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0.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2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4 分)1 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21600000m 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 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一座山的高度3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 山C 河岸 D树木4在 2008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
2、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乙车慢C乙车快D甲车慢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秒,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米/秒B4.8 米/秒 C5 米/秒D6 米/秒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 米/秒,后 3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米/秒,则它在 5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 4米/秒B 小于 5 米/秒而大于3 米/秒C等于 5米/秒D 大于 5 米/秒8一个物体从
3、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 B2m/s C 1m/s D2.5m/s 9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10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推理法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1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
4、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 响度较小12“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二填空题(6 小题,有16 空,每空1 分,共 16 分)13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5、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据图象可以判断: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5s 7s 内,小车运动了m 15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16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 合m/s 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做为参照物,经过了 10 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km17每天清晨我们进入校园就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
6、由传播的,由远及近,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发生变化耳朵贴着教室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选填“固”、“液”或“气”)体也可以传声,且效果更好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18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三作图题(2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 分)19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3.00cm,请在刻度尺上画出该物体的长度20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
7、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2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cm/s(2)图 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
8、)此实验应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竖直下落(选填”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23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左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保留两位小数)(3)斜面的作用是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4)金属片的作用是(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
9、可采用的措施是24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五计算题(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10 分)25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 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
10、时间是多少s?(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26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 2.5s 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峭壁下?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4 分)1 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方法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解答】解: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物体的测量值变小21600000m 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 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一座山的高度【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进率将数值化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值,再根据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作出判断【解答】解:1m=
12、106m,1 600000m=1600000 106m=1.6m 一本书的长度比1.6m 小得多,篮球场的长度、山的高度比1.6m 大得多,只有人的高度最接近 1.6m故选 A【点评】我们对长度的单位“m”、“cm”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先把物理量化成我们熟悉的数值,再进行判断3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 山C 河岸 D树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答】解:以船为参
13、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故选 A【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4在 2008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
14、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对于乙火炬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使乙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为此时风与乙火炬相对静止);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故选:D【点评】运动
15、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5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乙车慢C乙车快D甲车慢【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分析】比较速度要根据公式V=,综合考虑S和 t 是如何变化的【解答】解:根据速度的公式V=,保持 t 不变,做时间轴的垂线,由图可知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快,乙车速度慢故选【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米/秒,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
16、的平均速度是()A4 米/秒B4.8 米/秒 C5 米/秒D6 米/秒【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设总路程为2s,求出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总时间为t1+t2,【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总时间 t=t1+t2=,平均速度v=故选 B【点评】本题一定要明确平均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 米/秒,后 3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米/秒,则它在 5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 4米/秒B
17、小于 5 米/秒而大于3 米/秒C等于 5米/秒D 大于 5 米/秒【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解答】解:v=,物体的路程s1=v1t1=3m/s2s=6m,s2=v2t2=5m/s3s=15m,s=s1+s2=6m+15m=21m,物体的平均速度=4.2m/s;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18、可能是()A1.5m/s B2m/s C 1m/s D2.5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的理解,对于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 的平均速度是:;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做加速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其全程的平均速度应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9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9、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错解分析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说法正确;B、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就会停止,故B说法错误;C、物体振动并且通过介质传播,我们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故C说法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振动就不能发声,故D说法错误;故选 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
20、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0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推理法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解答】解:把两种形式相近的事物作比较,从而达到对其中一个的深入了解,这就是类比,此题就是把声波类比为水波,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故选 B【点评】物理学的学习中要用到很多研究问题的方法,其中类比法就是很重要的一个1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
21、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 响度较小【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选 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12“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22、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故选 C【点评】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二填空题(6 小题,有16 空,每空1 分,共 16 分)13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档 精品 文档 年级 物理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新人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