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2.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了解有关物候学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读通全文,掌握词语,了解物候学的定义及意义。2、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 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
2、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 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 的道理。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请同学来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萌生()风雪载途()连翘()(三)朗读全文,翩然()草长莺飞( 纬度(思考以下问题: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 农谚()1 .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 .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3 .对照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
3、学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4、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如何划分?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 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4、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 围绕课文的中心一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
4、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 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研读课文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1、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自主学习后,交流明确:1、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
5、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在此 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得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就是物候学。3、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5、据以预报家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 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五)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也懂得了写作说明文时如何才能使 文章层次
6、清楚。(六)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农谚,想想这些农谚都说明了什么?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一)学生搜集的农谚,加深对物候的理解。参考:雨中闻蝉叫,预告睛天到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下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鳏: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二)研讨说明方法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 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说明方法,请你说一说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举 例说明
7、。明确: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交流后着重研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举两个甚 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 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 明白的地方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 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 “大连一北京” 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三)理解语言的准确、生动性。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
8、,想一想,这篇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你举例说明。学生阅读后可交流合作,课堂交流。参考:生动: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 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 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大地的不同情态。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 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 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
9、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 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 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 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准确:“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教师归纳:生动、准确。(四)学生质疑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在小组里讨论,也可提出来集体交流。重占决定物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讨论后归纳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 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 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 分别用了 “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 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五)作业 完成练习三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二、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三、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