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监测-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营养监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监测-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营养监测营养监测赵丽云赵丽云 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目目 录录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与信息反馈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与信息反馈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与信息反馈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与信息反馈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
2、四节 案例案例案例案例-建立建立建立建立2005200720052007年年年年6 6岁以下儿童营养岁以下儿童营养岁以下儿童营养岁以下儿童营养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监测系统 营养监测系统是一个长期地搜集、分析、解释和管营养监测系统是一个长期地搜集、分析、解释和管营养监测系统是一个长期地搜集、分析、解释和管营养监测系统是一个长期地搜集、分析、解释和管理相关健康信息的系统,应具备把资料收集、分理相关健康信息的系统,应具备把资料收集、分理相关健康信息的系统,应具备把资料收集、分理相关健康信息的系统,应具备把资料收集、分析和利用同公共卫生政策、规划连接起来功能。析和利用同公共卫生政策、规划连接起来
3、功能。析和利用同公共卫生政策、规划连接起来功能。析和利用同公共卫生政策、规划连接起来功能。一次性调查或单项研究不能称为监测,资料的利一次性调查或单项研究不能称为监测,资料的利用必须同制定和评价特定的公共卫生项目连接。用必须同制定和评价特定的公共卫生项目连接。即:如何帮助确定公共卫生的重点,如何评价公即:如何帮助确定公共卫生的重点,如何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益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益 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营养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数据收集、数据交流、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数据收集、数据交流、数据处理、分析和解释,以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解释,以
4、及分析结果的利用。利用。营养监测系统还要有机构、所需的人力物力营养监测系统还要有机构、所需的人力物力条件及信息系统的工作方法。可以用一个条件及信息系统的工作方法。可以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如何建立一个运转有效的监流程图来表示如何建立一个运转有效的监测系统。(见下图)测系统。(见下图)确定监确定监测目的测目的选择监选择监测方式测方式选择监测选择监测点和人群点和人群确定监测内容和确定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监测指标明确工明确工作程序作程序监测人员的资格认监测人员的资格认可和培训可和培训监测评价系统监测评价系统一、一、一、一、营养监测目的营养监测目的营养监测目的营养监测目的 任何监测的目的都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
5、策、制定干预项目任何监测的目的都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制定干预项目提供信息。营养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信息。营养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估计人群营养问题发生状况及人、时、地的分布;估计人群营养问题发生状况及人、时、地的分布;估计人群营养问题发生状况及人、时、地的分布;估计人群营养问题发生状况及人、时、地的分布;2.2.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3.3.从长期监测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患病率、发病率的变从长期监测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患病率、发病率的变从长期监测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患病率、
6、发病率的变从长期监测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患病率、发病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4.4.找出营养状况不良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找出营养状况不良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找出营养状况不良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找出营养状况不良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提供依据;提供依据;提供依据;5.5.确定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确定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确定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确定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6.6.为确定预防策略确定优先突破点;为确定预防策略确定优先突破点;为
7、确定预防策略确定优先突破点;为确定预防策略确定优先突破点;7.7.为充分地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为充分地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为充分地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为充分地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机构提供信息。机构提供信息。机构提供信息。二、确定营养监测方式二、确定营养监测方式 监测方式的确定,既与监测的目的有关,也与所监测方式的确定,既与监测的目的有关,也与所监测方式的确定,既与监测的目的有关,也与所监测方式的确定,既与监测的目的有关,也与所监测疾病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经费和人力的限监测疾病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经费和
8、人力的限监测疾病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经费和人力的限监测疾病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经费和人力的限制。制。制。制。监测方式包括两点:监测方式包括两点:监测方式包括两点:监测方式包括两点:(1 1)一般人群监测还是哨点监测)一般人群监测还是哨点监测)一般人群监测还是哨点监测)一般人群监测还是哨点监测 (2 2)主动监测还是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还是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还是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还是被动监测(一)一般人群监测(一)一般人群监测 一般人群的监测有利于了解全体人群中疾病的分一般人群的监测有利于了解全体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尤其是疾病在亚人群中的分布,长期监测就布,尤其是疾病在亚人群中的分布,长期监测就能了
9、解人群中疾病的变化趋势。能了解人群中疾病的变化趋势。缺点:监测耗费的人力和财力非常大,同时也难缺点:监测耗费的人力和财力非常大,同时也难于控制质量,此外进行主动监测与收集更详细的于控制质量,此外进行主动监测与收集更详细的信息都相对困难。信息都相对困难。(二)哨点监测(二)哨点监测(二)哨点监测(二)哨点监测 哨点监测是指在选择的人群中,根据标准化的工作哨点监测是指在选择的人群中,根据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指标,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程序和指标,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一般而言,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哨点一般不通过一般而言,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哨点一般不通过概率抽样方式确定,但是选择哨点的标准需要与概率抽样
10、方式确定,但是选择哨点的标准需要与该监测系统的监测目的相一致。该监测系统的监测目的相一致。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哨点监测一方面保留了全人群监测的优点,又避哨点监测一方面保留了全人群监测的优点,又避免了耗费人力和财力的确定。免了耗费人力和财力的确定。三、确定监测人群和监测点三、确定监测人群和监测点(一)选择营养监测人群(一)选择营养监测人群(一)选择营养监测人群(一)选择营养监测人群 根据营养监测的目的,确定营养监测人群,如全人根据营养监测的目的,确定营养监测人群,如全人群、群、5 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儿童青少年等。岁以下儿童、孕产妇、儿童青少年等。通常在监测点内,由正式户口的散居人群为监测
11、人通常在监测点内,由正式户口的散居人群为监测人群,不包括临时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口。群,不包括临时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口。监测的人群选取既要保证样本有代表性,又要避免监测的人群选取既要保证样本有代表性,又要避免过多耗费人力和财力。过多耗费人力和财力。1.1.样本量计算样本量计算样本量计算样本量计算根据监测指标计算出层样本量(最小样本量),常用公式如根据监测指标计算出层样本量(最小样本量),常用公式如下:下:22(1-1-)N=N=deffdeff 2 2(1 1)为监测指标中某种疾病的患病率,通常取所监测的率为监测指标中某种疾病的患病率,通常取所监测的率中最低的一个。中最低的一个。(2 2)为允许
12、误差,可以根据所选率的值以及其他具体情况为允许误差,可以根据所选率的值以及其他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控制在而定。通常控制在10101515以内,以保证精确度。以内,以保证精确度。(3 3)deffdeff为随机效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常取值为随机效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通常取值1.51.5。(4 4)取)取95%95%可信限,即可信限,即=1.96=1.96,以保证准确度。,以保证准确度。(5 5)考虑监测对象的失访。通常失访率按)考虑监测对象的失访。通常失访率按1010计算,即需要计算,即需要另外增加另外增加N10N10的监测对象,防止由于监测对象的减少的监测对象,防止由于监测对象的减
13、少对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对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2.2.考虑分层因素考虑分层因素考虑分层因素考虑分层因素(1 1)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的)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的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2 2)城市和农村划分: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上,将我国分)城市和农村划分: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上,将我国分成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也可以进一步根据社会经济、卫成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也可以进一步根据社会经济、卫生等指标,将城市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划分为一生等指标,将城市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划分为一般农村和贫困农
14、村。般农村和贫困农村。(3 3)性别划分:被监测对象应考虑性别比例同全国或某一)性别划分:被监测对象应考虑性别比例同全国或某一地区的比例一致。地区的比例一致。3.3.计算最终样本量计算最终样本量计算最终样本量计算最终样本量将所有层的层样本量相加之和,为总的监测所需样本量。将所有层的层样本量相加之和,为总的监测所需样本量。(二)选取监测点(二)选取监测点(二)选取监测点(二)选取监测点选择监测点时要考虑监测点的基本条件,否则收集选择监测点时要考虑监测点的基本条件,否则收集不到所需要的数据,或者数据的偏性很大,不能不到所需要的数据,或者数据的偏性很大,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反映真实情况。如果抽到的监测
15、点不能胜任监测工作时,可以在同如果抽到的监测点不能胜任监测工作时,可以在同类地区进行调换。类地区进行调换。监测点选择后必须经过建设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监监测点选择后必须经过建设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监测点,包括工作制度的建立、必要设备的配备、测点,包括工作制度的建立、必要设备的配备、人员培训等。人员培训等。1.1.监测点选取的原则监测点选取的原则监测点选取的原则监测点选取的原则(1 1)可行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可行性的原则 1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营养监测点要成立监测领导小组,)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营养监测点要成立监测领导小组,负责营养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同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
16、负责营养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同时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明确营养监测的职能部门;下,明确营养监测的职能部门;2 2)有健全的监测工作网络;)有健全的监测工作网络;3 3)具体监测工作有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具体监测工作有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4 4)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质控和考核制度、)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质控和考核制度、资料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5 5)能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2 2)代表性的原则)代表性的原则)代表性的原则)代表性的原则考虑经济、地理分布、被监测人群等因素,保证样本在不同考虑经济、地理分布、被监测人群等因素,保证样本在不同卫
17、生状况的地区的人口比例与全国类似,同时保证监测点卫生状况的地区的人口比例与全国类似,同时保证监测点地理分布的均衡性。地理分布的均衡性。2.2.监测点的选取监测点的选取监测点的选取监测点的选取(1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的选择 营养监测点可以是一个行政上的区(县),也可以营养监测点可以是一个行政上的区(县),也可以是一个社区或一个乡,这与监测系统的目的密切是一个社区或一个乡,这与监测系统的目的密切相关。相关。(2 2)监测点的数目)监测点的数目)监测点的数目)监测点的数目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整群抽样。按照初级单位含量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整群抽样。按照初级单位含量比例,
18、确定监测点数。根据不同地区存在营养问比例,确定监测点数。根据不同地区存在营养问题的严重程度,同时考虑开展监测工作的实际情题的严重程度,同时考虑开展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确定的监测点数进行调整,最后确定数目况,对确定的监测点数进行调整,最后确定数目。(3 3)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1 1)省省省省/市的抽样市的抽样市的抽样市的抽样 为保证全国代表性,根据三大经济地带中为保证全国代表性,根据三大经济地带中包含的省数比例确定各类经济地带中需要抽取的省份。根包含的省数比例确定各类经济地带中需要抽取的省份。根据营养监测的重点内容不同,可以在营养问题严重的地带据营养监测的重
19、点内容不同,可以在营养问题严重的地带适当调整多抽取一些省份。适当调整多抽取一些省份。2 2)县县县县/区的抽样区的抽样区的抽样区的抽样 从被选中的各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从被选中的各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城市和县。考虑的因素同省城市和县。考虑的因素同省/市的抽样。市的抽样。3 3)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监测点的抽样 从被选中的县从被选中的县/区中再随机抽取一定数目区中再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乡或街道作为监测点。的乡或街道作为监测点。(4 4)监测点的调换)监测点的调换)监测点的调换)监测点的调换 如果抽到的监测点不能胜任监测工作时,按照一定的抽样要如果抽到的监测点不能胜任监测工作
20、时,按照一定的抽样要求和方法可以在同类地区进行调换。求和方法可以在同类地区进行调换。四、选择营养监测指标四、选择营养监测指标 营养监测是有规律或定期的收集数据,对其进行评价,以说明人群当前或将来的营养状况,指标是一组数据所组成。选择监测指标时应考虑其灵敏性、特异性与可行性。1.1.营养监测指标选择原则营养监测指标选择原则营养监测指标选择原则营养监测指标选择原则(1)1)灵敏性灵敏性灵敏性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检测出真实阳性(如真正的营养不良灵敏性是指检测出真实阳性(如真正的营养不良者)的能力。选用的指标必须是很灵敏的,在明者)的能力。选用的指标必须是很灵敏的,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就能测出不良变化,也
21、就是说它显症状出现之前就能测出不良变化,也就是说它能指出不正常的变化或倾向。能指出不正常的变化或倾向。由于正常人群往往也会有一部分人落在临界值以由于正常人群往往也会有一部分人落在临界值以下,所以在评价时应根据临界值以下的人数的多下,所以在评价时应根据临界值以下的人数的多少,如人数达到某一水平时可以认为该人群存在少,如人数达到某一水平时可以认为该人群存在营养问题营养问题,这水平称作危险界值。临界值是人为确这水平称作危险界值。临界值是人为确定,是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改变的。定,是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改变的。(2)特异性)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排除假阳性(如非营养不良者)的能力,也就是说指标要能
22、检出真正有阳性的,而又能将非阳性的排除掉。如血红蛋白是缺铁性贫血的良好指标,但对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就不是良好的指标。(3 3)可行性)可行性)可行性)可行性 指标的可行性很重要,可行性是指所选定的监测指标可否为指标的可行性很重要,可行性是指所选定的监测指标可否为人群及地区所接受,可行性程度常常可反映出人们的参与人群及地区所接受,可行性程度常常可反映出人们的参与程度、费用负担程度、器材设备与操作方法的复杂程度和程度、费用负担程度、器材设备与操作方法的复杂程度和结果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等。结果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等。指标宜少不宜多,以使监测宜于进行,并尽可能多的选用指标宜少不宜多,以使监测宜
23、于进行,并尽可能多的选用无损伤性的监测指标。在实践中也要考虑收集这些指标数无损伤性的监测指标。在实践中也要考虑收集这些指标数据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调查对象接受的程度。据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调查对象接受的程度。为了了解现状,一般需要较大的样本,但在监测营养状况为了了解现状,一般需要较大的样本,但在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或作预测时,只采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小样本即的变化趋势或作预测时,只采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小样本即可。可。2.常用的营养监测指标常用的营养监测指标(1)健康指标)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的选择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应根据可得到的资料及基线调查数据而定。下表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1978年召开的营养监
24、测研讨会上推荐的与健康有关的指标(表1)。测量项目测量项目测量项目测量项目 设备设备设备设备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临界值临界值临界值临界值 指标指标指标指标 汇总次数汇总次数汇总次数汇总次数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人体秤人体秤 保健人员接保健人员接生员生员低于低于25002500克克 25002500克的人克的人数数 季度季度按年龄体重按年龄体重 人体秤人体秤 保健人员保健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小于参考值小于参考值2SD 2SD 低于或高于低于或高于限值的人数限值的人数 季度季度按身高的体按身高的体重重(2(2岁以后岁以后)人体秤人体秤身高测量尺身高测量尺 保健人员保健人员社会工作
25、者社会工作者 小于参考值小于参考值2SD2SD低于或高于低于或高于限值的人数限值的人数 季度季度按年龄身高按年龄身高(入学时入学时)测量尺测量尺学校学校保健人员保健人员 小于参考值小于参考值2SD2SD低于或高于低于或高于限值的人数限值的人数年度年度特殊年龄特殊年龄(0(04)4)岁死亡岁死亡数数 死亡登记卡死亡登记卡片片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保健人员保健人员均数和变化均数和变化趋势趋势 年度年度哺乳哺乳/喂养方喂养方式式(3(3月月)记录卡记录卡保健人员保健人员每种喂养方每种喂养方法的人数法的人数 年度年度某种营养缺某种营养缺病的新病例病的新病例 体检记录体检记录 保健人员保健人员新病例的人新病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监测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