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3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38.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2014-2015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否则不给分,每小题2 分,共 40 分)1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 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 在声源和人耳处2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C真空不能传声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3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 速度4火车在平直的轨
2、道上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A1h B5min C 50s D10s 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8cm/s D 7cm/s 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7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8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9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 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
4、“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11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12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1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B14下列关
5、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A15 B20 C30 D 6016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的原因是()A光的折射 C 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1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小孔成像光的色散放大镜18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19能正确表示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
6、图是()A B20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A放大镜幻灯机D平面镜二、填空题:21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来识别的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大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控制噪声23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Hz20000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减弱噪声24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高”指的
7、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25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 和 km/h其关系是 1m/s=km/h26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min;加热至第10min 时,物质的状态为27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和28有关光现象,以下解释是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像;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
8、光的形成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现象29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30身高 1.66m 的小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高为m 像与小颖的距离是m,若她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31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M=30,BOC=90,请计算:反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32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
9、间)33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3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m 35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现象鱼是光的形成的36 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的缘故37能用光屏承接到的是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是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8如图是光线照到水平面镜上的反射光
10、路,做出法线和入射光线39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40(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4 96 98 98 98 98 第 1min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实验中要缩短水从初始温度加热到90的时间,可采用下列方法正确A水越少越好B用温水代替冷水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41如图,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
11、0角斜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四、计算题:分,要求计算题中应有计算公式,否则不得分)42海洋中游得最快的鱼是旗鱼,它游动时的速度能达到28m/s,求它以这样的速度游4s 钟,能游多远?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2014-2015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否则不给分,每小题2 分,共 40 分)1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 B 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 在声源和人耳处【考点
12、】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把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2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C真空不能传声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13、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调节音量旋钮是改变声音的强弱【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出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故A错误;B、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是改变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故D错误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音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3我们通过声音能区分不同的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 速度【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
14、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我们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BCD错误,A正确;故选 A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A1h B5min C 50s D1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通
15、过的路程是200m,利用 v=即可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由 v=得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t=10s故选 D【点评】由于题目中将已知条件告知,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8cm/s D 7cm/s【分析】据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行驶的路程是s=45cm=0.45m,利用 v=可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滑块的平均速度:v=0.09m/s=9cm/s,故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从图片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
16、解题的关键,从题干出发,通过具体计算得到准确答案,然后和选项比较得出正确选项6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的凝华和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解答】解:打开冰箱门,一股“白气”扑面而来,“白气”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错误;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是水蒸气凝华
17、而成的;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正确;D、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凝华和液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7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
18、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该选项符合题意;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8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考点】液化及液
19、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解答】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9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 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考点】生活中的升华
20、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D、雪花在脸上变成
21、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凝华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
22、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选 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11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寒冷的冬天,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
23、生的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久“白气”又看不见了,是因为小水珠又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2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
24、置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解答】解: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看到的池底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的是池底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虚像,像在池底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看起来池水较浅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故选 C【点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是造成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的根本原因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1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
25、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B【考点】【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的折射能力的不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发生漫反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档 精品 文档 年级 物理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新人 3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