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利尿药脱水药.ppt
《第17章 利尿药脱水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 利尿药脱水药.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2 利尿药及脱水药 l 第一节 利尿药 Diureticsl 概述 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肾脏,抑制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再吸引,增加水和电解质的排泄,从而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l一.常用的药物按它们的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l 1.高效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排钠量占球滤过钠量的23%,如呋塞米等。l 2.中效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皮质部),排钠量占球滤过钠量的8%,如噻嗪类等。l 3.低效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钠量占球滤过钠量的5%以下,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乙酰唑胺 l 二、尿液形成与药物作用部位l 尿液的形成是
2、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再吸收及分泌而实现的,存在有球管平衡、逆流倍增、尿液稀释功能和浓缩功能等生理作用。肾小球每天滤过180升(125ml/min),形成原尿;但从尿道最终排出1-2升尿液,说明99%的原尿在肾小管再吸收。血液(除Pr和红C)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180L)99%在肾小管重吸收终尿1-2L 三、常用的利尿药l呋塞米 Furosemide 袢利尿药(强)l又称呋喃苯胺酸。强效利尿药,一般不宜作水肿治疗的常规用药,多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时的严重水肿治疗。l(一)药理作用:l 1、选择性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再吸收抑制(抑制Na+-K+-Cl-共转运),降低肾
3、脏的稀释功能和浓缩功能,排出大量接近于等渗的尿液。l 2、利尿作用的同时,还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此作用可能与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吲哚美辛?)l l(二)体内过程:l 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应用,作用快,维持时间68小时,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三)不良反应:l1.水与电解质紊乱 表现为四低(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中毒),应注意补钾。长期使用导致低血镁l2.耳毒性 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可能与药物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而损伤耳蜗管基底膜毛细胞有关。l3.高尿酸血症 由于血容量降低、胞外液浓缩,使尿酸经近曲小管的再吸收增加
4、。以及与尿酸竞争排泄有关。诱发痛风。l4.消化道反应 可致恶心、呕吐、大剂量可引起胃肠出血。l(四)临床应用(四)临床应用噻嗪类利尿药(中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口服利尿和降压药。该类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其中较常用的是氢氯噻嗪。l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l1.特点:口服给药吸收好,利尿作用温和而持久,主要经肾小管分泌排泄。l2.药理作用药理作用l(1)利尿作用)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利尿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近端(皮质部)对曲小管近端(皮质部)对NaCl再吸收,促进再吸收,促进K+-Na+,影响肾脏的尿液稀释功能。影响肾脏的尿液稀释功能。l(2)抗利尿作
5、用)抗利尿作用 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胞内和集合管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胞内 cAMP的含量,提高对水的通透性。排钠使血的含量,提高对水的通透性。排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浆渗透压降低 减轻口渴感。临床主要用于减轻口渴感。临床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的治疗。肾性尿崩症的治疗。l(3)还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是抗高血压重)还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是抗高血压重要药物。要药物。噻嗪类利尿药不良反应:l1.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钠、低血氯化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钠、低血氯化钠等。钠等。l2.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l3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脂血症l4过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章 利尿药脱水药 17 利尿 脱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