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 (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 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 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 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 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 历
2、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 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 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 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 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 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
3、: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 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 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 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 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 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 试图“进
4、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 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语。故人:古人,此指介子推。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标题不难看出,诗人在外漂泊已久,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过的第二个寒食节。B.首联用词巧妙,“几回” “每遇” “泣” “叹”数词,写尽久旅的沧桑与凄苦。C.颈联写诗人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表明其心境开始转变。D.尾联直抒胸臆,困顿之中本不应再让忧烦萦心,只需放开胸怀陶醉于春风之中。16 .颔联“灰心” 一词巧妙而隽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5、析。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2)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3)在将进酒中,“ ,”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六、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年古刹隆兴寺天王殿前,古朴典雅的宁荣街和荣国府门前,铿锵雄浑的常山战鼓擂起,让 人们瞬间穿越历史。一在正定广袤的 大地上散布着一亘七十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 通战鼓的村庄。常山战鼓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
6、化遗产。每逢节庆,谁的鼓声更响,谁的鼓点更密,谁的花式更多,都是要拉开场子比试一番的。已 经记不清诞生过几届“鼓王” 了,只记得那彩旗猎猎、铁甲闪闪的场面越来越盛大。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 .从村镇里的田块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张书社他们相信:这声响还会传得更远、响得更亮哩!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 那在风中摇曳的雉鸡翎,;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 中幡在艺人们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 “二踢脚” “孙猴背剑” “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 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的魔力
7、。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 未来。而在每一次成功飞跃、每一次向上托举的背后都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勇气,这些古老技艺的 传承者们不知付出了多少,那是无数次的练习和,历经了一次又一次无畏无惧地奋起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 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七、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夏天吃不完的西瓜都会贴上保鲜膜,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连在超市里卖的西瓜,切开 的也都会裹上一层保鲜膜。不过,有说法称
8、,食物裹保鲜膜后不仅不会起到保鲜抑菌作用,反 而会繁殖更多的细菌。保鲜膜还能放心使用吗?保鲜膜,从名称上来看它是为了帮助食物保鲜而设计制作的一种薄膜。它可以将食物包裹住, 与外界环境隔绝,能防止苍蝇、蚊子、蜂螂等害虫,还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落在西瓜 表面,对于西瓜的保存其实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网传西瓜贴了膜反而细菌更多了呢?。首先,你用的保鲜膜是否合格?,就难 发挥保鲜的效果,放久了细菌繁殖自然会更多。其次,还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鲜膜前的情况。如 果西瓜在贴膜前,已经沾染了比较多的微生物、细菌,那贴膜后,。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 格正规的保鲜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应该尽快贴上保鲜膜并及时冷藏保存
9、。理想的保鲜膜应该 符合以下条件:容易被拉出及剪开;容易与玻璃陶瓷及不锈钢面食具(但非保鲜膜本身)黏合; 接近透明且没有折皱、厚度不均等情况出现;能承受一般拉扯的压力。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B.炎炎夏日,你是不是对冰镇饮料等冷饮食物情有独钟?C.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D.请你认真分析这次考试的得失,争取下次更优秀。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发射,入轨
10、,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 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 物中国航天人)航天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扇窗口。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 “三跑并存”新阶段。“三跑”之论,让人欢欣鼓舞,也让人唏嘘感叹,更带给人冷静的思索。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 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雪里已知春信至。” 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
11、冬奥以文 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 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 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
12、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 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 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 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 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 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
13、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 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 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 了。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 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 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 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 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
14、,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 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 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 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 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
15、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 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 “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 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 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 计。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 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
16、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O(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孙晶岩的中国冬奥能够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源于他的家国情 怀。C.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 的蓬勃发展。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 现完美却充满未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
17、学样式,讲求真实 性要比文学性更重要。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 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C.在与记者的对话中,设计师李剑叶将奥运火炬的研发设计浪漫地比喻为“恋爱相识”和 “求婚成功”。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 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A. “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B. “飞扬”让人惊艳是中国智慧,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践行“绿色冬奥”理念。C. “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
18、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D. “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3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竹评的写作思路。4 .中新网记者在访谈中引发了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一是做到了 “重点突出”,二是做到了 “适时补充提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蝴蝶刘诗伟祖母是在那个春天见到大姑奶奶的。上年秋,祖母嫁来时,知道家里除了祖父和曾祖母,还 有两个小姑子:大的十七,小的八岁;但迎接祖母进家门的人群中没有大的那个,她在武昌念 书。后来,一个晴朗的下午,祖母夹着一盆衣服,牵着春桃的手,去湾子前面的
19、水潭洗衣。刚 下台坡,对面站着一个短发、白净、穿新式学生装的姑娘,两眼亮晶晶地冲她招呼:“你是嫂 子吧!”祖母就见到了她的另一个姑子。那是祖母来到兜斗湾的第一个春天。春天带着新鲜的美好。洋学生大姑奶奶陪祖母去水潭边洗衣,她知道祖母怀孕了,自己端起 衣服盆,只让祖母牵着小姑奶奶的手。水潭北岸有一片小树林,树林外花草蓬勃,一棵桃树立 在树林和水潭之间,岸上和水中各有一树粉红的桃花。洗完衣服,姑嫂三人站在桃树下说话。祖母喜欢看大姑奶奶,看着看着,忍不住说,春梅你 真漂亮!大姑奶奶就笑,一口白净的糯米牙,指着桃树回应,看,嫂子才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咧。九岁的小姑奶奶受了冷落,攀一枝桃花贴在脸上,问,
20、我呢?祖母说,你是一朵小桃花。 大姑奶奶为她念出另外两句诗:“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之后,大姑奶奶让祖母和小姑 奶奶在桃树前并肩站立,自己后退几步,双手搭起一个方框,在框里看她们。小姑奶奶问,姐 姐你在做什么?大姑奶奶说,照相呀这么好看,留下来当纪念。大姑奶奶说,今天的照片 记在我心里了。那些天,大姑奶奶换上曾祖母的旧衣裳,穿着祖父的大脚鞋,每天帮忙做事,洗衣、做饭、 捡柴、泥墙、扎篱笆、下地翻土、外出打猪草,样样抢先。看着大姑奶奶提着篮子出门,曾祖 母笑她,大丫头是回来还债的。大姑奶奶也笑说,所以家里不能再让我背债了。当天晚上,大 姑奶奶搂着曾祖母说,姆妈,对不起呀,家里那点儿积蓄都被我
21、花光了,现在我已经毕业,回 去后就有工作和薪水,您和哥不要再为我操心。曾祖母叹道,傻丫头,姆妈跟你说笑话咧。大 姑奶奶用手给曾祖母梳头,不小心抽泣了。大姑奶奶是对曾祖母撒了谎,次日,祖母带她和小姑奶奶去野外捡柴,半路上,她挥着拳头 哼起“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小姑奶奶问这是什么歌,她说是她工作时唱的歌。祖母转头看 她,她调皮地一笑,把嘴送到祖母耳边说,我参加了革命,是共产党的人。祖母晓得革命危险, 问为什么。她说,为了姆妈、哥嫂和妹妹,为了劳苦大众和下一代,祖母要她在外面要好好的, 她点点头。那天,她一边捡柴一边讲:劳动人民为什么劳苦?因为这个制度不公平,恶人和剥 削者当道,必须推翻它,重建新
22、制度,让所有人平等自由,让社会进步文明农村耕者有其田, 城里人尽其才,女子不用裹脚,年轻人读书恋爱。她指向湾子南面的芦苇林说:“今后革命成 功了,用机器耕种,那里就是一片良田。”但回家的路上,她再三叮嘱祖母和小姑奶奶:“不 要把我说的话告诉姆妈。”小姑奶奶说:“我也要跟着你去干革命。”她说好啊,即刻哈哈大 笑。进家门时,小姑奶奶威胁大姑奶奶:“你不带我干革命,我就跟姆妈讲你在外面闹革命。” 大姑奶奶反问:“那样,你长大了不是也干不成革命?”以后几天,大姑奶奶时常教小姑奶奶 认字、背诗和作文。还帮她跟曾祖母吵了一架。曾祖母要小姑奶奶裹脚,小姑奶奶不干,大姑 奶奶也反对。曾祖母喊:“我不能让两个Y
23、头都大着脚满世界跑。”大姑奶奶说:“不跑世界 哪来幸福呢?”曾祖母瞪大眼睛看大姑奶奶:“你是说我和你嫂子都在受罪?”转头寻求祖母 支持,不料祖母讪讪地笑:“春梅说得有理。”曾祖母气得回到房里,扯上被子蒙头大睡,中 午不吃饭,晚上也不吃。姑嫂三人端饭端菜站在床边轮番喊姆妈,曾祖母坐起来,让大姑奶奶 喂她吃。之后不再提裹脚的事。大姑奶奶走的那天上午,最后一次跟祖母和小姑奶奶去水塘边洗衣服。岸上的那一树桃花还 没有谢。洗完衣服,三个人站在桃树前说话,可惜没有照相机。在我七岁后,祖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坐在桃树下打瞌睡,二是摸孙儿们的头顶和亲吻他们 的额头。孙儿们依次长高,高过了她,她便摸他们的手和胳膊
24、。后来我们兄妹五人先后去外地读书、工作,祖母每天坐在桃树下等我们回来。我们一年只回 去三四次,她大多数时候是在等待中。我们见到她,走到她的面前,让她牵手,仰起头来看。 我们也看着她。她见到我们的第一句永远相同:我儿瘦了!可是怎么会呢?祖母高寿。我的孩子六岁时去看她,我是提前做了培训的,但祖母摸他的头顶、亲吻他的额 头,他木木地站着眨眼,不像是祖母的曾孙,像是别人家的一头小牛犊,很陌生。我就过去, 接过祖母的手,放在两手间揉搓。好在孩子把他的手搭了上来祖母去世后,我在她的坟头栽下一棵小桃树,隔年便开出灿烂的花。(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5、A.为了突出大姑奶奶“有文化、有见识”,文中描写了她张口即来的吟诵本事及颇为夸张的 “使用”相机动作。B. ”大姑奶奶用手给曾祖母梳头,不小心抽泣了”,这说明大姑奶奶知书明理懂事,情感细 腻而丰富。C. “我儿瘦了! ”,说明祖母已经年老体衰,她以为自己眼睛看花了,流露出一种无奈的伤 感情绪。D.都说隔代爱让情更圆满,但在文中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主要因为“我”生活在外地不常 回来,儿子对祖母有些陌生。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的“一个晴朗的下午” “第一个春天” “春天带着新鲜的美好”等表达,使自然 环境、家庭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平和安详气氛。B.本文采用
26、第一、二、三人称杂糅写作,各尽其妙,人称的跳转将“我们家”故事用全景视 角娓娓道来,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C.小说中大姑奶奶“对曾相母撒了谎”、曾祖母“气得回到房里扯上被子蒙头大睡”等内 容,作者是为了说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D.小说围绕桃花组织全文,桃花几开几落,“我们家”亦随之各自飘散、聚少离多,这彰显 出文章创作自然朴实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波澜起伏。8 .本文叙事时间跨度大,但它却避免了拖沓之感,小说是如何做到这点的?9 . “天下之本在家”。本文小中见大,做到了将“天下革命”与“家革命”书写的有机统一,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文本一帝好
27、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 失业。司空陈群上疏曰:“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今丧乱之后,人民至 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以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 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帝答曰:“王业、宫室,亦宜 并立。”群日:“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 祖犹非其壮丽。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帝乃为之少有减省。帝聃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凡数千人。廷尉高柔上疏曰:“昔汉文惜十家之资,不 营小台之娱;去病虑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况
28、今所损者非惟百金之费,所忧者非徒 北狄 之患乎!可粗成见所营立,以充朝宴之仪,讫罢作者,使得就农;二方平定,复可徐兴。”帝 报曰:“知卿忠允,乃心王室,辄克昌言,他复以闻。”帝又欲平北芒,令于其上作台观,望见孟津。卫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 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 御之!”帝乃止。(摘编白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文本二魏书日:帝容止可观,望之俨然。自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 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谱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 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
29、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 耳目,终不遗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 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评日: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凋敝,四海分崩,不先聿 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哉,其殆疾乎!(编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己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 丽B.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丽C.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
30、/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 丽D.昔汉祖/惟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高祖犹非其壮 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桑,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农业生产。古代统治者皆以劝农桑为治国要略。B.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中原地区对周边的部族按照方向分 别称为东戎、南蛮、西夷、北狄。C.俨然,文中指庄严肃穆的样子。如论语:“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D.评日,是三国志传后的评论。相类的有史记的“太史公日”、汉书的“赞 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1、,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明帝先后兴建或修复许昌宫、洛阳宫等,面对司空陈群的谏阻,明帝认为帝王宫殿建设 与帝王之业同等重要。B.高柔劝谏魏明帝,认为应在平定吴国、蜀国之后方可慢慢兴建宫室,明帝认可他说的话, 请他继续直言进谏。C.魏明帝即位之后,礼遇大臣,拨冗去繁,戒绝虚浮华靡,且行军用兵,决断大事,文武大 臣都很佩服。D.文本一侧重叙事,主要记载了魏明帝即位后虚心纳谏的事迹;文本二侧重议论,评价了魏 明帝即位前后的表现。两则材料都对明帝大加褒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2)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14 .文本二文末有“其殆疾乎!”的论断,请根据文本一二的内容,简述作者得出这一推断的 理由。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朱湾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2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3。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注】朱湾:生卒年均不详,大历年间进土。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火 燧: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灰心:庄子齐物论有“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