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2.总论第三、四章2012.ppt
《药理2.总论第三、四章20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2.总论第三、四章2012.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讲:王明正教授主讲:王明正教授20092009年年1010月月第三章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 1、体内过程:、体内过程:2 2、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规律:、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规律:是以数学公式和图表来表示药物在体是以数学公式和图表来表示药物在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力学内转运和转化的动力学(速率速率)规律。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转运药物的转运 (transport of drugs)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过程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过程 药物的药物的跨膜转跨膜转运方式运
2、方式(一一)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水溶扩散(亦称滤过)水溶扩散(亦称滤过)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简单扩散简单扩散 simplediffusion 为耗能的逆差转运形式,为耗能的逆差转运形式,药物分布及排泄药物分布及排泄与主动转与主动转运运关系密切关系密切(二二)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三三)膜动转运膜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特点被动转运特点:顺差顺差 不耗能不耗能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现象无饱和现象 无竞争性抑制现象无竞争性抑制现
3、象 (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u一般规律一般规律弱弱酸酸性药物在性药物在酸酸性体液中解离性体液中解离少少,易,易跨膜转运;在碱性环境中,反之。跨膜转运;在碱性环境中,反之。弱弱碱碱性药物在性药物在碱碱性体液中解离性体液中解离少少,易,易跨膜转运;在酸性环境中,反之。跨膜转运;在酸性环境中,反之。(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 影响跨膜扩散速度和程度的因素影响跨膜扩散速度和程度的因素 膜的性质膜的性质 1、生物膜、生物膜 膜面积膜面积 膜两侧的浓度梯度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 分子量小分子量小 (200D以下以下)2、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 脂溶性大脂溶性大 极性小的极性小
4、的 (不易离子化不易离子化)A-HAHA离子型离子型非离子型非离子型A-HA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A-=H+A-HA pH-pKa =log pKa=pH-log 10 pH-pKa =HA H+A-当当 pH=pKa时,时,HA=A-Ka 按按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公式:3、pKa 和和 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对药物解离的影响 pH-pKa =logKa =BBBH+BH+BBH+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BH H+B-BH+H+BpKa=pH-log pH=pKa时,时,B=BH+10 pH-pKa=3、pKa 和和 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对药物解离的影响 按按Handers
5、on-Hasselbalch公式:公式:弱酸性药:10pH-pKa=A-/HA弱碱性药:10pKa-pH=BH+/B3、pKa 和和 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对药物解离的影响 按按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公式:pKa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是该药在溶液中是该药在溶液中5050离子化时的离子化时的pHpH值。值。当当pKapKa与与pH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应变化。3、pKa 和和 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对药物解离的影响 离子障离子障(ion tr
6、apping):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例如: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例如: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在胃中即可被吸收。弱碱性药物在酸性胃液在胃中即可被吸收。弱碱性药物在酸性胃液中离子型多,主要在小肠吸收。中离子型多,主要在小肠吸收。3、pKa 和和 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对药物解离的影响 (二)主动转运(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特点:逆差逆差需耗能需耗能需要载体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有饱和现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二)主动转运(二)主动转运(一)吸收(一)吸收 a
7、bsorption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入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不同途径给药时药物吸收的量和程度可不不同途径给药时药物吸收的量和程度可不同,因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同,因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吸收快,起效快;吸收的量大,作用强;吸收快,起效快;吸收的量大,作用强;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u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吸收的影响u1、消化道给药:、消化道给药:u口服口服(per os):u首过消除(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u口服药物经肠和肝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口服
8、药物经肠和肝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减少。环的药量减少。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u 舌下舌下(sublingual)给药给药u 直肠直肠(per rectum)给药给药n 2、注、注 射射 给给 药药n静脉注射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n静脉滴注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n动脉注射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n肌内注射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n皮下注射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n3、呼吸道
9、给药、呼吸道给药n肺泡表面积大肺泡表面积大(达达200m2),血流量大,吸,血流量大,吸收极其迅速,仅次于收极其迅速,仅次于iv。u 气雾剂气雾剂(aeroso1)u喷雾剂喷雾剂 (nebula)n4、经皮、经皮(transdermal)给药给药n促皮吸收剂:如氮酮促皮吸收剂:如氮酮(azone)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分布二)分布distribution|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再分布再分布(redistribution)|吸收的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吸收的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称为布,然后
10、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称为再分布再分布。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u影响分布的因素影响分布的因素(affect factor on distribution)u1、血浆蛋白结合、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u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u3、药物的、药物的pKa及体液的及体液的pH:u4、特殊屏障:、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胎盘屏障(胎盘屏障(placenta barrier)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u结合反应特点:结合反应特点:疏松的、可逆
11、的疏松的、可逆的有饱和现象有饱和现象特异性低特异性低有竞争性排挤现象有竞争性排挤现象u结合型药物特点:结合型药物特点: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分子量大,不易跨分子量大,不易跨膜转运膜转运是血中贮存形式是血中贮存形式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部位:部位:肝肝、肠、肾、肺、血浆、肠、肾、肺、血浆在肝脏的转化方式在肝脏的转化方式相反应相反应IIII相反应相反应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相反应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体体 内内 药药 物物肝药酶系统肝药酶系统 II相反应相反应代谢产物代谢产物GS 醛酸醛酸硫硫
12、酸酸苷苷 氨氨 酸酸结合产物结合产物 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 少数药物活化少数药物活化 少数药物产生有害物质少数药物产生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排出体外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n n1、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代谢;、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代谢;n n2、变异性较大,常因遗传、年龄、营、变异性较大,常因遗传、年龄、营养和疾病等机体状态的影响而存在明养和疾病等机体状态的影响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显的个体差异;n n3、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强或减弱现象。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n n肝药酶: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
13、:肝药酶诱导剂:能促进肝药酶合成和增能促进肝药酶合成和增强其活性的制剂。是药物自身耐受性及与强其活性的制剂。是药物自身耐受性及与其他药物交叉耐受性的原因。其他药物交叉耐受性的原因。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能促进肝药酶合成和增能促进肝药酶合成和增强其活性的制剂。如西米替了抑制强其活性的制剂。如西米替了抑制P-450酶酶系统活性,可使其他药物效应敏化。系统活性,可使其他药物效应敏化。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四)排泄excretion肾肾胆汁、肠肠肝循环唾液乳汁汗液泪液 1、肾脏排泄:、肾脏排泄: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游离游离药
14、物药物通过通过肾小肾小球过球过滤进滤进入肾入肾小管小管水回收药浓上升水回收药浓上升极性低、脂溶性极性低、脂溶性大的药被重吸收大的药被重吸收 极性高的水溶性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顺利排出代谢物顺利排出游离游离药物药物通过通过载体载体主动主动转运转运入肾入肾小管小管弱酸类通道弱酸类通道弱碱类通道弱碱类通道竞竞 争争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碱化尿液使酸性药物 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酸化尿液使碱性药物离子化离子化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2 2、胆汁排泄:、胆汁排泄: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入胆囊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入胆囊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
15、物被重吸收,称游离药物被重吸收,称肝肠循环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circulation)。)。在胆道引流病人,药物的半衰期将显著在胆道引流病人,药物的半衰期将显著缩短,如氯霉素、洋地黄等。缩短,如氯霉素、洋地黄等。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三、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规律三、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规律(速率过程)(速率过程)(一)时量曲线(一)时量曲线(二)药动学模型(二)药动学模型(三)速率类型(三)速率类型(一)时量曲线(一)时量曲线concentration-time curvetimeconcentrationPea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 总论 第三 20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