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
2、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秘。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华顶:天台山峰名。磥砢:石众多而乱。挡秘:阻挡撞击。拗怒:抑制愤怒。1.解释下面加点字。(1)略无阙处阙:_(2)遂两宿焉遂: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余坐石梁,恍若身
3、骑瀑布上。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与施从事书吴均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注干:连接;汉;银河;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四时俱备
4、(2)清川万转6.翻译下面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秋露为霜,春罗被径。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写的景物的特征。8.甲乙两文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5、“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其事:治理国家的方法。惟善是务:凡是好事,就认真去做。福祚(zu):福禄,福分。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桀、纣:桀,夏末代国王,纣,商末代国王。匹夫:平常人。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威武不能屈:_往之女家:_太宗谓侍臣曰:_朕又闻桀、纣帝王也_
6、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B.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C.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D.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11.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亦帝王深耻也。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来阐述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任选一例加以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7、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
8、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节选自史记)【注】遇:对待。匡:拯救。贾:做买卖。与:给。时:时机。仕:做官。召忽:人名。辅助公子纠,够兵败而死。幽囚:关在深牢中。13.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管 仲 事 公 子 纠1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已而鲍叔事齐公子
9、小白( )(4)吾尝三战三走(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6.阅读管仲列传,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17.结合管仲列传,说说“管夷吾举于士”为什么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10、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
11、,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为学)【注释】鄙:边境。顾:还,反而。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惩山北之塞 惩:_(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3)吾欲之南海 之:_(4)越明年 越:_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0.认真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愚公与僧贫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21.愚公移山以移山的故事展现愚公的品质,但故事末尾却是由天神将山移走,这样写会对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影响吗?请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
13、,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注:吴楚反: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剽轻:骁勇轻捷。深壁:此处为加高营垒的意思。便宜:有利。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改容式车 容:_(2)梁日使使请太尉使:_(3)以太尉计谋为是是:_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B.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C.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D.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吴兵既饿,乃引而去。25.甲乙两文各侧重表现周亚夫哪方面的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15、。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释】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泰:安适。瞥然:形容时间短暂。26.解释加点的字。(1)猛
16、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流水周于舍下( )(4)去我万里( )27.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因 置 草 堂 前 有 乔 松 十 数 株 修 竹 千 余 竿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抵若是如是再啮,石又再转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C.随意乱书与朱元思书D.胜绝第一猿则百叫无绝29.翻译下列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30.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回答。(八)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17、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怎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法:军法。恁么:如此,这样。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18、)32.下列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3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天
19、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20、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待:须要。赡:充足。3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委而去之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寡助之至 (4)亲戚畔之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心悦而诚服也/岂不诚大丈夫哉B.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天时不如地利C.诗云/高峰入云D.自东自西/自非亭午夜分3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以 力 假 仁 者 霸 霸 必 有 大 国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王 不 待 大3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有人认为,【甲】
21、文“得道者”就是【乙】文的“王”,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孟子在说理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答案】1. 同“缺”,空隙、缺口; 于是、就。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4.凶险湍急【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就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遂,于是,就。2.考查断句。句意: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22、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亭午夜分”是“自非”的宾语,“曦月”是“不见”的宾语,故断句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峻,高峻。茂,茂盛。良,甚,很。(2)余,我。恍若,好像。4.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江水的凶险。根据“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江水的湍急。根据乙文中的“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秘”可知水的湍急。根据“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可知水的凶险。【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期末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专项 练习 2022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