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ppt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研究雷电过电压的必要性:雷电现象极为频繁,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可达数千kV,足以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和损坏,引起停电事故。有必要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参数,以理解防雷原理及设计防雷设备。有必要对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气装置的采取防雷保护措施。第8章 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 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u 8.2 防雷保护设备u 8.3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u 8.4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u 习题与思考题本章内容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雷电是一种可怖而又壮
2、观的自然现象,我国东周时庄子上有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人们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始于18世纪中叶,著名科学家有富兰克林(Franklin)、MB罗蒙诺索夫(Jiomohocob)、LB黎赫曼(Phxmah)等,如著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只不过是一种火花放电的秘密,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取得卓越成就,建立了现代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云层中大量阴电荷和阳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特别是利用高速摄影、自动录波、雷电定向定位等现代测量技术对雷电进行的观测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雷电的认识。NANCHANG INSTITUTE OF TE
3、CHNOLOGY本节内容:8.1.1 雷云的形成 雷电放电过程 有关的雷电参数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能产生雷电的带电云层称为雷云。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应。太阳的热辐射使地面部分水分化为蒸汽,含水蒸汽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而上升,会产生向上的热气流。热气流每上升10km,温度下降约10,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雨滴、冰雹等水成物,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形成热雷云。8.1.1 雷云的形成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雷云的形成过程是综合性的。强气流将云中的水滴
4、吹裂时,较大的残滴带正电,较小的水珠带负电,小水珠被气流带走,于是云的各部分带带有不同的电荷,这是水滴破裂效应。水在结冰时,冰粒会带正电,没有结结冰的被风吹走小水珠将带负电,这是水滴结冰效应。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上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由此可见,雷电的成因源于大气的运动。返回返回视频链接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作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过电压最常见的(约90%)是由带负电的雷云对地放电引
5、起,称为负下行雷,下面以负下行雷为例分析雷电放电过程。负下行雷通常包括若干次重复的放电过程,而每次可以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先导放电阶段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阶段8.1.2 雷电放电过程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图8-1 负雷云下行雷的过程(a)负下行雷的光学照片描绘图 (b)放电过程中雷电流的变化过程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1.3 有关的雷电参数 雷电放电受气象条件、地形和地质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表征雷电特性的各种参数也就具有统计的性质。主要的雷电参数有:雷暴日及
6、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阻抗、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等值波形、雷电流陡度等。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Td 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平均天数,单位d/a。雷暴小时Th 雷暴小时是指平均一年内的有雷电的小时数,单位h/a。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Td 40,多雷区;90,强雷区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地面落雷密度 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以地面落雷密度()来表示,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地面落雷密度和雷暴日的关系
7、式为:DL/T 6201997标准取 为基准,则(8-1)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主放电通道波阻抗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和地面感受的实际效果出发,先导放电通道可近似为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均匀分布参数的导电通道,其波阻抗为:为通道单位长度的电感量,为通道单位长度的电容量。主放电通道波阻抗与主放电通道雷电流有关,雷电流愈大,波阻抗愈大。(8-2)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当雷云电荷为负时,所发生的雷云放电为负极性放电,雷电流极性为负;反之,雷电流极性为正。实测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雷电流正负极性比例不同,负极性所
8、占比例在75%90%之间,因此,防雷保护都取负极性雷电流进行研究分析。4.雷电流极性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5.雷电流幅值 按DL/T 6201997标准,一般我国雷暴日超过20的地区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或(8-3)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6.雷电流等值波形 雷电流的幅值随各国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差别较大,而测得的雷电流波形却基本一致。第一次负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头较长,在峰值附近有明显的双峰;随后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头较短,没有双峰,电流陡度远大于第一次放电,而电流幅值约为第一次放电的一半。NANCHANG INSTITUTE
9、 OF TECHNOLOGY 放电之后,约有一半存在连续的后续电流,至少持续40ms,电流从数十至500kA,平均约100kA。据统计,雷电流的波头在15 的范围内,多为2.52.6 ;波长多在20100 的范围内,平均约为50 ;按DL/T 6201997标准,取2.6 ,为50 ,记为2.6/50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雷电冲击试验和防雷设计中常用的雷电流等值波形有双指数波、斜角波和半余弦波三种。图8-2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a)双指数波 (b)斜角波 (c)半余弦波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7.雷电流陡度
10、雷电流陡度是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雷电流陡度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雷电流陡度的直接测量更为困难,常常根据一定的幅值、波头和波形来推算。DL/T 6201997标准取波头形状为斜角波,波头按2.6 考虑,雷电流陡度 。计算雷电流冲击波波头陡度出现的概率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或(8-4)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1.直击雷过电压 雷击地面由先导放电转变为主放电的过程可以用一根已充当的垂直导线突然与被击物体接通来模拟。图8-3 雷击大地时的计算模型(a)模拟先导放电 (b)模拟主放电 (c)主放电通道电路 (d)等值电路
11、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感应雷过电压 由于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会在附近线路的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在雷云放电的先导阶段,先导通道中充满了电荷,如图8-5(a)所示当先导到达附近地面时,主放电开始,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被中和,与之相应的导线上的束缚电荷得到解放,以波的形式向导线两侧运动,如图8-5(b)所示。图8-5 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a)先导放电阶段 (b)主放电阶段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小结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应。雷电源于大气的运动。雷电的放电过程:先导放电阶
12、段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阶段主要的雷电参数有:雷暴日及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阻抗、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等值波形、雷电流陡度等。雷电过电压的形成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返回返回(本节完)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2 防雷保护设备 雷电放电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是难以制止的,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可高达数百至数千kV,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将引起电力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目前人们主要是设法去躲避和限制雷电的破坏性,基本措施就是加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防雷接地、电抗线圈、电容器组、消弧线圈、自动重合闸等防雷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用
13、于防止直击雷过电压,避雷器用于防止沿输电线路侵入变电所的感应雷过电压。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本节内容:8.2.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8.2.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8.2.3 避雷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 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2.1 避雷针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1.避雷针防雷原理 避雷针是明显高出被保护物体的金属支柱,其针头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直接雷击。避雷针需有足够截面的接地引下线和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将雷电流安全可靠地引
14、入大地。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表示避雷针的保护效能,通常采用保护范围的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被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直接雷击。我国使用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小电流雷电冲击模拟试验确定,并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进行了校验。保护范围是按照保护概率99.9%确定的空间范围(即屏蔽失效率或绕击率0.1%)。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单支避雷针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8-6所示:图8-6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
15、NOLOGY 两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方法确定;两线内侧的保护高度由两线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来确定。O点为假想避雷针的顶点,其高度按下式计算:(2)两支等高避雷线图8-7 高度为h的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式中: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高度,mD 两避雷针间的距离,m。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两针间hx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bxbx应按图8-8确定。当bxbxrxrx时,取bxbxrxrx,求得bxbx后,可按图8-7绘出两针间的保护范围。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图8-8 两等高(h)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
16、一侧最小宽度(bx)与D/haP的关系(a)D/haP07 (b)D/haP57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8-9所示。图8-9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4)多支等高避雷针 由于发电厂或变电所的面积较大,实际上都采用多支等高避雷针保护。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外侧保护范围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角形或多角形,可先将其分成两个或数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针的方法计算。NANCHANG
17、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如图8-10(a)所示,图8-10(b)所示为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图8-10 三、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a)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b)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2.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避雷线,通常又称架空地线,简称地线。避雷线的防雷原理与避雷针相同,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也可用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避雷线保护500kV大型超高压变电所。用
18、于输电线路时,避雷线除了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外,同时还有分流作用,以减少流经杆塔入地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如图8-11所示,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当时 时 式中:rxhx水平面上每侧保 护范围的宽度,m;hx被保护物的高度,m;h避雷线的高度,m。图8-11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两根等高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如图8-12所示。两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的计算方法确
19、定。两线间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线1、2点及保护范围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O点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D两避雷线间的距离,m。图8-12 两根平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表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度,工程中常用保护角来表示,如图8-13所示。保护角是指避雷线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保护角愈小,避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一般=2030,这时即认为导线已处于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图8-13 避雷线的保护角返回返回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
20、HNOLOGY8.2.3 避雷器工作原理及常用种类 避雷器是专门用以限制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一种防雷装置。避雷器实质上是一种过电压限制器,与被保护的电气设备并联连接,当过电压出现并超过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电,从而限制了过电压的发展,使电气设备免遭过电压损坏。避雷器的常用类型有:保护间隙、排气式避雷器(常称管型避雷器)、阀式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常称氧化锌避雷器)四种。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避雷器1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避雷器2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
21、OGY1.保护间隙 保护间隙是一种简单的避雷器,按其形状可分为:角型、棒形、环形和球型等,常用角形保护间隙如图8-14所示。图8-14 角型保护间隙1角型电极 2主间隙 3支柱绝缘子 4辅助间隙 5电弧的运动方向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排气式避雷器 排气式避雷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较高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其结构如图8-15所示,内间隙固定装在管内,管子由纤维、塑料或橡胶等产气材料制成,其电极一端为棒形电极2,另一端为环形电极3。外间隙裸露在大气中,由于产气材料在泄漏电流作用下会分解,因此管子不能长时间接在工作电压上,正常运行靠外间隙来隔离工作电压。NAN
22、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图8-15排气式避雷器1产气管 2棒形电极 3环形电极 S1内间隙 S2外间隙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阀式避雷器 阀式避雷器是由装在密封瓷套中的多组火花间隙和多组非线性电阻阀片串联组成。它分普通型和磁吹型两大类。普通阀式避雷器的单个火花间隙结构如图8-16所示,电极由黄铜圆盘冲压而成,两电极间以云母垫圈隔开形成间隙,间隙距离为0.51.0mm,间隙电场接近均匀电场,单个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约为2.73.0kV(有效值)。阀片的伏安特性如图8-17所示。NANCHANG INSTITUTE OF
23、TECHNOLOGY图8-16 单个火花间隙结构1黄铜电极 2云母垫圈图8-17 阀片的伏安特性i1工频续流 u1工频电压 i2雷电流 u2避雷器残压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磁吹阀式避雷器(简称磁吹避雷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普通阀式避雷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磁吹阀式避雷器采用了磁吹式火花间隙,它是利用磁场对电弧的电动力,迫使间隙中的电弧加快运动并延伸,使间隙的去游离作用增强,从而提高了灭弧能力,磁吹式火花间隙的结构和电弧运动如图8-18所示。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图8-18 磁吹式火花间隙1.角形电极 2灭
24、弧盒 3并联电阻 4灭弧栅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多个间隙串联电路中,由于寄生电容存在,灭弧过程工频电压在各个间隙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将影响每个间隙作用的充分发挥,减弱了灭弧能力。通常将四个火花间隙放在一个瓷套筒里组成标准间隙组,在每个标准间隙组的侧面并有两个串联的半环形非线性分路电阻,以便起均压作用,如图8-19所示。图8-19 在间隙上并联分路电阻(a)标准火花间隙组(普通阀式避雷器)(b)原理图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因其性能比碳化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电压技术 第八章 电压 技术 第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