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不老的额头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暖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
2、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厘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
3、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1.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标题,有什么
4、作用?2.朗读本文第段时,应该选用的朗读语气是()A.慷慨激昂B.轻快愉悦C.舒缓沉郁D.以上都不对3.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二、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第十一筐青菜立春节气已过,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
5、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才安生。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
6、望着我们。“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十天了!”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了。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
7、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向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
8、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已经送出十筐青菜了,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老人补充道。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作者:吴昌勇。有删改)5.生活中许多小事令我们为之动容,请简
9、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8.标题“第十一筐青菜”意蕴丰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十一筐青菜”的理解。三、记叙文阅读香椿的味道李红霞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土芳香。一个灿烂
10、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
11、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A】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
12、。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
13、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选自人民周刊有改动)9.选文围绕“香椿”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表格。盼香椿炸香椿10.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1)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体会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11.小森同学想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请你根据以下知
14、识卡片,仿照春的朗读示例,帮他为选文【A】处语句设计朗读方案。知识卡片朗读时对语句中的重音、停连、语音语调的处理都要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相适应。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读设计:“山”“水”“太阳的脸”后停顿,表示强调;“朗润”“涨”“红”重读,三个分句的语调一句比一句强烈,表达作者对于万物复苏,春天来到的欣喜之情。12.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少年的秘密马海霞小时候冰糕三分钱一支,但一个夏天也吃不上几支,任凭串乡卖冰糕的吆喝声从村东传到村西,父母也貌似听不到。小孩子的汗水在脸上淌,用手抓出一道道泥印,跟在冰糕箱后
15、面跑,直到卖冰糕的出了村,望不见了,才悻悻地走回家。有时肚子里的馋虫闹腾得厉害,也会把隐藏身体里的牛脾气放出来,“热死了,热死了!”边吵边把嘴巴撅起来,恨不得下地打滚,向父母示威。“热就去冲一下凉,或喝点儿绿豆汤。”母亲怎不知儿的心思,不过是装糊涂罢了。“热,还是热!”耳朵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越来越近了,馋虫都快被热哭了,要不是怕母亲打,肯定一屁股坐地上搓脚,耍无赖。“正午太阳最毒,冰糕肯定卖得贵,等下午了,冰糕快化了,卖冰糕的就得便宜卖,到那时再给你买哈。”听到母亲这句话,小孩的心总算放肚子里了,也不再喊热,把耳朵竖起,生怕卖冰糕的吆喝声出了村。但夏天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
16、大雨就要来临。卖冰糕的扯着脖子高喊:“贱卖了,贱卖了,二分钱一支!”小孩牵一下母亲衣角,母亲意会,忙说:“再等等,一会儿他肯定还得贱卖。”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卖冰糕的就改了吆喝声,“贱卖了,贱卖了,冰糕一分钱一支了!”小孩手里攥着一分钱,端着碗,飞奔着跑到冰糕箱前。雨天里的风很凉,小孩边吃冰糕边打哆嗦,可嘴角却带着笑,小孩的幸福就这样简单。小孩长成了少年,懂得家庭的困苦和父母的不易,一分钱放在父母兜里也是沉甸甸的,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舍得买一支冰糕吃。他悄悄跟着父母去地里拔草,卖冰糕的吆喝声传进了耳朵,他假装没听到,但母亲这会儿耳朵灵了,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去买冰糕。他飞奔着
17、跑出了玉米地,跑到村头买了一支冰糕使劲攥在手里,不敢拿着冰糕棍,生怕冰糕化了掉到地上就毁了。等他跑回自家玉米地,摊开手才发现冰糕已经化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他一拿也掉到了地上。母亲对他一顿臭骂:“你傻呀,买冰糕时也不看看,快化掉的冰糕你也买,冰糕攥在手里化得更快,你买完路上吃了就得了,还非得拿回来再吃,现在好了,一口也吃不着!”母亲越说越气,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父亲走过来,又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再去买一支,他没有接钱,只是默默在地里拔草,眼泪比脸上的汗珠还多。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没想到一路飞奔还是把冰糕攥化了。他心里的秘密,就这样被自己破坏掉了。那个夏天他没有再吃
18、一支冰糕,天再热,他想起那支化掉的冰糕,心里就像冷风吹。他明白母亲为何那样生气,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他没有吃到冰糕,而他一直没说出那个秘密,因为怕母亲知道实情后,会自责,会难过。那个夏天过后,少年长大了。13.将本文标题改为“吃冰糕”好不好?说明理由。14.“少年”对“吃冰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依据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每空10字以内)时间“吃冰糕”的态度内心情感小时候要吃冰糕吃到冰糕的兴奋、喜悦(1)_不愿再吃冰糕(2)_15.第段中写道:“卖冰糕的吆喝声传进了耳朵,他假装没听到,但母亲这会儿耳朵灵了”,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16.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母亲身上哪一点最让
19、你感动。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珠峰顶上的“假肢”徐立新1975年5月的一天,26岁的夏伯渝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因为把睡袋让给一名体力透支的藏族队友,导致双腿被严重冻坏,不得不截去双肢。失去双肢,走路都会费劲,更不用说登山了,尤其像珠峰这样连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世界第一高峰。医生让夏伯渝从此与登山运动作别,可他却不愿不肯,不想就此掐灭心中的珠峰之巅梦,他还要登珠峰。为了这个梦,安装了假肢后,夏伯渝开始了疯狂的刻苦训练每周一、三、五去登山,二四、六则进行长距离的徒步行走。此外,每天早上5时,他就起床开始进行力量训练:身负10千克重的沙袋练习下蹲,每天1500个,做完后还要进行高强度的
20、引体向上、俯卧撑由于训练过于刻苦,他的假肢与双腿连接处常被磨破、裂开,鲜血淋漓,后来双腿被检查出患有淋巴癌,在医院经过多次手术和放疗后才勉强保住,但出院后,夏伯渝又如往日一样坚持高强度的训练,他觉得只要坚持,自己离珠峰顶就一定会越来越近。在此后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夏伯渝曾三次尝试登顶珠峰,但都因遭遇恶劣天气、地震、雪崩等原因而不得不中途中止。特别是2016年的那一次,在距离珠峰顶不足百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至。“胜利就在眼前,必须迎难而上,哪怕长眠在顶上也是值得的。”夏伯渝咬紧牙关,在心中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冲顶上去。”就在他打算顶着暴风雪,铆足劲继续冲顶之时,夏
21、伯渝回头看见五个护送他的夏尔巴向导,他们是靠做向导来赚钱养活一家人,而且都还很年轻,“如果连累了他们,将他们的命也搭进去,那就太自私了,即使征服了珠峰,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一想,分秒之后,夏伯渝便改变了主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下撤。下山后,夏伯渝又被诊断双腿患上了血栓,真的不适合再去登山了。此时的他,已年近古稀,外人都劝他,这一切都是天意,别再跟天斗了,甭再去冒险了。可夏伯渝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去圆心中的梦。2017年年底,夏伯渝又一次向尼泊尔方递交了登山手续,要求来年5月再次登珠峰,可这次对方却没同意,理由是政府有关部门新颁布了一条禁令,禁止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障人士登珠峰。这条禁令让夏伯
22、渝如同坠入冰窟之中,外人都认为这下他要彻底死心了,可失望之后的夏伯渝并未绝望,而是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将这条禁令的颁布者告上了尼泊尔最高法院,要求法院暂停该禁令。功夫不负苦心人。2018年3月7日,尼泊尔最高法院支持了夏伯渝的诉求,大喜过望的夏伯渝随即开始练习冰面行走、如何过冰裂缝梯子,以及在冰壁怎样上升下降。一切准备就绪,登山冲顶的日子终于来了尼泊尔时间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终于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山峰就在那里,等待着有梦的人去登攀。“我知道,通往珠峰的途中有很多困难,如果因此而放弃,不去想办法
23、克服它,那么就永远无法逾越它,人也就永远没有提升和进步。”下山后,夏伯渝感慨地说。是的,腿可残,但追梦之心不可残,只要心存梦想,并敢于、勇于攀登,珠峰之巅同样也可以迎来无腿英雄,“假肢”一样也能光临珠峰。(有删改)17.阅读文章,请简要概括夏伯渝为了登顶珠峰,先后克服了哪些困难。18.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夏伯渝?有什么作用?19.文章第段写外人劝阻夏伯渝有什么用意?20.请说说文章以“珠峰顶上的假肢”为题目,有什么作用?21.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夏伯渝精神”,请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作为初中生的你又是否认同夏伯渝的这种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期末 记叙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2022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