诗人对梅与 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 测量。9.美丽的草原遭到风沙的蚕食,正在逐渐变成荒漠。科学不仅在改 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工每晚和繁 星相对,它们被我认得很熟了。小女孩望着花园。他的写作水平有了 明显的提高。【详解】1 .此题考查词语造句。逐渐:是渐渐的意思,在这句话中是指爬山虎渐渐变色的过程。2 .此题考查关联词。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 仅而且3 .考查把字句改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
7、被字句”。把“把”改成“被二即成为 “被字句二4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 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5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10 .人类根据动物的身形或结构制造出了雷达、电子蛙眼、飞机等, 也学到动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如蚂蚁的勤劳、团结等。【解析】考查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平时课内外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例如:人类根据动物的身形或结构制造出了雷达、电子蛙眼、飞机等, 也学到动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如蚂蚁的勤劳、团结等。11 .书写因为不知道正面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8、中。12 .景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13 . 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字词含义的理解,学生需要结合诗句的含义 去理解。“题西林壁”是指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其中“题”做动词来用,是 “书写”的意思。全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 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所以“缘”是 指“因为”;“不识”是指“不知道”;“横看”是指“正面看”。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 利害得失考
9、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结合诗句的意思,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本首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 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 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 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 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 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所以本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则是写道理,作者通过描写庐山的 景色启迪我们
10、,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主旨的分析。需要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首诗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 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最后两句诗是作者由看庐山所得的感悟,即是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 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需要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了解和分析。因此本 题选择C。14 . bian rui ji ying. 灵敏 机警 启发15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16 .飞机的
11、夜间飞行技术是从蝙蝠身上获得的启示。17 .在医院里做检查身体。【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字音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 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过关。同学们平时要多听、 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同学们做此类题的正确率会很高。15 .灵巧和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敏锐和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智敏锐。启示和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16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 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17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期中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