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注意精选文档.ppt
《第七章注意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注意精选文档.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注意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五页1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一、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w对注意的研究是从有关信息缩减问题开始的。人类的各种感官每时每刻都在同时受到许许多多的内外刺激的撞击,由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对所有撞击感官的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择重要的而忽略其他的。w因此,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五页2(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w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五页3(一)
2、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w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则不让通过。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五页4(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w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w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
3、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4,9,3左耳:6,2,7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五页5(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w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w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五页6支持证据:w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
4、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w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觉察不到。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五页7Evidence against filtering:Some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ccurswGSR(galvanic skin response)conditioning experiment:One message coming in the left ear,and anoth
5、er set of isolated words coming in the right ear.In the right ear,when subjects got the word“carpenter”they would get a shock.Afterwards shock is removed.During dichotic listening test,subjects show elevated GSR to the word“carpenter”in the unattended channel.Even though they arent aware of the word
6、 there.Semantically similar words(“builder”)also elicit GSR response-some semantic processing takes place in unattended channel.Also words that sound similar.But still no memory for message and not consciously aware of meaning.Therefore there is some unconscious processing going on.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五页8(二)衰
7、减模型wTreisman(1960)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五页9(二)衰减模型wT
8、reisman(1960,196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五页10(二)衰减模型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11(二)衰减模型w解释: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都先通过初级的物理特征分析,然后都经过过滤器。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经过过滤器时受到衰减,以虚线表示;而非追
9、随耳的信息未衰减,仍以实线表示。w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w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图中以圆圈表示)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w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虽然有较低的阈值,却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12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w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w两者
10、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w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w为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五页13(三)反应选择模型w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14(三)反应选择模型w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
11、别。w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w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15(三)反应选择模型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五页16支持实验:w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w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w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w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17(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
12、型的比较w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18(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wTreisman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可以做出如下预测: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
13、器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19(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wDeutsch等(1967)则对以上实验设计提出批评。他们指出,在Treisman的实验设计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等的地位:w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w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电键反
14、应,即要做出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对靶子词做出敲击反应,即一次反应。w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要,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得多。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五页20(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wTreisman和Riley(1969)听取了Deutsch等人的批评意见,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新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其进行复述,使两耳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其他安排与前一实验相同。w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而非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33%。w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w从反应选择模型的角度来分
15、析,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不仅仅因为一耳被确定为追随耳,而且即使就靶子词本身条件来看,两耳也没有保持相同条件,即当追随耳的刺激受到逐个复述,而听到靶子词时停止复述,这反而会使靶子词显得突出而变得重要,以致影响反应输出,使追随耳的反应率高于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21(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w目前,对于这两类模型,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依据来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然而,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而言,这两类模型似乎还不至于像双方所想象的那么对立。w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将注意引向一
16、个通道,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可见,他们所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w而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使注意分配到两只耳朵中,可见他们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是注意的分配性。w由于这两种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所以它们必然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22二、注意能量有限理论及其实验依据w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wBroadbent(1958)最早提出“注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
17、了这种思想;w然而,前面的模型并没有用这种思想来具体说明注意,没有成为注意的机制或解释注意的原则。w因而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避开注意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而把注意能量有限当作注意机制来解释注意。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五页23(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wKahneman(1973)在注意与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一书中提出注意能量分配模型。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24(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wKahneman认为,人可利用的资源总是和唤醒相连的,其资源的数量可随各种情绪、药物、肌肉紧张等因素的作用而变化。w图中的资源分配方案是决定注意分配的
18、关键。而分配方案则要受制于唤醒因素可利用的能量、当前的意愿、对完成作业所要求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长期意向。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就体现着注意的选择。w对完成作业所要求能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唤醒水平,使可利用的能量增加或减少,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分配方案;w个人长期意向反映着不随意注意的作用,即它要求将能量分配给新异的刺激、突现刺激和自己的名字等;w当前意愿体现着完成当前作业的要求和目的等。w从这个模型可知,只要不超过可利用的能量,人就可同时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者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25(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wNorman等人(1975)把能量
19、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w资源有限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完成。但一旦能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作业就能顺利地进行,则称之为资源有限过程;w材料有限过程(data-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其质量低劣或记忆信息不适当的限制,当时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该作业操作水平,则称之为材料有限过程。w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在进行双作业操作过程中,如果一个作业的操作所需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作业操作可得到的资源相应地减少多少。本讲稿第二十
20、六页,共五十五页26(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w认知容量(cognitive capacity)模型的三点假设首先,容量模型假设不同来源的刺激产生的干扰是非特定的。当我们同时进行两件事时,所产生的问题并非由于这两件事互相干扰,而是进行两件事需要较多的资源,超出我们所供应的范围。因此,该模型预测,只要这些活动不超过所需的资源数目,我们便能同时进行这些活动。第二个预测是跟着第一个预测而来的,即当这些活动所需的总资源要求超过既有容量时,要同时进行第二件事,必然使第一件事的反应退步。第三个预测是认为分配决策有弹性,能改变来适应输入刺激的资源需要。(Johnson&Heinz,1978)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注意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