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百花杯”语文学科决赛参赛教案.doc





《《把栏杆拍遍》“百花杯”语文学科决赛参赛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栏杆拍遍》“百花杯”语文学科决赛参赛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把栏杆拍遍“百花杯”语文学科决赛参赛教案杨浦区第八届“百花杯”语文学科决赛参赛教案把栏杆拍遍教案 执教者:上海理工附中 何 莺一、教学目标:1、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2、认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二、教学设计:1、重点。 体会“把栏杆拍遍”的内含,引起学生对辛弃疾其人的认识。2、难点。 学习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辛词代表作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演示稿1)2、词人辛弃疾
2、渡江淮回归南宋已八、九年了,却被南宋王朝闲置一旁。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这位江南游子,因为“无人会”,“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演示稿2)把栏杆拍遍。(二)解读文本。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三)问题设
3、计。阅读时,学生的思想受到文本内容的强烈震憾:真没有想到辛弃疾原来是武人出身,还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文章的内容很深,写辛弃疾让我看到了当时宏大的历史视野,作者写辛弃疾,选一些词来写,很新颖;还将辛弃疾和苏轼等人比较,视野宽,有文化气;老师,我不理解为什么题目叫做“把栏杆拍遍”,很特别的有了,我不是也被题目吸引的吗?于是,我顺势带出: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演示稿3)学生进入研读、思考、讨论、再研读、再思考、再交流的氛围中.要求:1、结合文本内容,认读理解表达,提倡见解独到。2、启发点拨,肯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补提高。落实: 1、介绍水龙吟中“把
4、栏杆拍遍”的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演示稿4)2、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注:演示稿(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朗读、感悟)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板书:悲愤)所以,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
5、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3、作者花了六年时间解读辛弃疾,还原出一个普通而真实的辛弃疾.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在其悲愤的血肉之躯中震颤,跳动、呐喊作者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板书)(演示稿6)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他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用刀和剑、用血和泪铸成的词作。4、辛弃疾在痛拍栏杆时,内心积聚的复杂情感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
6、聚,化成忧心如焚,百感交集的人间愁绪.出示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演示稿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四)解读时代背景,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内含。1、示“辛弃疾生平经历”(演示稿8)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2000多人起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辛弃疾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栏杆拍遍 栏杆 百花 语文学科 决赛 参赛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