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启示_陈玉兰.docx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启示_陈玉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启示_陈玉兰.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7年 誠下 - 学术 理论 -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陈玉兰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道德教育理论是涂尔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道德的三要素、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方法等内容,它对我国的 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涂尔干道德教育 自律精神 埃米尔 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道德教 育理论是其整个社会学和教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他 的道德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道德教育、教育和社会学、社 会学研究方法论、社会劳动分工以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等著作中。今天,我们探索其道德教育理论的内涵,对中国的道 德教育有着启示意
2、义。 一、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内涵 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事实,他从社会立场出发建构了 道德教育理论的。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道德的三要素 涂尔干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发现了道德这一社会事实具有 三大基本要素,即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 (1 )纪律精神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各种明确规范的总体,它说明了在某种 既定的情境中,人们必须怎样去行动。规范的功能在于确定 行 为,消除个人的随意性,使行为具有一致性。涂尔干把行为的这 种一致性称为 “ 常规性 ” ,并认为它是规范的一个内在特征,而 权威性构成规范的另一个特征。人们之所以按照规范规定的方式 去行动,是因为外在于人们的规范具有某
3、种权威力量,它命令人 们如何去做,人们只得服从与默认。常规性与权威性是规范的两 个特征,实际上就是 “ 纪律 ” 的两个方面,纪律就是要使行为符 合规范。然而,纪律与规范总是表现出令人讨厌的约束性,涂尔 干告诫人们不应该把纪律看作是一种严格的约束,而应该把它当 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 牺牲精神 涂尔干根据人类行为的不同目的把人类行为分为两类,即个 人的行为和非个人的行为。前者是指追求个人自身利益的行为, 后者是指与个人自身利益无关的行为。他指出,为自身利益服务 的行为从来就不具有道德价值,道德行为总是追求非个人目的。 非个人目的是超越个人的集体的目的,这个 “ 集体 ” 就是社会,
4、他认为除了社会,就不再有任何超越个人的东西了。他说,合乎 道德的行动,就是根据集体利益而行动,这种行动就是一种牺牲 精神。 (3) 自律精神 在考察前两个要素时,涂尔干把道德看作是一个由各种规范 组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规范是 他律的,与道德意识的自律还 有差距。因此,他认为,道德的第三要素是自律精神, “ 他律 ” 必 须上升到 “ 自律 ” 。涂尔干认为道德法则不仅支配着我们的感觉, 也支配着理性与意志。他把道德自律建立在对规范的理性认识基 础上,认为自律就是理智地服从、遵守道德规范。他还指出 ,一 个合乎道德的行为,光靠遵守纪律和忠于社会利益是不够的,还 必须有知识,要尽可能清楚地意识到
5、我们行为的理由,只有这种 意识才能使行为自律 2。 在涂尔干看来,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既是三个独 立的要素,相互间又密切联系着,他们共同构筑道德这一 概念, 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层次上的要求。 2、 道德教育的目的 涂尔干认为 “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个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一分 子 ” 。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在道德上社会化,即按照 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去行为,或者说,道德教育就 是要使个体的心理社会化 3。 从客观实际来看,个体是在社会生活中获得道德经验的,这 种道德经验的发展过程,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经验为特征的,并 在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改造,日趋完善和
6、深化。在 此期间,它的量变和质变,均受到环境和主体诸因素的影响,是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统一。 涂尔干对于教育目的的认识是由其个体社会化理论引申而 来,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要的 品德,即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和个体品德社会化。社会品德个性 化和个体品德社会化,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道德教育目的,涂尔干 坚决反对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主张个人献身社会,主张道德判断 以社会利益与要求为标准 4。 3、 道德教育的内容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既非单纯教给学生以一整套具体的行为 规范,也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道德推理的过程或发展他们表达道 德情感的能力。而是,既要使学生能够 按照一整套规范去行动
7、; 又要用适当的方法去发展或塑造那些一般的性向,这些性向一旦 形成即能自行适应人类生活的特定环境。 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上,涂尔干反对以美育作为德育的核心, 而把科学和历史定为德育赖以进行的两大课程体系,因为 “ 艺术 使人们置身于幻境之中 ” ,他认为,科学和历史能导向理解和面 向现实,因为它们是关于真正生活的,而道德就是认真地对待生 活。他还指出教学应注重集体和整体,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 情况、理解社会生活和道德的复杂变化。 5。 4、 道德教育方法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涂尔干并没片面强调灌输 ,而是从其理 性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教道德既非说教也非灌输,它要的是解 释。他进一步指出,在德育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涂尔干 道德教育 理论 中国 启示 玉兰
限制150内