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5汽轮机级内损失及级效率解析知识讲解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s25汽轮机级内损失及级效率解析知识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5汽轮机级内损失及级效率解析知识讲解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25汽轮机级内损失及级效率解析图.叶栅中的二次流示意图(a)双涡流示意图;(b)附面层和压力分布示意图腹面;压力图;附面层增厚区;对涡流动(一)叶高损失 1、叶高损失的原因:(1)端部附面层中的摩擦损失 (2)二次流损失叶高损失又称端部损失,它实质上是属于喷嘴和动叶的流动损失,它主要取决于叶高。2、叶高损失计算:叶高损失常用下列半经验公式计算。式中a试验系数,单列级a1.2(不包括扇形损失)或 a 1.6(包括扇形损失),双列级a2;为 叶栅高度,对单列级为喷嘴高度,对双列级为各级叶栅 平均高度,mm。叶高损失也可用下列半经验公式计算:式中 a试验系数,单列级a9.9,双列级a27.6;(二
2、)扇形损失1、产生原因:环形叶栅的节距、圆周速度及蒸汽参数均沿叶高发生变化。即这些数值均偏离了平均直径处的设计值,蒸汽流过时会增加流动损失。在等截面直叶片级的轴向间隙中,汽流还会径向流动引起损失。这些损失统称为扇形损失。(a)环形叶栅的节距变化;(b)平面叶栅2、计算扇形损失的经验公式:扇形损失与径高比平方成反比。越小,越大,扇形损失越大。一般当 812时,采用等截面直叶片,存在扇形损失;当 812时,采用扭叶片,避免扇形损失。(三)叶轮摩擦损失 速度不同引起的摩擦损失 1、叶轮摩擦损失的原因 涡流引起的能量损失 2、计算公式:影响叶轮摩擦损失的因素:圆周速度u、蒸汽的比容、级的平均直径dm及
3、流量等。其中 沿流动方向变化最大,高压级 小,大;低压级 大,小;反动级无叶轮,没有叶轮摩擦损失。减小叶轮摩擦损失的措施:(1)尽量减小叶轮与隔板间腔室的容积,即减小叶轮与隔板间的轴向距离;(2)尽可能提高叶轮表面的光洁度。(四)部分进汽损失部分进汽:将喷管布置在隔板的部分圆周上,使蒸汽沿部分圆弧进汽的方式。采用部分进汽的原因:使叶栅高度不小于15mm。部分进汽度:安装喷管的弧段长度与整个圆周长的比值,即 鼓风损失部分进汽损失产生的原因:斥汽损失(1)鼓风损失发生在不装喷管的弧段内。鼓风损失的计算:单列级:双列级:选择合适的部分进汽度 减小鼓风损失的措施:加装护罩装置,如图所示。图.部分进汽时
4、采用护罩的示意图动叶片;护罩;叶轮;汽缸(2)斥汽损失 发生在装有喷管的进汽弧段内。斥汽损失的计算:-喷管组数;-与级型有关的系数,单列级双列级 合适的部分进汽度减少斥汽损失的措施:减少喷管组数部分进汽损失:减小部分进汽损失的措施:(1)部分进汽度不宜太小,选取部分进汽度的原则是使叶高损失与部分进汽损失之和最小;(2)减少喷管组数,以及减小两组喷管之间的间隙。(五)漏汽损失 隔板漏汽损失原因 叶顶漏汽损失1、隔板漏汽损失(1)产生原因:隔板中心孔与主轴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前后的蒸汽存在压差,产生漏汽,引起损失。(2)计算公式 减小隔板漏汽损失的措施:1)隔板与主轴之间装设隔板汽封;2)在动叶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25 汽轮机 损失 效率 解析 知识 讲解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