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ppt
《5-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课件电子教案.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德国模式与瑞典模式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p掌握德国的经济模式及其遇到的挑战。p掌握瑞典的经济模式及其面临的危机。p了解里斯本议程,并分析该议程对欧洲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p了解欧美经济模式的差异。3本章内容本章内容p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p瑞典模式p里斯本战略4第一节第一节 德国模式德国模式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表5-1 二次大二次大战战前后德国前后德国经济经济情况比情况比较较1939年1946年人口(百万)6066就业人数(百万)3026.5国民收入(10亿帝国马克,1936年价格)7632工业生产指数(1936=100)11627粮食
2、产量(百万吨)10.35.5铁路运输量(百万吨)547180人均食品消费量(大卡/日)31131729资料来源:晏小宝.社会市场经济与德国统一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3:3.p“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术语首先由信奉弗莱堡学派的这一术语首先由信奉弗莱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新自由主义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谬勒谬勒阿尔马克提阿尔马克提出,路德维希出,路德维希艾哈德将这一理想模式付诸实施,他坚艾哈德将这一理想模式付诸实施,他坚定不移地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也定不移地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也因此被称为因此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德国经济奇迹之父
3、”。表5-2 联联邦德国国民生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产总值、私人消、私人消费费和国民和国民经济总经济总投投资资的增的增长长速度速度(1950-1990年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消费国民经济总投资1950-19607.97.510.11961-19704.55.14.41971-19802.73.31.41981-19902.3na.1.7资料来源:www.imf.org7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与目标p经济自由、市场与竞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职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三块基石,也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这些原则通过立法得以体现,并在实际上支配着联邦
4、德国的经济运行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有:n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n资源市场配置原则n竞争原则 n保证个人基本权利的原则 n社会保障与社会公正原则 p联邦德国把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写入了法律条款,形成了对社会市场经济目标的普遍认同。p经济目标:n充分就业 n稳定的经济增长 n价格稳定n国际收支平衡 p社会目标:n 自由n 公平n 社会安全n 全民福利p联邦德国在个人的经济权利与义务、市场经济规则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政策三个层次上,分别制订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并使三个层次的活动相互衔接,构成经济社会运行的总体框。即:n保护竞争,建立竞争秩序n 健全劳动制度,实行劳资共参制n 国家对宏观经济的
5、调节n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n 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p联邦德国在个人的经济权利与义务、市场经济规则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政策三个层次上,分别制订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并使三个层次的活动相互衔接,构成经济社会运行的总体框。即:n保护竞争,建立竞争秩序n 健全劳动制度,实行劳资共参制n 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n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n 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保护竞争,建立竞争秩序(一)保护竞争,建立竞争秩序 p 联邦德国建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竞争法规,包括反对反对限制竞争限制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对
6、限制竞争法。p 反对限制竞争法于1957年7月颁布,即反卡特尔法,并于次年开始执行,其根本目的是保护竞争自由和根本目的是保护竞争自由和限制铲除经济强权限制铲除经济强权。其后多次修改,不断完善。现在使用的是1998年8月26日通过、1999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反对限制竞争法(GWB)。基本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四禁止、一鼓励、五自由四禁止、一鼓励、五自由”。(二)健全劳动制度,实行劳资(二)健全劳动制度,实行劳资“共参制共参制”p由雇主组成的雇主协会和由雇员组成的工会结合起来,共同参与管理企业的内部事务。拥有广泛的权力,涉及到劳动者权益的所有问题都得采用“共参制”,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这从经济权利
7、和经济利益两方面构成全社会的平衡系统。n 实行工资自治。实行工资自治。企业主和企业工会双方协商工资类别、工资水平的高低以及近期、远期工资增长的幅度。n 实行实行“共同决定权共同决定权”。雇员代表和雇主代表共同组成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监事会(相当于我国的董事会),共同决定企业的方针大计。(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p国家的经济、社会职能体现在一切方面、一切领域,但又不是由国家包揽一切,取代个人与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主要任务是:1.维护现存制度,确定秩序框架维护现存制度,确定秩序框架p 制定市场经济活动的全体参加者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和社会总体规则,并负责监督这些规则是否得
8、到遵守。196519751985开支总额(亿马克)15756887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3.45.54.7按人口平均(马克)2649221427表5-3 联邦德国对教育事业的开支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联邦德国对教育事业的开支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5-1985)2.为社会经济活动创造基础条件为社会经济活动创造基础条件p 建造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供应、交通、通讯建设,尤其重视教育。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统计年鉴 p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n 货币政策n 财政政策n 对外经济政策n 国家经济计划3.对经济运行过程实施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过程实施宏观调控p调节宏观经济主要通过景气政策和结构
9、政策进行。n景气政策景气政策旨在消除或缓解经济的同期波动,使国民经济能比较稳定地发展;n结构政策结构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经济的适应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并实现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四)调节(四)调节 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p联邦德国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累进所得税,缩小高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并通过转移支付,使那些无力提供劳务的人,或者非本人过失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也能享受经济进步的成果。p但联邦德国也强调收入再分配不能过分再分配不能过分,否则将导致大家一起贫困。(五)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p 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早于19世纪俾斯麦时代便
10、已开始,二战后,逐渐建立起一个完备而复杂的社会保障系统,目前其成就已居于先进工业国家之首。p 其主要内容包括:失业保险、失业救济金、工伤事故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子女补助、免费教育、房租补贴等。p社会福利开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见表5-4)。表5-4 联联邦德国社会福利开支同国民生邦德国社会福利开支同国民生产总值产总值的的变动变动(1960-1981年)年)年份社会福利开支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金额(10亿马克)变化年均(%)金额(10亿马克)变化年均(%)1960 62.8na.303.0na.20.71965112.712.4458.23.6
11、24.51970174.7 9.2679.08.225.71975330.213.61034.98.832.01980456.2 6.71491.97.630.61981484.2 6.11551.94.031.2资料来源:晏小宝.社会市场经济与德国统一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3:57.四、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四、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面临的新挑战p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p高赋税压抑了人们工作和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高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p职工共同决策的“共参制”的弊端日益显露20第二节第二节 瑞典模式瑞典模式一、瑞典模式的特点一、瑞典模式的特点
12、p资源占有方式以私有制为主体p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p政治上追求社会主义目标p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p劳动者的地位相对较高21二、二、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p瑞典模式的核心: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通过对私有制的限制、利用而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使社会全体成员能平等地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p瑞典模式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n相同之处:追求收入平等,满足社会成员最大福利n不同之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瑞典社会民主党主张议会道路、和平改造。p瑞典社会民主党人以“职能社会主义”或曰“功能社会主义”作为其主张的理论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
13、目标和社会理想。p职能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可分割的所有权”n“可分割的所有权”:所有权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而是与具体的所有物相联系的一系列所有权职能的总和。n用公式表示则为:所有权O(ownership)abcn,其中a,b,c等表示不同的所有权职能,如使用权、控制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所有权在经济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它的存在,各种所有权职能可以分离,分别由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形式行使。n与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有十分相似之处,在现代产权理论之前,但不如后者系统。p瑞典经济模式以社会改良为标志,力求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效率,又希望通过对分配制度的改革来消除资本主义的弊
14、端。23三、瑞典模式的运行三、瑞典模式的运行(一)瑞典经济的决策机制(一)瑞典经济的决策机制p瑞典经济决策机制两大基本特征:p从企业企业角度看,经济决策权主要由企业所有者及其代理人经理阶层行使,但在涉及工人利益问题上,要吸取工会的意见,尊重工人权益。p从社会社会角度看,宏观经济决策权由国家机构行使,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决策建立在社会协商、多方合作的基础上,要吸取多方面意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均衡。n瑞典的三大政治力量中心:工会、雇主联合会、议会和政府n集体谈判 n瑞典工会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功能 n雇员投资基金计划 p总的来看,瑞典的决策过程是一个集体谈判的过程,既实现了经济资
15、源配置,又实现了经济利益协调。(二)瑞典的宏观经济管理与社会福利保障(二)瑞典的宏观经济管理与社会福利保障 p 福利国家并非某几项孤立的福利政策就能形成,而是指一整套的制度措施,包括整体经济运行、财政金融体制、收入分配体系等。1.国家经济职能的界定国家经济职能的界定 p社会民主党对政府职能的阐述强调三点:n 政府有责任为老幼病残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n 提供住房和儿童福利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n 社会福利应由全社会成员平等享受而不论他收入多少。2.瑞典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作用瑞典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作用 n瑞典政权分为中央、县和市三级,中央集权程度很高;瑞典政权分为中央、县和市三级,中央集权程度很
16、高;n中央政权(包括议会和内阁)主要功能是立法与执法;中央政权(包括议会和内阁)主要功能是立法与执法;n政策、法令制定具有透明度、公开性。政策、法令制定具有透明度、公开性。3.瑞典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瑞典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n 国家的计划管理国家的计划管理 制定与实施指示性计划,但没有强制性n 财政与金融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金融政策作用较少,财政政策的作用更为显著;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即反周期政策、基本宏观经济政策立场和选择性政策。n 劳动市场管理政策劳动市场管理政策 负责执行劳动市场政策的劳动市场局权力特别大,负责劳动政策,且对整个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发言权,财政、金融政策要得到其认可才能执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模式 瑞典 课件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