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溷凝土梁板结构.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钢筋溷凝土梁板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溷凝土梁板结构.ppt(1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建筑工程学院1.1.了解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和装配式钢筋了解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基本形式混凝土楼盖基本形式2.2.掌握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梯和雨掌握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梯和雨棚的设计计算方法棚的设计计算方法3.3.熟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构熟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构造要求。造要求。本章本章重重 难难 点点难点: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难点: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第1111章章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1.1 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现浇钢筋
2、混凝土楼盖的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1.2 1.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1 1)预制板和预制梁的形式)预制板和预制梁的形式2 2)铺板式楼盖的结构布置和连接)铺板式楼盖的结构布置和连接3 3)铺板式楼盖设计要点)铺板式楼盖设计要点1.3 1.3 楼梯和雨棚楼梯和雨棚)钢筋混凝土楼梯)钢筋混凝土雨棚)钢筋混凝土楼梯)钢筋混凝土雨棚11.1 1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按结构型式分为两大类:肋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
3、型2)按预加应力情况按预加应力情况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混凝土楼盖3)按施工方法按施工方法现浇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肋梁楼盖分成为肋梁楼盖分成为:(a)(a)单向板肋梁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b)(b)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c(c)密肋楼盖)密肋楼盖 (d(d)井式楼盖)井式楼盖1.1.肋梁楼盖:肋梁楼盖:肋梁楼盖(如图肋梁楼盖(如图11-111-1)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板的四周支)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板的四周支承在次梁和主梁上承在次梁和主梁上,一般四周由主一般四周由主,次梁支承的板称为板的次梁支承的板称为板的一分个区格一分个区格.(1)(1)单向板单向板,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
4、梁楼盖图11-1 肋梁楼盖 板板次梁次梁主梁主梁单向板:板的荷载主要沿短方向传递,忽略沿长方向传递.双向板:板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规范规定当:宜按双向板计算如按单向板计算时,应在长边方向上配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密肋楼盖)密肋楼盖当密肋楼盖肋间距较小(其肋间距约为.m),这种楼盖称为密肋楼盖特点:在相同条件下,梁高比较小,可以增大楼层净空或降低层高密肋楼盖分为单向和双向肋梁楼盖两种(如图1)图1密肋楼盖()井字楼盖)井字楼盖梁的布置呈“井”字形,且两个方向的梁截面相同(如图1)而且梁的间距比密肋楼盖间距大很多图1井字楼盖井字形楼盖间距一般可取.m.m井字形楼盖的跨度在.m之间图1井字楼盖结
5、构布置井字形形楼盖的次梁支承在主梁或墙上,次梁可以平行于主梁或墙(图1a)也可以按度对角线布置(图1b).无梁楼盖:无梁楼盖:楼盖不设梁,而将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的楼盖图1无梁楼盖分为;无柱帽平板(图1a)和有柱帽平板(图1b)两种特点;结构传力体系简单,楼层净空高,架设摸板方便,且穿管,开孔比较方便主梁,次梁的布置主梁,次梁的布置11.211.2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主梁的布置:主梁的布置:(a a)沿房屋横向布置)沿房屋横向布置(b b)沿房屋纵向布置)沿房屋纵向布置.结构布置结构布置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结构平面布置,初步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结构
6、平面布置,初步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梁、板的计算简图;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梁、板的计算简图;梁、板的内力分析;截面配筋构造措施;绘制施工图。梁、板的内力分析;截面配筋构造措施;绘制施工图。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如图1):图1肋梁楼盖结构布置梁格的布置:规则,整齐,荷载传力直接梁宜在整个建筑平面范围内拉通在楼盖结构中,板的混凝土用量约占整个楼盖混凝土用量的,因此板宜取较小值设计经验跨度设计经验跨度板:板:.m m.5m.5m,不宜超过,不宜超过.m m;次梁:次梁:.m m.m m;主梁:主梁:.m m.m m;2.单向板肋梁楼盖内力弹性理论计算法)计算简图和荷载)计算简图
7、和荷载()计算简图简化原则:简化原则:(a)一般不考虑板与主梁,次梁的整体连接,将连续板和次梁的支座视为铰支座;(b)当主梁支承在砖墙上时,简化为铰支座;(c)当主梁支承在混凝土柱上时,应根据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值而定若柱与梁的线刚度之比大于时,应按框架分析梁柱内力;若柱与梁的线刚度之比小于或等于时,主梁可按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的连续梁进行计算在进行内力分析前,必须先把楼盖实际结构抽象成为一个计算简图,在抽象过程中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并做如下假定:1板的竖向荷载全部沿短跨方向传给次梁,且荷载板次梁主梁主梁支承的传递过程中,支承条件简化为集中于一点的支承链杆,忽略支承构件的竖向变形,即按简支考虑。2
8、板视为以次梁为铰支座的连续梁,可取1m宽板带计算。3 3跨数超过跨数超过5 5跨的等截面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基本相跨的等截面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基本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1010时,可按时,可按5 5跨连续梁(板)计算跨连续梁(板)计算,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当梁板实际跨数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当梁板实际跨数小于小于5 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4板梁的计算跨度应取为相邻两支座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其值与支座反力分布有关,也与构件的支承长度和构件本身的刚度有关。在实用计算中,计算跨度可按表11-取值。图1-单向板肋
9、梁楼盖的板和梁计算简图 4板梁的计算跨度应取为相邻两支座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其值与支座反力分布有关,也与构件的支承长度和构件本身的刚度有关。在实用计算中,计算跨度可按表11-4取值。中间各跨:取支承中心线之间距离;边跨:端部搁置在支承构件上,支承长度为a,对梁边跨取 ;对板则取下式中的较小值。()荷载永久荷载(恒荷载)楼盖上的荷载可变荷载(活荷载)包括结构自重,构造层重等对工业建筑,还有永久设备自重包括使用时的人群,家具,办公设备以及堆料等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楼盖,板和次梁均承受均布线荷载,主梁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确定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或.(
10、当其对结构有利时);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取.,当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等于或大于km2时,取.3。前述进行的假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误差,采取增大恒荷载,相应的减小活荷载,保持总荷载不变的方法来计算内力。连续板:连续次梁:)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与内力包罗图()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图11-8 五跨连续梁(或板)在六种荷载下的内力图从以上分析可得,确定截面最不利内力时,活荷从以上分析可得,确定截面最不利内力时,活荷载的布置原则如下:载的布置原则如下:(1)欲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除将活荷载布置在该跨以外,两边应每隔一跨布置活载;(2)欲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除该支座两侧应布置活荷载外,两侧每隔一跨还应布置
11、活载;(3)欲求梁支座截面(左侧或右侧)最大剪力时,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截面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相同;(4)欲求某跨跨中最小弯矩时,该跨应不布置活载,而在两相邻跨布置活载,然后再每隔一跨布置活载。(2)内力包络图以恒载作用在各截面的内力为基础,在其上分别叠加对各截面最不利的活载布置时的内力,便得到了各截面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内力(如图1)。图11-五跨连续梁(或板)的荷载布置与各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图将各截面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内力图叠绘于同一基线上,这张叠绘内力图的外包线所形成的图称为内力包络图。它表示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不利组合下,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不利内力。无论活荷载如何分布,梁各截面的内力总不会超出包络图上
12、的内力值。梁截面可依据包络图提供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如图11-1为五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图11-1 内力包罗图绘制弯矩包罗图步骤:绘制弯矩包罗图步骤:剪力包罗图绘制方法例似列出恒荷载及其与各种可能的最不利荷载布置的组合对上述每一个荷载组合求出各支座的弯矩,并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绘出各跨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简支弯矩图绘出上述弯矩图的外包线,即得所求的弯矩包罗线)折算荷载和内力设计值)折算荷载和内力设计值1.1.折算荷载:折算荷载:图11-板,梁的折算荷载对板和次梁,折算荷载取为:折算恒载:折算活载:板:折算恒载:折算活载:次梁:11当板和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
13、,支座处所受到的约束较小,因而可不进行这种荷载调整()弯矩和剪力设计值:支座边缘的弯矩值(如图1a):c.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控制。1支座边缘的剪力值(如图1a):1a1b均布荷载时:均布荷载时:集中荷载时:集中荷载时:图11-12内力设计值的修正.单向板肋梁楼盖内力的塑性理论计算法单向板肋梁楼盖内力的塑性理论计算法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弹塑性材料,连续梁板是超静定结构,当梁板的一个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并不意味着整个结构的破坏。钢筋达到屈服后,还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通常大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再则,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时,考虑了材料的塑性,若内力分析按弹性理论,与截面设计的理论不统
14、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塑性理论的内力分析方法。(1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图11-1a 梁纯弯区段M曲线 塑性铰:在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在“屈服”截面形成的一个集中的转动区域,相当于一个铰,这种“铰”称为塑性铰(如图1b)图11-1b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对M曲线的影响图11-1 不同的配筋率梁的M曲线由图11-1可见,随配筋率增大,单筋矩形梁的极限曲率u减小,而塑性铰的转动与(uy)有关,因此随增大,转动能力降低,延性降低当配筋率达到最大配筋率时,钢筋屈服的同时混凝土压坏,及uy,这时转动极小。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与
15、理想铰的区别:一理想铰可以在两个方向自由转动,而塑性铰却是单方向转动;二是钢筋混凝土塑性铰能承受极限弯矩,理想铰不能传递弯矩;三是钢筋混凝土塑性铰分布在一定的范围,理想铰集中为一点;四是钢筋混凝土塑性铰转动能力有限,转动能力大小取决于配筋率和混凝土极限压应变u。(2 2)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一个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即形成了一个塑性铰。塑性铰的转动使结构产生内力重分布,整个结构相当于减少了一个约束,结构可继续承载。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意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可以充分发挥各截面的承载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极限
16、承载力.在结构形成破坏机构时,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和塑性铰出现前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内力分布规律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由设计者通过改变结构各截面的极限弯矩值来控制不仅可以改变大小,而且调整的方向也可以改变.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可调整支座配筋,方便施工。.塑性铰转动能力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纵筋的配筋率 ()影响)影响塑性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内力重分布的因素钢筋的延性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斜截面的承载力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斜截面的承载力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开展性能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开展性能对塑性内力重
17、分布的影响:()连续板,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连续板,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调幅法调幅法调幅系数:1式中:式中: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值;调幅后的弯矩值;调幅需使结构满足刚度、裂缝要求,不使支座截面过早出现塑性铰,调幅值一般调幅值一般2525。.为保证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设计中应满足满足0.35,也不宜小于.调整后的每跨两端支座弯矩平均值与跨中弯矩之和(均为绝对值),不小于该跨满载时(恒+活)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倍的跨中弯矩倍的跨中弯矩值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小于不宜小于简支弯矩的简支弯矩的 .调幅法计算的一般原则:调幅法计算的一般原则:斜截面的计算与未考虑塑性内力
18、重分布相同,但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抗剪箍筋面积增大20。集中荷载,取支座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对均布荷载,取支座边至距支座边为.倍的梁有效高度距离区段次外配筋应满足:配筋应满足:1经调幅后,结构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同时,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和裂缝变形和裂缝应符合有关要求2.2.等效连续板,梁的计算等效连续板,梁的计算连续板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的弯矩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式中:单向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按表1采用计算跨度,按表1采用表1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端支承条件 截面端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搁置在墙上 01/
19、11-1/10(两跨)-1/11(多跨)1/16-1/141/16与梁整体连接-1/161/14注:注:.表中弯矩系数适用于荷载比表中弯矩系数适用于荷载比q qg g大于大于.的连续板;的连续板;.表中,和,分别为从两端支座截面和表中,和,分别为从两端支座截面和边跨跨中截面算起的截面代码边跨跨中截面算起的截面代码表1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连续板,梁的计算跨度两端搁置在墙上 两端与梁整体连接一端与梁整体连接另一端搁置在墙上 板梁计算跨度支承情况 注:表中的为支座中心线间距离,为净跨,为板厚,为板,注:表中的为支座中心线间距离,为净跨,为板厚,为板,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
20、布均布荷载作用弯矩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式中:单向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按表1采用计算跨度,按表1采用连续梁a a弯矩弯矩表1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端支座支承情况 截面端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搁置在墙上 01/11-1/10(两跨)-1/11(多跨)1/16-1/141/16与梁整体连接-1/241/14与柱整体连接-1/161/14注:注:.表中弯矩系数适用于荷载比表中弯矩系数适用于荷载比q qg g大于大于.的连续板;的连续板;.表中,和,分别为从两端支座截面和表中,和,分别为从两端支座截面和边跨跨中截面算起的截面代码边跨跨中截面算起的
21、截面代码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集中荷载作用弯矩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式中:单向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按表1采用集中荷载修正系数,按表1采用表1集中荷载修正系数荷载情况截面当在跨中中点作用一个集中荷载时1.52.21.52.71.62.7当在跨中三等份点作用二个集中荷载时2.73.02.73.02.93.0当在跨中四等份点作用三个集中荷载时3.84.13.84.54.04.8为了简化,也可以对各截面均取相同值,为了简化,也可以对各截面均取相同值,有一个集中力时有一个集中力时有二个集中力时有二个集中力时有三个集中力时有三个集中力时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均布荷载作用剪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式
22、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剪力系数,按表1采用净跨度b b剪力剪力表1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剪力系数0.600.50与梁整体连接0.550.600.650.42搁置在墙上集中荷载0.550.50与梁整体连接0.550.550.600.45搁置在墙上 均布荷载中间支座内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外侧端支座内外侧截面端支座支承情况 荷载情况注:表中注:表中 为端支座内侧的代号;,离端第二支座截面代号;为端支座内侧的代号;,离端第二支座截面代号;为中间支座内外侧截面的代号为中间支座内外侧截面的代号当不等跨连续梁板的跨度差不大于当不等跨连续梁板的跨度差不大于1010时,仍可采用等跨连时,仍
23、可采用等跨连续梁板的系数。续梁板的系数。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节约材料,方便施工,但在结构正常使用时,变形及裂缝偏大,对下列情况不适合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不适合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使用阶段不允许开裂的结构构件;轻质混凝土及其它特种混凝土结构;受侵蚀气体或液体作用的结构;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迭合结构;主梁等重要构件不宜采用。计算支座剪力时,计算支座剪力时,取相邻两跨中的较大跨度值;取相邻两跨中的较大跨度值;计算跨中弯矩时,计算跨中弯矩时,取本跨跨度值。取本跨跨度值。()板的设计要点()板的设计要点.单向板肋梁楼中板,梁的截面的构
24、造要求单向板肋梁楼中板,梁的截面的构造要求.截面计算:(1)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塑性内力重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分布的方法计算。(2)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要求抗剪要求,设计时可不进行抗可不进行抗剪计算剪计算。(3)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板支座处在负弯矩作用下上部开裂,跨中在正弯矩的作用下部开裂,板的实际轴线成为一个拱形(11-)。当板的四周与梁整浇,梁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板的支座不能自由移动时,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水平推力,由此产生的支座反力对板产生的弯矩可抵消部分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因此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减少弯矩可减少
25、2020,其它截面不予降低(如图1)。图图11-11-板的拱作用示意图板的拱作用示意图图图11-11-板中的弯矩折减板中的弯矩折减.构造要求:.板厚表1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中板的最小厚度板的类型最小厚度mm单向板屋面板60民用建筑楼板60工业建筑楼板70行车道下的楼板80悬臂板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60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80为了保证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单向板的厚度宜取跨度的(连续板)或(简支板).受力钢筋:配置形式配置形式分离式(如图11-18b)特点:施工方便,但用钢量稍大 弯起式(如图11-19a)特点:整体性好,节约钢材,但施工复杂 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与截断,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 溷凝土梁 板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