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B.知之不如好之者夫君子之行C.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D.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诸
2、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C.“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这样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D.“遂成枯落”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意在劝勉儿子要惜时勤学,为社会所用。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诫子书_ (2)年与时驰
3、_(3)非志无以成学_(4)俭以养德_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似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少时,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解释加点词语。(1)目似瞑( )(2)屠暴起( )(3)其一犬坐于前( )(4)乃悟前狼假寐( )7.文章的故事情节按顺序可概括为屠夫遇狼、_、屠夫御狼和_。8.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5、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材料二】格林(注:狼的名字)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节选自李微漪纪实文学重返狼群)问题:中华文化兼容并蓄,人们对狼的认识也是角度多样。请你分别概括原文及两则链接材料中狼的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6、。”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9.本文节选自_。10.解释下列加点字。(1)及其家穿井( )(2)求闻之若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12.“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_;经过传播,这句话的意思变成了_;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_。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十二章节选1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B.择其善者/而从之C.不义而富/且贵D.吾/日/三省吾身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过中不至,则是无信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C
8、.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必有我师焉D.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1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阐述两方面的道理: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好的品德修养。B.曾子认为每天要用“忠”“信”的标准来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提高自我修养。C.孔子能“不改其乐”,因为他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即使吃得简单,住得简陋也自得其乐。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也有自警的意味。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9、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B.不逾矩 矩:法度。C.非学无以广才 广:宽广。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8.把下面的
10、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9.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字,对比鲜明。(用原文内容回答)20.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
11、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注释】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庶几:接近。揭:高举。恻:恳切。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济:成功,实现。窜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2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致:(2)淫:(3)何: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永窜伏于凡庸B.于我如浮云C.其一犬坐于前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夫 志
12、当 存 高 远 慕 先 贤 绝 情 欲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2)弃凝滞,使庶几之志25.两篇选文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A_。两篇文章从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B_,【甲】文主要论述的是C_,【乙】文主要论述的是D_。文言文阅读【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
13、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6.(甲)文作者是_(人名),(乙)的出处是_(书名)。27.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B.废寝食者(废:停止)相委而去(委:牵拉)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学而时习之(时:按时)D.国人道之(道:大路)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28.(甲)文
14、的主要观点是_,(乙)文中杞人言行举止的积极意义在于_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15、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9.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fu)B.顾(g)C.三省(shng)吾身D.好(ho)之者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下车引之( )(2)不逾矩( )(3)三省吾身( )(4)去后乃至(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2.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乙文中的
16、哪句话?()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传不习乎D.人不知而不愠文言文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子贡问政( )(4)民信之矣(
17、 )34.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5.【甲】文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36.【甲】文中“曾子”的话与【乙】文共同强调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1)D(2)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3)B【详解】(1)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A.以:连词,来/介词,凭借;B.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助词,的;C.时:名词,时光/
18、副词,按时;D.志:均为名词,志向;故选D。(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句重点词语: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作者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是表达了君子不与外
19、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故选B。【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1)告诫、劝勉。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立志 (4)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0、3.C4.(1)于是成为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陋室,又怎么来得及!(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业。5.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解析】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劝诫孩子的一封书信。诫:告诫、劝勉。(2)句意:年华随着光阴流逝。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句意: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业。志:立志。(4)句意: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
21、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C.句意:学习必须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夫”为句首发语词,在其后应断一处;“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学”与“才”分别为各短句中的主语,在其后应断一处;故断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复:再、又。(2)无以: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拿来,没办法;广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期末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2022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